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到底多厉害?仅靠36人就灭了一个国家

河山明志 2024-12-04 06:58:36

班超,是东汉历史上的超级英雄!他率三十六人纵横西域,凭手上一把烂牌打出了王炸的效果。其中,三十六人威服鄯善国是经典故事,我们一直沉迷于其中的畅快淋漓和热血沸腾,但这个简单的小故事,却投射出班超超出常人的智慧和思维模式。

在解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还是要反问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外交使者,为什么班超敢做出直接干掉匈奴使者的反常规举动?为什么他能忽悠手下三十六人铁了心跟他赌,在异国去袭杀一百多人的匈奴使团?他真的只说了留在史书上的那些话吗?匈奴使团都是被他们以一当十杀光的吗?

整个过程又烧又杀,鄯善国人为何装聋作哑不介入?事后鄯善王作为一国之君为啥没有恼羞成怒反而乖乖听话?只有搞清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白班超的伟大之处,才能读懂他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给我们以启发。

一、故事背景

1、大时代的裹挟——汉朝开始重新扩展西域影响力

王莽篡位,在西域倒行逆施,西域诸国纷纷背叛。而匈奴趁虚而入,再次统治了西域。东汉光武中兴后,西域各国不堪匈奴横征暴敛的残暴统治,多次请求东汉重新入主西域,为此,一些国王甚至将王子送到洛阳当人质,表明接受东汉中央王朝管辖的意愿。

可是当时东汉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之前长达十几年的纷争混战,造成国库空虚民生凋敝,无力再应付战争。光武帝刘秀只好暂时放弃对西域的经营。这样一来,很多原本臣服汉朝的西域小国开始重新投靠匈奴,对汉朝边关造成严重威胁。

在修养生息多年后,公元73年,汉明帝刘庄决定派兵重新进入西域。西征大军以窦固为主将,耿秉和刘张为副将。从敦煌出关后,一路攻城拔寨,击溃了匈奴的军队。

2、出使西域的都是狠人

班超自小文人家庭出身,他父亲班彪更是一个标准文人,德行满分,哥哥妹妹都是文学大家。而他却不安于当个文人。留下了投笔从戎的故事。

这说明,班超是个有进取心的人,这也说明,当年敢去西域的都是亡命徒,奔着富贵险中求的想法去的。而相士也说他:“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那么,班超到底有没有能力支撑他的雄心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立了不少功劳,被窦固相中,派他和从事郭恂出使西域诸国。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惧使西域。

二、西域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班超出使,第一站就是鄯善国。国王一开始很热情,后面突然冷淡下来。班超很敏感。立刻觉察不对。为什么班超这么敏感?我们要看看西域的整体形势。

匈奴离西域近而且势力大。大汉离得远但实力强。以西域各国性格,好汉不吃眼前亏,本来是要服从匈奴的居多,但匈奴偏偏横征暴敛,远不如大汉仁义。所以,西域各国,普遍心向大汉,但又畏惧近在咫尺的匈奴。明白了这个大背景,后面的他们做出的各种选择以及转变大家才能容易理解。

设身处地,我们处在班超的位置上,发现国王态度不再殷勤,敏锐的人也能想到是匈奴来人了。但大家做法不一样。常人多数是去找国王进行理论。或大吵一场或强势施压或威逼利诱,逼鄯善国王做个选择。但班超为啥不这样做?因为他敏锐得察觉到了事情得本质——什么是当前西域的主要矛盾。

是鄯善国和匈奴之间得矛盾吗?不是,鄯善国委曲求全,还是能在匈奴手下混得。是鄯善国和大汉之间的矛盾吗?不是的,鄯善国王虽然不敢直接投靠大汉,但两国还是有心勾搭,只是碍于匈奴。那么到底是什么?是大汉和匈奴之间的矛盾。大汉和匈奴之间连绵征战上百年,是生死之仇,无法调和,这次大汉强势登场西域,西域就成了两国的角力场。

这次你逼着鄯善国做出选择大汉,他大概率不敢,反而破坏了两国刚建立起来的交情。只有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的次要矛盾才能迎刃而解。在整个西域,是大汉匈奴两强争雄,决出个高低。而在小小的鄯善国,就是两国的使者决出高下。

所以,搞定匈奴使者,看似莽撞,却是班超破局的最优解。也是班超代表大汉给鄯善国王的下马威。

二、三方的心理博弈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鄯善国当时一共三方:鄯善国、匈奴使者、大汉使者的心理。

