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
01.以“伟大”的期待读《围城》有人可能失望读过1947年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围城》初版的人很少,50年代以后此书没有再版,直到夏志清评论说这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之前人们只知钱锺书是天才学者,What?钱锺书还写小说?“文革”后《围城》一时成为城中话题。钱锺书给夏志清的信里说“I am almost your creation”,我几乎是你创造的——部分客气部分事实。其实夏志清写小说史一向热情洋溢,毫不吝啬使用“最”字:“茅盾无疑仍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共产作家”,《骆驼祥子》
“是到那个时候为止,最佳现代中国长篇小说”,“张天翼是这十年当中(30年代)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还有“张爱玲的《金锁记》,据我看来,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现在广告法据说禁用“最”字,笔者初读夏志清“小说史”也是吓一跳。后来仔细想想,他加了不少微妙的限制,比方自古以来中国没有中篇,所以讲《金锁记》是最伟大的中篇,
也不过分。说茅盾的伟大在于“共产作家”,张天翼的范围是“30年代”等。评《围城》也一样,“最有趣”,“最用心经营”,都是主观印象,而且“有趣”“经营”并不必然是称赞。“最伟大”当然伟大,但前面也加了一个“可能”。以“伟大”的期待读《围城》,有人可能失望。主人公身处抗战国难,其行为心理几乎脱离时代,只陷在个人恋爱、家庭、工作的琐事当中,兜兜转转,不能自拔。外面打仗,他也不关心,整天和老婆吵架,走不出围城。方鸿渐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但读者如果设想自己就是方鸿渐,试试看,在他碰到的种种人生难题前,你会有怎么不同的选择?
02.如果你是方鸿渐,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方鸿渐,小说里第一个选择就是在船上碰到“局部的真理”鲍小姐。之前父亲替他订婚,未过门媳妇早逝,“岳父”资助出国,都是命运安排,不是主人公选择。回国海轮,长日/夜漫漫,女博士苏小姐“艳如桃李,冷若冰霜”’,与她同舱的葡国血统黑美人鲍小姐,倒是很性感,而且鲍小姐一句话就把方鸿渐勾住了:“方先生,你教我想起了我的fiancé,你相貌和他像极了!”
影视剧《围城》,陈道明饰演的方鸿渐
这话既暗示如我没订婚,也许考虑你,又隐含诱惑,我的fiancé(未婚夫)不在,你或者可以享受他的权利还不必尽他的义务!接下来两人便在夹板上借着海浪摇晃kiss。船到越南苏小姐上岸,鲍小姐主动提醒,“咱们俩今天都是一个人睡”,果然当晚鲍小姐主动来到了方鸿渐的船舱……这种时候,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本来人在旅途(第三种身份),
就格外期盼艳遇,何况这样又主动又性感的女生,可遇不可求,难道还要躲?只可惜来得快去得也快,船到香港,鲍小姐就扑向她那黑胖秃头未婚夫。到此为止,只是常见的感情插曲,就像佟振保的留学艳遇,或刘呐鸥笔下的男人的白日梦。但在钱锺书小说结构里,游轮上的one night stand,看似随机任性,小节可能影响人生大局。第二个选择就是弃苏追唐。方鸿渐回到上海,
忙着相亲、麻将、找工作,小说轻描淡写时局之乱,“从上海撤退到南京陷落,历史该如洛高(Fr. von Logau)所说,把刺刀磨尖当笔,蘸鲜血当墨水,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方鸿渐失神落魄,一天看十几种报纸,听十几次无线电报告,疲乏垂绝的希望披沙拣金似的要在消息罅缝里找个苏息处。”方鸿渐在香港曾陪苏小姐逛街,苏小姐愉快,方鸿渐畏惧。
几个月后在上海重新拜访,见到了苏的表妹唐晓芙,还有外交公署处长赵辛楣,小说前半部的主要人物一下子都登场了。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钟情,《围城》中写人物外表一般都苛刻挑剔,唯有对唐晓芙是一个例外: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男主角后来再没有对别的女人有过这么一瞬间的好印象。小说的潜台词(或者也是作家的爱情观),真正的恋爱只有一次?
