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朋友晓晓,自从有了娃之后,就一心以家庭为主
特意辞掉了高薪工作,也是为了可以更好地照顾她女儿成长
本以为这会是一段双向奔赴的选择,她原本也以为,放弃自由和前途的结果,孩子就会因为用心培养而按照理想的样子成长
可结果呢,随着母女两个人相处得越多,晓晓就发现了一个难以启齿的怪癖: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和孩子一说话就莫名其妙地烦躁
很多时候,明明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因为情绪失控而对孩子大喊大叫,以至于出现越凶越叛逆,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的场面
刚开始说起这些事,我只当朋友是脾气太躁、性子太急了,可很多次相处下来,我发现她和我们这些“外人”相处起来,不仅温婉大气、就连讲话时也轻言细语
有一次,我还问她:“为什么和你女儿说话那么大情绪,和我们说话就那么温柔呢”
她回答说:“父母和子女不都是那么说话的吗?就算话说得重些,还不是为了孩子好嘛”
那一刻,答案也跟着不言而喻了
正如老一辈教育流传的一句话:“打是亲骂是爱”,父母对孩子严厉,反而所体现的就是:“太过重视”四个字
特别是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发脾气的背后,无非就是我们一直在用“不同”去看待孩子
比如,以下几种情况时,我们和孩子一说话就很容易变得烦躁01
期望太高
看不惯孩子身上有缺点
有位妈妈,和女儿通电话时,她满脸不悦地指责说:“你说说,我养女儿有什么用,现在对待我这个老母亲跟仇人一样,连说话都那么不耐烦了”
话还没有说完,女儿就忍不住把电话挂断了
没想到,面对众人的疑惑目光,她却委屈地解释说:
如果我不挂断电话,那接下来就是接连不断的指责声,小时候读书时她就总把“这样下去,怎么可能有出息挂在嘴边”,现在我长大了,也拥有着体面的工作,可她还是不满意,总是想尽办法贬低我,然后再往伤口上撒些盐,好像非要看到我难过、无助、羞愧才肯罢休…
听到这里,有那么一瞬间我沉默地不知道说什么
因为这样的经历,在我身上不知道已经切身体会过多少次了
记得小时候无论如何努力、取得怎样的成绩,父亲总是会习惯对我泼凉水,平时稍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会指着鼻子大骂
也就是那种随时会泼凉水的无助、与自卑感,导致我每次见到父亲都全身不自在,仿佛和他多待一秒就呼吸不畅似的难受
后来,本以为离开那个家后,就挣脱了牢笼,一切也都会朝好的方向慢慢发展
可童年阴影怎么都无法摆脱,老爸对我的管控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即便是自己已经为人母,他还是会当着我孩子的面批评、数落、翻旧账
尽管我也明白,父亲如此,只不过是他对我的期待过高,希望我更好、以至于会看不惯我身上的缺点
但这样的方式,真的无法接受
成年后的我,时常会对此患有恐惧心理,又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呢
所以,当你觉得和孩子一说话就很容易变得烦躁时就要及时调整状态
从现在开始,试着放下执念、不再只盯着孩子的缺点看时,两个人之间自然就会慢慢朝彼此靠拢了
02
攀比心强
总喜欢拿孩子和别人比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不想、不会好好说话的孩子,只不过是在一次次失望中变得沉默罢了”
或许有很多人会觉得,现在养娃太难了,既要顾着孩子的心理健康,还要想办法把他们培养成材
事实上,对于教育孩子而言,最有影响力的武器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那就是-语言
还看过这样一段对话:
有个女孩,在街上遇到一个做错事的小孩,当时被家长那当街批评、逼着认错的模样刺痛到了
于是,她转身回家就问自己的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做错事,你从来都没有批评过我”
妈妈回答说:“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呀!妈妈也不例外,既然错误已经形成了,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改变结果,而不是揪着错误不放”
女孩又问:“可是我真的很笨,明明同样的错误都已经发生好几遍了,还是会继续犯错,不像隔壁大姐姐那么聪明,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也是你们大人心目中的梦中情娃”
妈妈一听,连忙接话说:“打住呀,我闺女也不差,妈妈也相信是金子总会闪闪发光,凭着你现在积极向上、刻苦努力的状态,相信不久后就可以超越很多同学了”
女儿大受感动,说了一句“好幸运呀,能拥有这样好的妈妈”
妈妈也跟着说:“我也好幸运,有你这样会说话的女儿”
…
简单的几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思,也总结了能和孩子保持良好关系的秘诀:对孩子做到“满眼星辰,入目皆是你”
不管孩子优秀、还是不优秀,也不管孩子叛逆、还是不叛逆,我们和孩子相处时就尽量捡正能量的话说
正如你相信孩子会变好,眼里散发的都是“我相信你”的光芒,孩子也会因此充满动力,然后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克服困难
如此,一个真正懂得陪伴、不拿孩子攀比的家长,才能让孩子得到最大潜力发挥,孩子也会因为舒服的关系而亲近你、也愿意讲更多话
03
内心戏多
总是为没发生的事懊恼
有个特别有名的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根本不需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假设,这本身就是一件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成功了,失去的将是那颗原本就脆弱不堪的信心,失败了,你也会因此承受了假设过程里的种种痛苦
