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那时候老百姓被秦朝的暴政折磨得苦不堪言,到处都是起义的声音。而项羽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项羽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天生神力,志向远大。他年轻的时候,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威风场面,就直接说 “彼可取而代之”,这口气,那是相当霸气,一下子就把他的雄心壮志给暴露出来了。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拉开反秦序幕。消息传来,会稽郡郡守殷通意识到天下大乱,自己也需早做打算,于是他找来项梁商议。殷通认为,长江以西地区已纷纷响应陈胜,这是上天要灭亡秦朝,他想让项梁和桓楚统领军队。然而,桓楚当时逃亡在草泽之中,只有项羽知道其下落。
项梁便让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进帐对殷通说,只有项羽知道桓楚的藏身之处,可召他进来受命去找桓楚。殷通同意后,项羽进入帐中,项梁给项羽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项羽随即拔剑斩下殷通首级。项梁手持郡守头颅,佩戴上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接连击杀了近百人,整个郡守府中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无人敢起身。随后,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项梁自任为会稽郡守,项羽为裨将,镇抚下属各县。项羽和叔叔项梁起兵反秦,那一路上可真是势如破竹。项梁战死之后,项羽就成了起义军的主要领袖。在巨鹿之战的时候,项羽那是相当勇猛,他下令破釜沉舟,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这就是告诉将士们,咱们没有退路了,只能往前冲,打败敌人才能活下来。
这一招可真管用,士兵们士气大振,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秦军的主力。这一战,项羽的威名传遍了天下,各路诸侯对他那是又敬畏又佩服,纷纷归附于他。之后项羽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子婴,还放火烧了阿房宫,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熄灭。这时候的项羽,那可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路诸侯,感觉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了。可是,这时候有一个人,渐渐成了他的劲敌,这个人就是刘邦。刘邦出生于普通农家,性格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统一后,他通过考核成为泗水亭长,在任上与当地官吏多有交往,积累了一定人脉。他这个人虽然没项羽那么勇猛,但是他很有谋略,懂得用人。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途中许多刑徒逃亡。他估计到骊山时刑徒可能都跑光了,于是在丰西泽中亭释放了所有刑徒,其中部分人愿意追随他,刘邦便带着这些人在芒砀山落草为寇。
刘邦先项羽一步进入关中,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项羽知道后,那是气得不行,觉得刘邦抢了他的风头。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在鸿门宴上,项羽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掉刘邦,但是他这个人有点优柔寡断,再加上刘邦的巧言令色,还有项伯的从中作梗,最后竟然让刘邦给逃走了。这可真是放虎归山啊,给项羽自己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从那以后,项羽和刘邦就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这四年里,双方打得那是昏天黑地,互有胜负。项羽虽然勇猛无比,多次打败刘邦,但是他这个人不懂得治理国家,也不善于用人,身边的人才是越来越少。而刘邦呢,他身边有张良、萧何、韩信这些厉害的人物,帮他出谋划策,治理国家,训练军队。慢慢地,刘邦的实力就越来越强了。
终于,到了垓下之战的时候,项羽被刘邦的大军包围了。这时候的项羽,身边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粮草也快没了。夜里,刘邦的军队唱起了楚地的歌谣,这就是著名的 “四面楚歌”。项羽听到这歌声,以为楚地都已经被刘邦占领了,心里是又惊又怕,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了。那天晚上,项羽睡不着,起来喝了几杯酒。他看着自己心爱的虞姬,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忍不住唱起了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跟着他一起唱,唱完之后,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竟然拔剑自刎了。项羽抱着虞姬的尸体,那是痛哭流涕。
虞姬死后的第二天,项羽带着剩下的八百多骑兵,趁着夜色突围了出去。刘邦发现后,赶紧派骑兵去追。项羽边打边跑,到了乌江边上的时候,身边就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这时候,乌江亭长撑着一条小船,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但是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百姓,您还是可以在那里称王的。请大王赶快渡江吧,现在只有我这里有船,汉军追过来也没办法渡江。”项羽听了,却笑了笑说:“我当初带着八千江东子弟起兵反秦,如今他们没有一个能活着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去,就算江东的父老乡亲可怜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
说完,他把自己的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然后带着剩下的二十八个骑兵,又和追上来的汉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杀了几百个汉军,项羽自己也受了重伤。最后,项羽看到了一个汉军的将领,那是他以前的老朋友。项羽对他说:“我听说刘邦用千金悬赏我的脑袋,还封万户侯,我就把这个人情送给你吧。” 说完,项羽就拔剑自刎了。对于项羽选择自刎,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项羽是个很有骨气的人。他觉得自己对不起跟着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江东子弟,所以不愿意渡江。也有人说,项羽这就是太固执了。他要是当时渡江了,凭借着江东的人力和物力,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活着,就还有机会。
而且,他要是回到江东,江东的父老乡亲也不一定会怪他,说不定还会继续支持他。他就这么放弃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事实上,项羽自刎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史书上早就给出了答案,而项羽所说的无颜见江东父老也只是表面原因。史记中记载,项羽在逃亡的过程当中,经历了很多事情,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阴陵迷路之事,当时项羽向一位农夫问路,农夫故意指错方向,致使项羽陷入大泽,延误逃脱时机,被汉军追上。因为这件事,或许早就在项羽心里埋下了种子,乌江亭长的出现,就像是那位农夫,项羽也是不会轻易相信他的,他也怕再一次遭到背叛。
与其纠结这些,倒不如直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还能维持自己的英雄形象。不管怎么说,项羽的故事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可他的事迹一直被人们所传颂。他的勇猛、他的霸气、他的优柔寡断,还有他的英雄末路,都成了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传奇。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项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也会一直被人们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