影视剧《围城》,唐小姐唐小姐以为方鸿渐是苏小姐的男友,赵辛楣也以为方鸿渐是情敌,苏小姐喜欢看两个男人在为她争吵。次日方鸿渐又去苏家,终于有机会向唐晓芙解释并表白,说相信自己是爱上她了。一见钟情进展神速时,小说突然跳出方的视角,从旁交代唐晓芙的想法——她想,“自己决不会爱方鸿渐,爱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决非那么轻易简单。假使这样就会爱上一个人,那么,爱情容易得使自己不相信,容易得使自己不心服了。”之后一个月,见面七八次,写信十几封。方鸿渐一心想着唐小姐,以及怎么妥善婉拒苏小姐。
03.骄傲与偏见是爱情的毒药也是爱情之所以特别到此为止,甚至直到小说结束,读者都可能有个疑问:方鸿渐为什么不喜欢苏小姐?苏小姐也美丽,有才学,是真的博士,且家境富有。为什么方鸿渐看到她就犹豫、怯步、畏惧、害怕?第一,方鸿渐对女人与才学的关系有偏见。他对唐小姐说:你表姐是个又有头脑又有才学的女人,可是——我怎么说呢?有头脑有才学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颠倒的,因为他自己没有才学,他把才学看得神秘,了不得,五体投地的爱慕,好比没有钱的穷小姐对富翁的崇拜。这是方鸿渐的偏见?还是作家的看法?小说里男主人公凡看到有才学的,比他强的女生就害怕,看到比他弱的、漂亮年轻的女生,就喜欢。杨绛后来说:“《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
影视剧《围城》苏小姐和方鸿渐第二,是否因为女人有钱,方鸿渐感到不舒服(可是他当年出国就靠了女家的钱)?第三,是否由于苏小姐有心计,含蓄婉转,又柔情操控,帮男的洗手帕,钉扣子,像妻子一样关心,反叫男人害怕。当然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他爱上了唐晓芙。可是,早在海轮上,还没遇见唐小姐,方鸿渐已经对有才有钱有心计的女博士表示畏惧了。
怎么解释?也许,作家在作品中宣泄了对才女的恐惧,在现实生活中反而获得了和谐?小说题目“围城”说的是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核心意象是圆圈循环。从空间地理上看,海外到香港,香港到上海,从上海又经过浙江、江西到湖南,再到香港,再到上海,画了一个圆圈。从时间人生看,求学、恋爱,工作、结婚,琐碎的生活,可能还要离婚,也回到原点。
从感情关系看,方鸿渐喜欢唐晓芙,苏小姐中意方鸿渐,赵辛楣追求苏小姐,还有曹元朗……也是一个圆圈。小说第三章详细描写一个饭局,赵辛楣、苏小姐、方鸿渐,还有诗人曹元朗、哲学家褚慎明,外交官董斜川,五六千字,看上去只是几个文人在女人面前卖弄,明讽暗斗,其实这个饭局很重要。“围城”的典故是在这个饭局上点破。小说开始是嘲讽方鸿渐,从这个饭局起,转为方鸿渐嘲讽其他人。某天方鸿渐再去苏家,在月下花园六角小亭,在苏小姐法文命令轻吻一下。
之后逃走,写信摊牌,“不忍糟蹋你的友谊”云云。苏小姐大怒。当天,方鸿渐收到湖南三闾大学聘书,同时又给唐晓芙写了正式的求爱信。三件事情一天处理,结果怎么样呢?整部《围城》充满幽默、讥讽、调侃的气氛,只有以下一段,惊心动魄。方鸿渐等不到唐小姐回信,只好找上门,对方表情冷落,显然是苏小姐挑拨离间。唐小姐质问方鸿渐,你出国是不是靠了岳父家里的钱?回国船上是不是看中鲍小姐?还有你那个美国的学位……?三个问题,全中要害。方鸿渐被问得两眼是泪,“你说得对。
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站起来就走。这个时刻,方鸿渐看不见,作家和读者却都看得清楚,原来唐小姐表情冷淡,鼻子忽然酸了。唐小姐恨不能说:“你为什么不辩护呢?我会相信你……”可是方只说:“那么再会。”外面雨很大,唐小姐也说再会,回到卧室。女佣人来告诉道:“方先生怪得很站在马路那一面,雨里淋着。”唐晓芙忙到窗口一望,果然鸿渐背马路在斜对面人家的篱笆外站着,风里的雨线像水鞭子正侧横斜地抽他漠无反应的身体。
她看得心融化成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佣人请他回来。这一分钟好长,她等不及了,正要吩咐女佣人,鸿渐忽然回过脸来,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像把周围的雨抖出去,开步走了。这是决定男主人公命运的一分钟,可惜他自己不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方鸿渐,只是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们的一分钟。唐晓芙还做了最后的挽救,一小时后到糖果店里借电话打,可是回家后的方鸿渐火气直冒,佣人跑来说苏小姐电话,方鸿渐拿起话筒就说:
“咱们已经断了,断了!听见没有?一次两次来电话干吗?好不要脸!你捣得好鬼!我瞧你一辈子嫁不了人——”可是这些话还没说下去,唐小姐就已经挂断电话了。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选择?害怕女博士强势有钱,这是男性中心主义的偏见。假如你也喜欢唐晓芙。被人揭破软肋,又骄傲又羞愧,只好逃走,没有选择。只是差了一分钟,又没听清谁的电话,这是偶然,
但偶然性背后有必然因素——可以死追,不愿跪求,是不是中国男人的传统之一?方鸿渐和唐晓芙各自将对方的信装在盒子里退回,没有再尝试补救。可能因为两个人都很骄傲,方鸿渐还有羞愧,面对自己爱的人,人才会自卑。唐小姐也是脾气高傲,“爱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决非那么轻易简单”,
所以宁可忍痛,以致生病,过了几天就随父亲去了香港、重庆。要是放在今天,距离有什么关系?半夜发个微信,不就可能暗示转机?但也未必,不要以为新的时代,人和人的沟通会更容易,关键是你不知道对方的心,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心。骄傲与偏见是爱情的毒药,但也是爱情之所以特别,爱情有时候就是由偏见和骄傲所构成的。
钱锺书与杨绛婚姻又是另外一回事,苏小姐转头就接受了曹元朗的求婚,因此赵辛楣和方鸿渐同病相怜,成了好朋友。
04.也许人的命运就是越怕什么越会碰到什么小说主人公的第三个重大选择,是到三闾大学怎么应对工作及同事。原来,大学聘书是赵辛楣调走情敌之计,他和校长高松年是世家朋友,不想却成了方鸿渐的救命稻草。方鸿渐和赵辛楣、李梅亭、顾尔谦、孙柔嘉,一共五人一起上路去三闾大学。这段旅程是钱锺书的真人真事,杨绛没有去。出发前,方鸿渐和赵辛楣有番对话,可以概括20世纪中国作家的两种生态及一种后果。
辛楣道:“办报是开发民智,教书也是开发民智,两者都是‘精神动员’,无分彼此。论影响的范围,是办报来得广;不过,论影响的程度,是教育来得深……”一语概括现代作家两种身份,办报或者教书。这是现代文学的两个轮子,传媒或是教育。鸿渐道:“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说的当然只是旧社会。小说写五人从上海经过金华、鹰潭、宁都、南城、吉安,最后到达湖南三闾大学,
算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游记文学当中的一朵现代奇葩。方鸿渐在这一章失却主角地位,自私的李梅亭、庸俗的顾尔谦、狭义的赵辛楣、不露声色的孙柔嘉,都比方鸿渐更有戏。赵辛楣一句话概括方鸿渐,“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写旅途苦难,钱锺书是笑谈。坐船危险,坐车狼狈,餐厅里女人公开喂奶,旅馆过夜和臭虫作战。李梅亭带铁箱,装满了读书卡片和走私药物。鹰潭妓女介绍他们坐军车,寡妇和佣人一路吵,吉安取钱一波三折。
影视剧《围城》,葛大爷饰演的李梅亭整个上海到湖南的旅程,是《围城》当中最接地气的一部分。《围城》本以恋爱婚姻为主题,但加入了作家个人经历的艰辛旅途与三闾大学的校园政治,增加了全书的现实主义分量。“五四”以来的作家大都曾在大学教书兼课,居然极少人正面写校园政治。
而且钱锺书写校园政治,不是写当时流行的党派斗争和学生运动,而是英文所谓campus politics,真的是人事斗争。校长高松年圆滑,历史系主任韩学愈也有假文凭却脸不变色心不跳,且和另一系主任刘东方明争暗斗。嫖娼走私的李梅亭当上教务长,历史系陆子潇整天用政府信封装点书桌,还有一个令人讨厌的国文系汪主任。夹在这么一种校园气氛里,辛楣和鸿渐成了共进退的清流,必须小心翼翼、克制忍让。当然在校园中,sex总是一种不稳定、不安定的因素。辛楣对美貌的汪太太有好感
半夜谈话被误以为有奸情,只好匆忙离校,于是就留下了方鸿渐面对孙柔嘉了。这是小说的第四个选择,方鸿渐为什么会选择和孙柔嘉在一起?小说前面叙述方鸿渐与唐晓芙恋情,叙事角度偏重方鸿渐,但时不时会跳出来交代唐晓芙的心思、想法。但是在叙述方鸿渐与孙柔嘉关系的前半段,即旅程和校园部分,作家完全不写孙柔嘉的心思想法,让我们读者和方鸿渐一样,慢慢地去认识这个深藏不露的女主角,她的表情像百叶窗一样——里面可以看到外面,外面却看不到里面。其实早在旅途中,赵辛楣就怀疑孙柔嘉偷听了他们对话,已警告方鸿渐,说孙是扮天真,“这女孩子刁滑得很,
我带她来,上了大当。”方鸿渐并不以为然。旅途艰辛,好几次女生要和赵辛楣、方鸿渐合住一个房间,大家都很规矩礼貌。有一次方鸿渐半夜还注意到女生睡态动人,其实女生是在装睡。能够在一起克服这些饥饿、困难、艰辛,孙柔嘉似乎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生。到了三闾大学后,方鸿渐知道自己并不爱孙柔嘉,但是有别人(陆子潇)追她,也觉得不舒服。为什么不爱?因为他感觉孙柔嘉不像唐晓芙那么自然,相貌和行为都不那么自然。但为什么别人追她,方鸿渐又不高兴?