有个性子恬静的女同事,她明明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也很喜欢在网上浏览各种漂亮的时尚服饰
可花季的年龄里,她整天的穿着都是万年不变的黑色
有次聚餐,大家问她“为什么那么喜欢黑色”
她回答说:“因为我妈说了,黑色耐脏,小时候每次想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她都会以「衣服难洗」阻止了,有年春节好不容易念到了一件红色棉袄,就因为刚穿在身上弄脏了,妈妈就念叨了整整一天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穿过黑色以外的衣服
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心理名词,叫作:内心戏
如果父母总是为没有发生的事情假设,甚至未卜先知地给自己孩子施加过多压力,那这个孩子往往就是:“还没有开始、就被自己的自卑杀死了”
同样是害怕把新衣服弄脏,堂姐就是幸运的那个孩子
大年三十的头一天晚上,新衣服到手,堂姐迫不及待地要穿上身试试
就因为太喜欢了,她当时就穿出去嘚瑟几圈,一个不小心,摔了一跤,身上的衣服也破了一个大洞
当时,大伯母得知这件事后就没有批评指责,而是首先关心堂姐有没有被摔到,直到检查没有摔伤后才松了一口气
而破了洞的那件衣服,也在大伯母的带领下DIY了一个花朵作为点缀
从那以后,不论堂姐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笑看人生,冷静中思考、思考中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孩子身上的潜力有多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父母如何引导、看待的
为人父母者,面对孩子的时候也要减少内心戏,尽量多通过实际行动引导、改变、并成就孩子~
04
喜欢抢话
话还没说完就着急打断
养孩子就像是养植物一样,施肥重要,控制摄水量也同样重要,而父母对孩子的所有养分,一般都藏在语言的影响中
曾经,就听过一段演讲
同样的内容,换一种声情并茂的方式表达出来,大家听了仿佛都能置身其中一样
而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一样的
你用怎样的语言方式对待他们,他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鼓励、尊重、还有等待,都要远比打压让孩子更能茁壮成长
在一家图书馆里还遇到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领着女儿刚走进门,就迫不及待地说:“赶紧找书看吧,我坐在旁边等你”
女孩找了一圈,挑了几本故事书,然后坐在妈妈跟前翻看着
可又过了一会儿,女孩就只是张口喊了一声妈妈,妈妈就不耐烦地开始指责说:“妈妈妈妈,一天到晚就妈妈,怎么那么烦人呀,看书就有个看书的样子,就你这样能把书读懂才怪了”
女孩不服气,直接开始顶嘴说:“我就是问你这个字怎么读,你那么大的脾气干嘛”
妈妈接着责怪:“你问我字怎么读,你不是学生吗?读书连字都不知道怎么读,你可真好意思说出口”
在情绪一而再的刺激下,女孩终于忍不住了,扔掉手上的书,然后赌气说了句“不读了,行了吧”
看到到那一幕,我不禁堵心得慌
明明是妈妈陪孩子读书的亲子温馨时刻,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暴躁呢
事实上,暴躁恰恰是反应着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就像孩子不好好学习时,我们做家长的总会喜欢用道理来说服他们
可结果呢,没有行动做表率的一昧说教,只会让孩子把耳朵捂得更严
所以,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不会说话,想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就需要做好沟通最需要的基本尊重
当我们懂得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也知道换位思考去理解、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时,那孩子才会愿意在这种平等的互动中完全放开心扉
因为,共情永远是我们赢得孩子心的重要一步
05
缺少信任
孩子说什么都质疑一番
有一个认识不久的女孩,每次跟我吐槽她的妈妈时整个人都显得焦躁不安
一次聚餐,就因为吐槽次数多了,身边一些朋友看不下去,就提醒说:“好歹也是你的妈妈,没必要那么记恨吧”
没想到,女孩直接反问说:“如果你有一个说什么都倒打一棒,说什么也都要质疑一番的父母,你还轻飘飘地说出这句话吗”
原来,女孩的妈妈就是典型的嘴碎,平时不管做什么、说什么,她都喜欢插一脚
小时候明明只是衣服没穿好,就开始唠叨个不停:“连个衣服都穿不好,你看看,你自己还能干些什么,现在都这么没用,将来到了社会上准备去喝西北风呀”
一直以来,女孩都觉得妈妈是讨厌她的,因为同一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妈妈就会很温柔地安慰说:“没事,重新穿好就行了,我有时候还经常把扣子扣歪呢”
正因如此,女孩每次和妈妈在一起时,不管遇上了什么事什么话,妈妈的经典台词就是:“你能干什么”、“你还能干什么”
久而久之,本来有很多想分享的话,也就慢慢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了
所以,没有任何一段亲子关系是不需要经营就可以长久相处的
也只有适时闭嘴、学会倾听,然后再多给孩子一些表达自己的机会,他们才能在畅所欲言中产生更多分享欲望
那么,关于为什么和孩子一说话就烦躁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家暴
我很长时间都在家里收到这种对待,现在也还是,很多时候都有自杀的念头,以前想搬出去我有工资热爱生活愿意折腾,被劝说我也不坚定就想省房租费,好了我现在有工作什么都没兴趣干了甚至吃饭都嫌麻烦折腾不动了想搬出去也没动力了,要么死要么嫁出去要么我就当自己死了反正有个床睡就这样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