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王圆 韩金序)多学科协作、中医特色干预、实时智能监测……4月以来,北京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体重管理门诊,以“减重即健康管理”为核心理念,为周边居民提供个性化、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方案。
“自开诊以来,我们的体重管理门诊已服务患者14人次,年龄范围为27-40岁。”4月13日,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浦佩佩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门诊秉承多学科联合诊疗优势,为患者进行病史评估、体格检查、运动处方制定等,并在一周后随访跟踪。门诊同步签约家庭医生协议,由家庭医生团队跟进指导问题;同时,中医科每周三、周四下午还开设传统功法运动课;针对需专科治疗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开通与上级医院的绿色转诊通道,实现全方位健康管理。

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医生进行中医指导。受访者供图
4月9日,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体重管理门诊开始运营,40岁的张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就诊。经过检查,张先生被诊断为腹型肥胖,同时伴随血糖、血压、尿酸等异常问题,经过社区医生的综合评估,联合医联体医院营养科为其制定了相应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同时给予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等相应的适宜技术。
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重门诊也在积极筹备中。“我们将提供运动处方制定、营养评估、心理干预及中医调理等多样化服务。”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池宏云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介绍,为实现体重管理的个性化,保障干预效果,健康体重门诊将采用联合诊疗机制、进行代谢监测、家庭医生随访,并坚持“健康减重三原则”,即让减重患者不厌食、不腹泻、不乏力。
根据北京卫健委数据,当前,北京市18~79岁居民超重率为36.3%,肥胖率为22.1%。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与许多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超重问题、肥胖问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北京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营养门诊,并将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5年将建成不少于15个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心,提供集预防、筛查、治疗、管理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了解到,目前,海淀区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淀区羊坊店街道会城门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均已开设体重管理门诊。根据“”,通州区一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含央属、市属、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体重管理门诊,自4月起已全面开诊,且居民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体重管理门诊就诊,可免除门诊挂号费。
能不能先管下农村老人的生存问题,再调过头来管这个体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