说明还有些莫名其妙的责任感。赵辛楣因为桃色绯闻狼狈逃走时,孙柔嘉找方鸿渐诉说,如何讨厌陆子潇追求,并转告不少关于他们的谣言绯闻,说已经传到她的家里。说话时,李梅亭、陆子潇正好走来,孙柔嘉突然拉住方鸿渐的手臂,等于逼迫方鸿渐当众承认他们的亲密关系。方鸿渐是个骄傲的人,不愿看到他讨厌的男人欺负女生。尴尬之中,孙柔嘉说,“
那么咱们告诉李先生——”告诉什么?其实当时什么都没发生。设身处地,在这种情况下你会不会也做一次骄傲的男子汉(而且你不知道以后会怎样)?方鸿渐拒绝苏小姐,因为女博士有钱、有心计,碰到孙柔嘉,没有学位、没有钱,也没有那么漂亮,但更加“绿茶”,更能隐形操纵。也许人的命运就是,越怕什么,越会碰到什么。现代文学写“女追男”,虎妞祥子和孙柔嘉方鸿渐是最著名的两个战例:前者粗犷热情,后者细腻温柔,同样都写出了中国男作家(以及男性读者)的恐惧想象。
孙柔嘉订婚以前,常来看鸿渐;订了婚,只有鸿渐去看她,她轻易不来。鸿渐最初以为她只是个女孩子,事事要请教自己;订婚以后,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订婚一个月,鸿渐仿佛有了女主人。方鸿渐没有下一年的聘书,女的倒有,但他们一起离开了湖南,先到桂林,再到香港。赵辛楣见到他们,一个人微笑,然后皱眉叹气。在老朋友面前他还是直接提醒,说孙柔嘉这个人很深心,煞费苦心。这时孙柔嘉态度果然不同,和方鸿渐在旅馆里就吵架了。担心要怀孕,他们在香港匆忙结婚。在回上海的轮船上发现,他们从初识到现在不到一年,人生有了多么大的变化。
影视剧《围城》里,婚后的方鸿渐、孙柔嘉从孙柔嘉角度看,男人没文凭没钱又失业,女人的心计不都是“爱”吗?可是这个阶段小说几乎完全“男性视角”,方鸿渐觉得孙柔嘉订婚以后变了——其实不是变了,而是之前没有看清楚。如果说方鸿渐是一个兴趣很广,全无心得的人,那孙柔嘉就是全无心得,却有打算。两人重回上海,双方家庭互相看不起,战时生活又有种种困难。
周围的人,孙柔嘉的姑妈、佣人等也掺和在夫妻不和之中,吵架多过恩爱,最后分手大概难免。小说最后部分写上海市民生活,非常现实主义。回首方鸿渐这一年,学业、恋爱、婚姻、工作、家庭,人生各阶段全部实践一遍。具体说在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孙柔嘉面前,我们又能做出什么样不同的选择呢?好像人生就是这么无奈,这么无意义。
05.作为学者钱锺书是渊博作为小说家就是刻薄
在现代作家里,钱锺书和张爱玲的意象技巧是最令人注目的。《围城》写苏家聚会,方鸿渐坐在一个香味太浓的沈太太身边,他看到沈太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
都是以女性化妆衣物为意象,张爱玲《色,戒》写王佳芝进入珠宝店埋伏,“她又看了看表,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一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不同之处是钱锺书用虚的侦探小说线索,比喻实在的女人胭脂唾沫嘴唇;张爱玲则是逆向比喻以实写虚,用丝袜裂缝代表人的失败的预感。钱锺书的象征比喻,本体、喻体距离太远,不加说明常常看不明白。比方说半裸的女人是“局部的真理”;女人的大眼睛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第三者冷眼旁观。
《围城》中有不少比喻形容人的表情外貌,比方说李梅亭在开车的时候说话,“李先生头一晃,所说的话仿佛有手一把从他嘴边夺去向半空中扔了,孙小姐侧着耳朵全没听到。”鹰潭的妓女笑起来“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写侯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钱锺书写鼻子有点过瘾,后来写陆子潇,也说他的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傍横溢”。
作为学者钱锺书是渊博,作为小说家就是刻薄。不相关的东西,他都能自然连上,“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在散文《释文盲》里说得更妙,说“看文学书而不懂鉴赏,恰等于帝皇时代,看守后宫,成日价在女人堆里厮混的偏偏是个太监,虽有机会,确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