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郑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今年 1-11 月,郑州新能源汽车实际下线 52.9 万辆、增速 112.9%,带动全市汽车年产量历史性突破 100 万辆大关。郑州成为当之无愧的汽车城。回首往昔,郑州汽车产业一路走来,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成绩斐然,这一突破堪称里程碑式的跨越。标志着郑州汽车产业已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全国汽车产业的版图中稳稳占据了一席之地。
产业崛起的关键因素郑州市汽车产业集群蔚为壮观,上汽、宇通、比亚迪等 7 家整车生产企业齐聚于此,宇通重工等 15 家专用车企业蓬勃发展,比克电池、福耀玻璃等 150 多家配套企业紧密协作,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系统。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共同推动着产业的进步。这种协同效应使得郑州市的汽车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宇通新能源商用车在极寒环境下的成功挑战,无疑是郑州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动例证。在电动化、智能化等前沿领域,郑州汽车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研发机构,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郑州汽车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郑州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充满无限可能。郑州市已明确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力争在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 120 万辆,整车产量超过 180 万辆,汽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到 60% 以上,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模更是要突破 5000 亿元。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郑州正大力建设以郑州航空港区、郑州经开区、中牟县、郑州高新区为主的 “4+N”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积极构建 “汽车 +” 新型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随着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比亚迪郑州生产基地放量达产,以及智己汽车落户生产、汽车产业链整零协同发展等举措的稳步推进,郑州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在全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成为引领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