俄军反无人机战车简陋得可怜,鲜血换来的经验,却值得解放军参考

时光之河的梦渡者 2024-12-29 11:53:53

无人机的威胁大到了什么程度?逼得俄乌战场的俄军连“祖传秘方”都拿出来了。最近俄罗斯国防部放出的视频显示,俄军开始使用一种经过简易改装的反无人机战车。

不一样的是以前俄军多采用软杀伤也就是电子干扰,这次显得硬核了很多,在敞篷越野车上安装类似火箭炮的霰弹发射管,以及直接把6支AK-12突击步枪平行固定在一起,组成一个射击矩阵,看起来相当唬人。

从简陋程度来看,这或许不是俄军制式装备,而是前线士兵们土法上马,用手头现成的材料做了这么个硬杀伤反无人机战车来,美媒“战区”也注意到了这个令人大开眼界的发明,表示证明了霰弹枪在反无人机中的作用,但也凸显了局限性。而对解放军来说,虽然肯定用不上这么简陋的手段,但这是俄罗斯军人们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必有可取之处。

“战区”声称这是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在社交媒体的一段视频,展示了两辆形制基本相同的反无人机战车,都是在引擎盖后部中央框架顶部上设置了一个遥控炮塔,上面安装了24根枪管组成了类似火箭炮结构的发射器。从“战区”的意思来看,他们也搞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还是通过俄国防部的说明,还是智能翻译才初步确认是用来发射霰弹,只不过还无法确定如何瞄准,毕竟没有看到小型雷达或传感器之类的设备,那个看着就体积不小的正方体物体,看似乎更像电池之类的东西。

车体后部就更硬核了,看起来就是焊了个铁架子,把6支发射7.62×39毫米弹的AK-12步枪并排固定在一起。说它硬核是因为不像那24根霰弹枪管还有遥控功能,这个“步枪矩阵”完全由手动控制,瞄准方式也很简单粗暴,从视频中隐约可见只是在中间装了个硕大的开放式十字准星瞄准器。虽然制造工艺肯定很简单,所需材料也是俄乌战场前线随处可见,但无论可靠性和火力持续性都很值得怀疑。

说“祖传秘方”,因为苏联在八十多年前就用过这招。

1928年,苏联武器设计师费奥多尔·拖卡列夫将4挺发射7.62×54mmR弹的M1910水冷式重机枪,并排安装在嘎斯-AAA卡车上,成为机动防空武器。M1910重机枪就是马克沁机枪的俄国版,除了换装索科洛夫轮架外和德国原版没什么区别,在俄罗斯不少卫国战争题材电影中出镜率极高。1938年苏联陆军采用了这种武器,命名为嘎斯-AAA/4M,这个4M,指的应该就是4挺马克沁(Maxim)。

有鉴于此,所以才说俄军这次是把“祖传秘方”拿了出来,只不过相比起马克沁好歹是正经机枪,使用耐磨损的重型枪管,每挺机枪由250发帆布弹链供弹,AK-12使用30发弹匣,能发挥出的威力和持续性多半还不如八十多年前的老祖宗。

不过机枪版也不是没有,有来自前线的照片显示至少还有一款反无人机战车,后面的6支AK-12没有变,但前方换成了2挺并联装机枪,看起来像发射7.62×54mmR弹的PK系列通用机枪。“战区”没有说明这两款反无人机战车的出现顺序,不过从机枪的拦截率可能不如多管霰弹来看,应该是安装PK系列通用机枪的型号出现更早,说明俄军至迟在今年夏天之前,就着手自行开发物理反无人机手段了。

实际上不止俄军,对面的乌克兰人也在积极开发各种单兵反无人机方法,霰弹枪可能是应用范围最广的,因为它基本不占编制,士兵自行购买也没有太贵。最重要的是一发霰弹包括几十上百枚钢珠或铅丸,某种意义上也算饱和式打击,所以从不少俄乌战场视频来看,双方都有拿着霰弹枪的“无人机猎手”,作为电子干扰的补充或掩护。

虽说简单到极致,处处透露着俄罗斯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但从“战区”也报道这件事来看,应该是承认这种办法多少是有用的,只不过没那么好看而已。对解放军来说,这是个非常宝贵的经验,因为它足以说明以往认为可以作为反无人机主力的电子干扰,在很多时候依然有短板,例如难以覆盖整个战场,也容易被敌方进行反干扰等等,而且遇上光纤无人机就会抓瞎。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硬杀伤就是有难度也有效果的手段,毕竟直接毁伤无人机绝对能确保它不再有威胁。好在从采用8×8底盘,装备1门六管25毫米转管炮,炮塔两侧还带4到8枚飞弩-16或红缨-6B防空导弹的625自行高炮来看,解放军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准备了,而不是希望全部寄托在电子干扰这一项上。

不过这些装备造价想必都不便宜,是不是也需要像俄军这种低成本可以大量普及的更简单解决方案来补充呢?还是值得探讨的。

总的来说,各式各样的无人机确实已经是任何一支军队都要面对的大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无人机大国,也必然是反无人机大国。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解放军会拿出更多的无人机和反无人机手段,任何打算在这方面占中国便宜的对手,只会自己碰得头破血流。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