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杀妻犯,蒋介石和毛教员的不同处理之道

喜欢侯历史 2024-11-15 16:38:49

流氓皇帝刘邦为什么能夺得天下?

因为他有严明的法律意识,进入关中之后,他和秦朝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简简单单的三条法令余韵流于今日。

今天的老百姓再不懂法,他也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水浒传》里面的杀妻犯可是不少,先有宋公明,后有杨雄,再有卢俊义,结局呢?无一例外,就是流落江湖,落草为寇。所谓“人命关天”也,不处罚如何得了?

近代史上,也有两件轰动全国的杀妻案,处理结果却大不相同。

其一,便是大名鼎鼎的张钟麟杀妻案

1、读书后拥有新思想的张钟麟娶了富家小姐吴海兰

张钟麟的元配叫邢凤英,和他是同乡,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却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张钟麟的父亲在他就读陕西省立师范学校时,就为他定下了亲事,这是当时的传统习俗。显然张钟麟对这段婚姻相当不满意,很快就离家去北京大学读书,接着又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开始了从军生涯,期间长年在外,对这个元配不闻不问。

第二任妻子叫吴海兰,四川广元人,家道殷实,父亲是铜器商人,吴海兰上过女子学堂,有文化,年轻漂亮,属于小家碧玉型美女。张钟麟当时任在胡宗南的第1师任团长,经朋友介绍,与吴海兰结婚。不久生下女儿,这也是张钟麟的第一个孩子。

2、自私嫉妒的张钟麟一怒杀妻

不过好景不长,1935年冬,张钟麟带妻子回老家探亲,借住在西安的张钟麟堂哥家中,就在这次探亲过程中,张钟麟将吴海兰枪杀,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团长古城杀妻案”。

杀妻的原因众说纷纭,说是吴海兰不守妇道的,说是吴海兰有可能偷窃张钟麟文件的,但这些都是官官相护的民国政府官员们编造出来的烟幕弹。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也就是说,当时的革命正处于低潮期。

何况,吴海兰的兄弟,所谓的共产嫌疑,当时身在四川广元,吴海兰则在西安,吴海兰偷张钟麟的文件是要干啥?纯粹是污蔑之辞。

3、最高夫人都板不倒官官相护的张钟麟

张钟麟杀妻之后,有一定的实力的吴海兰的娘家人到处告状,但都状告无门。吴海兰的家人一方面通过报纸揭露“团长杀妻”,一方面又四处找人,终于找到了时任西安妇女协会的名誉会长的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

于凤至找到张学良,要张学良惩办这个杀妻的凶手,可张学良也感到无奈,耿直的于凤至把这件事告诉了宋美龄。同为女人的宋美龄得知后也是怒不可遏,随即就向老蒋告状,老蒋为了安抚宋美龄,平息外面的言论,下令胡宗南把张钟麟押送到南京处理,胡宗南自然明白老蒋的意思,对张反而十分客气。

于凤至、宋美龄、宋蔼龄1931年合影

到南京的路上张钟麟简直像游山玩水一般,到南京之后张钟麟先是判出死刑,后来又改判入狱10年,多亏了于凤至和宋美龄这两个女人出面。才把张钟麟绳之以法,可这也只是做样子而已。

坐牢的张钟麟如同休假一般,在狱中住的是单间,吃饭跟在外面一样,不到一年就提前出狱,而且还得到晋升。

民国上海提篮桥监狱

4、张钟麟根本不是卢沟桥事变后才释放的

在监狱里,张钟麟对杀妻之事也感到后悔,有些消沉。巧的是,老虎桥监狱的典狱长是他在黄埔军校的同学,得知情况后便怂恿他申诉。

本来张碍于脸面,觉得杀妻自己脸上无光,审判时也没怎么说清楚,这次一申诉,很快就被改判,于1937年初获释,实际只关了一年多。

而对于张钟麟获释,“外遇”说认为是卢沟桥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战开始,对于军人罪犯除了政治犯之外,全部提前出狱戴罪效力。所以蒋介石亲自过问,将张释放。这就不对了!