1、对班超来说

鄯善国是他出使的第一站,如果第一站无法打响大汉的名气,后面会越来越难。相反,如果第一站就捍卫了大汉的荣光,让其他人知道大汉的实力和使者的勇气。后面就会越来越简单。首战大胜,才能势如破竹。

而如果一开始不果断决定,做不到以快打慢。匈奴毕竟在西域经营多年,等匈奴使者摸清了大汉使者的虚实,到时候死得必然是大汉使者。

所以,灭掉匈奴,绝了鄯善国王的后路。让他彻底倒向大汉,对他以及后续的出使工作,无疑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

2、对鄯善国王来说

整个西域匈奴人势力最大,有几万大军,让他当出头鸟反抗匈奴是不愿意的,而匈奴纵横西域几十年,积威深重,鄯善国王下意识是不敢反抗的。这也是他对大汉使者开始热情下降的原因。但匈奴横征暴敛,肯定是民怨沸腾的,而鄯善国离大汉最近,大汉对他的威胁也是显而易见的。他潜意识里更想坐山观虎斗。看两个老虎决出高下。

3、对匈奴使者来说

无疑,他们是比较失败的,按理说在西域经营这么久,人脉不可小觑,他们理应更早发觉大汉使者,但他们毫无所知,也毫不提防。一方面说明了班超以快打慢策略的成功,另一方面,也只能说,使者和使者的素养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三、如何消灭三倍于己的匈奴使团?

确定了消灭匈奴使团的目标,如何开展行动?首先,要了解敌人虚实,其次要明白自己人的心意,理顺内部矛盾,统一思想。第三,要确定行动计划。

1、了解敌人虚实,情报工作第一位

召待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

没有直接问服侍的胡人,因为大概率人家被交代过了,不敢说,而是使诈。有人喜欢威逼,有人喜欢利诱,但班超喜欢使诈,他在平定西域过程中,很喜欢使诈。我不认为是他个人喜欢这么玩,而是深谙胡人性格——相对淳朴但又多变。得到确切匈奴人数后,他将服侍的胡人关了起来。这个细节很重要。

开始搞大事情,保密工作很重要。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很多大人物就是因为小事不严谨,丢了性命。春秋时,郑大夫祭仲专权跋扈,郑厉公欲借助祭仲女婿雍纠将之除去。雍纠却没有避开自己的妻子,结果被妻子雍姬得悉后,告诉了老爹。落得事败身死的下场,而郑厉公也只好逃亡,一边逃跑一边抱怨说:“谋及妇人,宜其死也。”把这种大事跟身边有切身关系的人说,不是该死吗?还为中华成语贡献了一句:人尽可夫。

所以,观人行事要看细节,班超每个细节都做得很注意,是个成大事的人。

2、统一思想

大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班超招来了三十六人一起喝酒,但唯独没有找文官从事郭恂。而且开头并不谈正事,而是喝酒,喝到大家都开心了,才开始谈事情,为啥?

1)文官胆小且理智,好不容易鼓动大家的热情,万一文官来一句:这事太危险我可不去,不但我不去,我也不允许你带这么多弟兄冒险。后面气氛立刻冷场。之前努力全部白搭。只好先避开他,排除干扰因素。

2)酒壮怂人胆,何况大汉勇士乎?因为毕竟是要以弱灭强,匈奴使团兵力远强于大汉使团。只有喝足酒,大家热情上来了,才好谈事情。

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

如何说服喝多了的手下们?你要深谙兄弟们的心理——大家都是亡命徒,到西域干什么?求富贵。怕什么?怕死。

班超套路:

1)制造焦虑——兄弟们,现在匈奴到了,鄯善国对我们不热情了,如果鄯善国王把我们绑了送给匈奴,我们骨头都没了。咋办?

没人不想活着,谁想让我们死那就跟他玩命。

2)富贵功名美女诱惑。史书上不方便细说,但我猜他必然大谈如何谋富贵功名美女。为什么呢?三十多年后,班超退休,只告诉接班人任尚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一看就是老司机。

兄弟们在西域千辛万苦求的是什么?钱啊。你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吧?没人愿意白白打工,既有名又有利才能吸引大家冒险。

一番操作下来,三十六人都被他说服,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3、确定行动计划

大家热情起来了,讨论起可行性来。班超趁机托出了他的计划:趁夜火攻。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大家一听,不用正面死战,立刻又增加了几分信心。

4、排除干扰因素:

总有不放心的人,有人说了,要和从事商量一下吧?班超知道,大家基本已经被说服了,这时要展露自己的威严了,他训斥这些人说:“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从事不但不能帮咱们,还可能坏事,还是算了吧。

