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必定会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元年里程碑,核心关键词是智驾,也是从2025年开始,新能源车开始正式从电动化上半场的角逐转入智能化下半场的角力。当所有品牌都祭出“全面智驾”的杀招后,到底谁是真李逵,谁是假李鬼呢?或许需要真正考虑的是用户到底需要怎样的功能和体验,4月7日晚的上汽通用五菱技术进化日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

智驾普及者:从10万级到全民智驾的平权革命
智驾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在2025上汽通用五菱技术进化日上,“全民智驾”成为高频词。面对行业“卷配置、卷价格”的竞争,五菱技术中心智能架构高级技术官林智桂直言:“智驾的普及者角色,五菱当仁不让。”从两年前将高阶智驾下探至10万级市场,到如今灵眸智驾矩阵覆盖四大版本,五菱的策略始终清晰:让用户“不能没有”,而非“可有可无”。

林智桂透露,五菱智驾路线坚持“强感知、轻地图、精算力”,未来旗舰车型将搭载激光雷达,但不会盲目堆硬件。“带不带激光雷达,差异在于极端场景的应对能力,但安全始终是底线。”他特别强调,五菱的智驾逻辑是高频场景优先务实科技先行,无论是进阶版的车位到车位功能,还是端到端大模型对复杂路况的拟人化处理,核心都是让技术服务于真实需求。
纯视觉路线争议中的安全哲学面对行业激光雷达“价格下探、配置内卷”的趋势,五菱选择了一条平衡路径。林智桂坦言:“双目视觉方案能提供立体感知,配合毫米波雷达冗余,已能满足多数场景。”但他同时透露,激光雷达车型已在规划中,未来将根据用户价值逐步落地。这一策略的背后,是五菱对技术平权的坚持——既不因成本妥协安全,也不因噱头抬高门槛。

端到端大模型从两段式到拟人化驾驶在智驾算法层面,五菱的端到端大模型已进入“可解释性”阶段。林智桂以北海潮汐车道为例:“传统模型难以识别非标路牌,但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文本处理能力,未来智驾系统能更拟人化地应对复杂场景。”这种从规则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进化,标志着五菱智驾正从“功能实现”迈向“体验升维”。
动力电池安全:从神炼到无线BMS的技术突围
不起火不爆炸背后的三重防线动力电池安全是用户的核心焦虑,也是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博士的攻坚重点。“国标38031要求电池24小时不起火,而神炼电池3.0已提前达标。”邵杰解释,五菱的电池安全体系覆盖电芯本征安全、系统防护和智能预警三大维度。通过隔膜陶瓷化、电解液阻燃配方等创新,神炼电池可承受多维度针刺测试;而热电分离设计,则从结构上杜绝热失控蔓延。

无线BMS颠覆传统线束的隐形革命在电池管理领域,五菱的无线BMS技术引发关注。邵杰用“更薄、更安全、更降本”概括其优势:“无线传输消除了高低压隔离难题,分布式边缘计算还能实现电芯级老化监测。”更关键的是,这项技术让五菱摆脱了对进口AFE芯片的依赖,用沙子替代铜铝,既符合资源战略,又为高压化趋势铺路。
固态电池与钠电布局未来的技术粮仓面对行业对固态电池的狂热,五菱显得冷静而务实。邵杰透露,五菱已联合欧阳明高院士团队研发半固态电池,并完成冬标测试;钠电池则瞄准低温场景和成本敏感市场。“技术路线的选择,必须匹配用户真实需求。”他强调,五菱不会盲目追逐热点,而是储备十年落地一时。
宝骏向上:从品类创新到主流破局
三大向上品质性能与智能的全面突围“宝骏的目标是重回第一梯队。”宝骏事业部市场传播总监刘志辉直言,品牌焕新后的核心战略是品质向上性能向上智能向上。从云海到享境,宝骏产品矩阵正加速覆盖10-20万主流市场;灵犀混动4.0的800V碳化硅和功率分流技术,则瞄准了油耗与动力的双重突破。“未来的宝骏,既要技术领先,也要体验无短板。”
商用车智驾从安全守护到效率革命在乘用车之外,五菱的商用车智驾战略同样激进。林智桂透露,商用车将优先落地AEB等安全功能,未来逐步拓展至物流效率场景。“商用车是生产资料,安全就是生产力。”这种务实科技的思路,延续了五菱红标“皮实耐用”的基因,也为行业提供了智驾普惠的新范式。

技术爆炸背后的长期主义当被问及自主品牌集中式技术爆发的逻辑时,邵杰博士的答案意味深长:“这是结果,也是手段。”在他看来,五菱的技术进化绝非短期冲刺,而是十年研发厚积薄发的必然。从神炼电池到灵犀混动,从智驾普及到商用车革命,五菱的每一步都紧扣“人民需要”——这既是品牌的初心,也是穿越周期的底气。
【高下立判】
上汽通用五菱的技术进化,本质上是一场“人民需要”驱动的革命。当行业陷入配置内卷时,五菱用智驾平权重新定义性价比;当安全焦虑蔓延时,神炼电池和无线BMS树立了新标杆;当品牌向上成为必答题时,宝骏以三大向上战略开辟差异化路径。这种“技术普惠、安全至上、体验为王”的逻辑,不仅回应了用户真实需求,更为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正如林智桂所言:“真正的技术革命,不是让少数人仰望,而是让大多数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