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留学生要无脑冲QS前50的学校?

留学马丁 2024-07-26 16:48:42

选择留学这件事,你的目标要很明确,就是要无脑刷名校,名校镀金+学历,就是经历过时间周期认证过的利益最大化。比什么都好使。如果你是一个商品,要卖于无论是券商还是投行,还是四大,或者快消零售这些巨头。你就得学会把自己精美包装,然后卖一个好价钱。

而学历是第一个关卡,再是其他一些东西。没有第一步,还谈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尤其是国内这个卷的时代。第一关的学历关都积压了这么多人求活。你凭啥觉得自己能小众赛道出圈?

所以,如果你本科学历一般的,未来是想吃学历这个红利的,懂得利用学历向下兜售自己的,不想留在海外的,你真的需要无脑冲QS前50,前百都不行。

No.1 现在学历贬值严重,QS前50才是护城河!

这几年大家也能感受到就业难,毕业生多,行情下沉,诸多产业是沉船方向,未来看不到清晰的路,很是迷茫。于是大家纷纷在选择更保守的考公考编这条路,想求稳定来应对大环境的溃败。

所以,现在很多学生,无论是海外回来的留学生,还是在国内考研保研的这波应届学生,现在思路都是相当的统一。大家都在卷有限的一些位置。而有限的岗位也需要通过学历,本身人脉关系再次筛选。

这其实让很多岗位,尤其是福利好的,待遇高的,看上去稳定的,都更加卷了。而卷的背后原因其实是因为大家没得选,选择机会更单一了。

在更单一的竞争关系中,提高你的学历护城河才是关键。而留学生回国,qs前50的学校才是真正的护城河,低于前50的学校都力有不逮。国内就业可不注重看你专业什么的,学历第一优先位。再看你经验,能力,社交属性等等。

所以,留学选学校这个事,在行情越不好的时代,就越要做简单的选择。就是刷学校,镀金,给自己包装,让自己先一步有机会被选。被选了才有机会先去做事,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快速积累新的社会经验,从而获得新的成长。

No.2 QS前50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具备学历向下兼容的空间!

其实海外留学生一直被攻击,比如英国和澳洲,骂水说的多。但骂归骂,你如果是名校毕业的,一般人家也能嘴下留情。毕竟水硕这个词一般不用于攻击英国九校,就像你申港新,人家不会攻击港三和坡二这几所学校。澳洲的也一样,你可以说澳洲门槛低,你会说墨尔本这种水吗?人家搞宽进严出的,一样难搞的。

这些学校毕业之后,你的学历就获得了一层属性的强化。我一直提倡留学生回来尽量少的去求职就业,如果一定要求,也是先去卧底,找一个你觉得行情发展好的方向,疯狂的去摸底,然后自己带领团队,一比一复制去干,然后不断优化一些细节东西。

留学生的优势在于眼界,这种眼界是在不同城市,不同肤色,不同层次人群中生活过后积累的一些认知。而这种东西,没去留学的永远是不懂不理解的。通过这层的积累,你总能去击穿那些要准备留学的,或对留学有期待这群人一些观念。从而达到你们自上而下的一种兼容。而这种兼容的过程中,你有无数的项目和盈利空间可以延伸出来。

即使你不做这类副业,你还可以打更下沉市场。你看现在知识付费这么火,你结合自媒体在传统行业在做一遍也是向下碾压的。比如你教雅思,听说读写,四个方向,你擅长哪一个?结合你的经验,去教哪些成年人,未成年人,特定想出国的那群人,你都可以设计出对应的套餐吸引他们。你对这群人来说,就是向下兼容。你不用去和那群雅思8或9的猛人去对比,你只需要去和更低层次和认知的那波人兜售你的知识即可。

在很多中低市场,你会迅速获得你的知识迭代,你会知道他们的困惑是什么,你会不断在解决他们困惑的过程中成长,然后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意见领袖。而一般层次越低的,一般都对学历这种东西有盲目的崇拜,就像人性中的慕强。国内对高学历的认同感是可以追溯到科举这条路的传承里的。好的学历能给你解决无数的信任度的问题。你会发现有了这个东西,你卖什么东西都更容易成交。其实谈朋友也一样。

No.3 QS前50的学校,就是好的圈子,出现强者的机会概率就越大!

不得不说,留学和教育,其实是人影响人的过程,好的学校,学霸或不同高质量层次的学生就越多。不同的人,不同的做事方法。你可以接触不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他们所在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些是不是自己能被影响到,从而改变自己。这个都是为什么我们国内家庭总喜欢把自己孩子送到更优质教育环境下的原因。

qs前50学校,不去说g5这种,即使是王曼爱华,也是一流学生云集。而且学校比较要脸面,比较注重国际学生的多样性。像kcl和Edinburgh以及ic这种,就十分卡控中国学生比例。录到一定名额,再好的也不收。在这种情况下,越限制你,你其实的越进一步打破他们的限制。让他们破格录取你。

和你一样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很多,大家个凭本事,财力,实力去占据这些好学校的位置。有的曲线救国,有的提前规划,有的各种做背景提升。能提前做到这些东西的学生或家庭,本身就是很多同类留学生的榜样。

所以,能去个好学校,不要犹豫。就像你求职,也是先去大厂混一个道理。好的平台,才是一切的开始,你在一个小地方,在怎么蹦跶,所见都是被限制的,也是不真切的。能人带人合作的机会也更少,越是中等的学校越是大家彼此设防,互卷对方。越是顶尖学府,大家越擅长人带人,资源互换,做大做强。

总了个结:如果你条件有限,你需要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刷你最好的学校。如果所有筹码都交代了,还是上不去,那么放弃学校这条路,就没必要折腾,好好打磨专业,或技能去,就不用太执着于学校。因为学术的这条路,你拼尽全力也走不好,就得换方向走出路了。可以去打磨自己技能去,让自己长的地方足够长,再通过这个给自己新的背书。

所以,并不是所有学生适合通过学历向下兼容的,好学校名额就这么多,所以才稀缺,你看国内985和211名额每年其实录取不到6%。甚至更低,但qs前50的名额,其实比这6%更低,稀缺价值更强。稀缺才有足够向下击穿的空间。而当你领悟到向下兜售的时候,你真的太强太强了。向上,你只能合作共赢,毕竟没人比你蠢笨,而向下才是你的基本盘。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