至此,大家彻底被他收复,统一了思想,确定了计划。内部团结一致,具备和敌人一战的条件。所以,不要看班超打起来那么容易,背后的工作都提前做好了。

记得那句话吗?你只有竭尽全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

5、行动

到了夜里,带着三十六勇士到了匈奴使团营地。正好天助班超,刮起了大风。

班超令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房后,其余人拿着兵器弓箭在门旁边设伏。他亲自顺风纵火。风助火势,前后鼓噪。刚刚睡梦中惊醒的匈奴使团慌作一团。

不辨虚实的匈奴人,第一反应是从正门冲出,结果被班超堵个正着,他亲自杀了三个,手下人杀了三十人。匈奴一看正门冲不出去,肯定是重兵把守啊,又回头往回跑,结果活活被大火烧死上百人。整个过程干净利索,没一个逃走的。

盘点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班超获胜是有道理的:

1)人手不够,充分利用其它因素:火、风帮了大忙。

2)合理分派人手,以有备攻无备,以快打慢。

3)身先士卒,鼓舞士气。

班超有大将之风。匈奴输得不怨啊。

6、双方打成这样,为何没人管?

按理说双方又是放火又是杀人,闹腾了一夜,鄯善国臣民难道不知道吗?怎么没人救援?这就是前文鄯善国王的心理所说到的,匈奴在当地肯定无恶不作,横征暴敛,大家盼着他们死还来不及,谁还愿意救援?

而鄯善国王,看到二虎相争,肯定是想坐山观虎斗啊。看结果再选边站。如果匈奴130多人还拿不下汉朝三十多人,这么废材还怎么镇得住西域的场子?

所以,整整一夜,鄯善国从上到下,都装聋作哑,没人声张。

五、如何利用好这场大胜,降服鄯善国?

1、处理好同僚关系

打仗时没交上文官同僚,表功时可不能不叫上人家。要知道,有些人成事虽然不足,败事反而有余。得罪这些人,让自己和手下舍生忘死得来的功劳再生变数,无疑是不可取的。从这点看来,班超智商在线,情商也不低啊。

他第二天告诉郭恂时,郭恂果然大惊失色,回头又露出后悔的神色,班超直接说:您虽然没同行,但功劳少不了您的。郭恂果然开心不已。还记得那句经典的广告词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一个“召”字尽显大汉风采

后汉书记载“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发现什么变化了吗?以前是去拜见国王,现在直接召国王过来议事。一个召字尽显大汉风采,为何班超这么牛?让国王拜见他?因为他掌握了主动,鄯善国王没有退路了。

而鄯善国王看到汉使拿出匈奴使者头颅,知道匈奴全军覆没,对大汉实力再也不怀疑。这时班超再温言抚慰,只能乖乖低头。

而班超接下来一个举动,说明了他不但是个军事家,更是一个政治家。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鄯善国内,肯定有亲匈奴势力和反匈奴势力。这次汉使拿出了匈奴的脑袋,顿时一国震怖,亲匈奴势力再也不敢发声,无人掣肘的鄯善国王自然倒向了大汉。

而班超此时显示了拿捏时机的本事:他趁热打铁,让国王交出质子,这时表示臣服的规定动作,如果在事前提,鄯善国王肯定左推右挡,顾左右而言他,此时班超携大胜匈奴之威,鄯善国王看着旁边匈奴使者的脑袋,这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而将儿子献给大汉做质子,可就将鄯善国彻底绑在了大汉的战车上。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令后人读至此处不由得拍案叫绝。班超,真牛人也!

3、还是这三十六人,纵横西域

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班超接受了皇帝的嘉奖,却拒绝了上司窦固的增兵,还是那同生共死过的三十六人,年轻的班超带领他们,再次踏上了出使西域的历程。在随后的岁月中,或威逼利诱,或共度时艰,最终征服了整个西域。而东汉为了表彰他的伟大壮举,封其为定远侯,班超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年万里封侯的理想。壮哉!定远侯班超。

六、启发

名垂青史者,没有人的成功是侥幸得来的,班超三十六人威服鄯善国虽然只是一个小故事,但班超在其中却展示了自己一系列优点:看穿主要矛盾;能统一内部思想;能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能以快打慢;能拿捏好时机。做到这一切,才能轻松获胜。你还觉得这个故事简单吗?

历史上的成功者大都这样,你可能只看到了他的热血、他的幸运、他的酣畅淋漓。但每个成功者的背后故事,都值得我们挖掘,乃至慢慢品味,从而提升自我。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