卢沟桥事变

首先,张钟麟获释是在1937年初,比卢沟桥事变早了整整半年。而且当时他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长,还入不了老蒋的法眼,怎么会由老蒋亲自下令释放?

再说,要是老蒋下令释放,怎么可能不给他安排工作?张钟麟出狱后先是给老上级胡宗南写信,但一直没有回音。要是有老蒋关照,胡宗南怎么会拒绝这位能征善战的老部下?

最后张只好去投靠刚刚组建51师的王耀武,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的,只不过和张有过在胡宗南第1师里同事的经历,不过不是一个旅,不是很熟。如果不是没去处,张钟麟是不会去找王耀武的。

经过这场牢狱之后,张钟麟才把名钟麟和字灵甫互换,更名为张灵甫,字钟麟。张灵甫这个名字才开始逐渐为人所知。

5、国民党内部官官相护、司法腐败绝不止一桩

看看这桩案子,1948年6月3日,上海警方逮捕了国民党联动总部交通警署少将专员陈希吾,认为他和上海西郊的一个小河里发现的一具女尸案有关。据查,这名死者名叫林新英,是陈希吾的妻子。

陈希吾本来在家乡有妻子,还有孩子,结果他在1945年4月又娶了美女周莉文。1948年,生活困难的林新英跑到上海找到了丈夫,结果不敢让原配和周莉文见面的陈希吾和下属谭裕民策划了杀妻案。

陈希吾案情的确十分严重,其因涉嫌杀害妻子而被判无期徒刑,并在监狱中服刑整整27年。如果不是国民党败退逃出大陆,陈希吾也许很快就出狱了吧?

其二,是同样闻名一时的黄寿发杀妻案

1、战功赫赫的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

黄寿发(1911—1948),福建新泉县人,出身贫苦,幼时给地主放牛看山,做过泥工,一九二九年加入赤卫队,一九三零年参加红军。由战士逐次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后,分配到晋察冀工作,曾任分部参谋长分区司令员,日寇投降后,任纵队副司令员,后调任冀中军区参谋长。

黄寿发的妻子名叫何茵,天津静海人,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1938年投身革命,后被组织上派去学习无线电发报技术,任冀中军区电台报务员。1939年经人介绍,同黄寿发结婚,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冀中军区电台指导员。

2、妻子怀孕期间出轨,害怕妻子向组织汇报动了杀机

因为家中添了小孩,何茵又怀了二胎,两人的工作都忙,所以,请了个年轻保姆来家照看。令何茵没能想到的是,从1946年秋起,黄寿发就与小保姆单洁英混到一起,干柴烈火,郎情妾意。

何茵开始对此毫不知情,直到1947年过年时方才发现了二人的奸情。于是大吵大闹,一是要求送走保姆,二是要向上级检举揭发黄寿发。

黄寿发此时与单洁英虽然正是情热,但是分开来也不是不可以。可是,何茵却要向上级报告,这是要毁掉黄寿发的政治生命。

何茵要向上级举报,黄寿发知道后果是什么,他动了杀妻的念头。他先是授意让警卫员边振海动手,警卫员不敢,劝首长不要冲动。正月初一,黄寿发告诉警卫员不得声张。初二,在何茵回单位的路上,在河间黑马张庄,黄寿发连开三枪,何茵当场身亡,包括腹中几个月的胎儿。案子的突破口就是警卫员边振海,最终,黄寿发全盘供认。

3、领导们想保黄寿发但毛教员坚持原则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罗瑞卿,考虑黄寿发是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走过来的优秀将将,实在舍不得对其用极刑。冀中军区、晋察冀军区多次开会讨论,处置意见不一致,就一直拖着。

1947年底,聂荣臻向毛主席汇报了此事。毛主席发话:“黄寿发问题不能原谅,罪无可恕。务必处决黄寿发,应引为全军严重教训,教育全军!”

罗瑞卿回忆:1948年4月30日城南庄会议期间,我见到主席后,主席批评我们对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毒死自己的妻子未作严肃处理,是错误的,批评得很尖锐。

1948年5月底,孙毅司令员去西柏坡接受任务,周恩来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冀中军区出了个黄寿发事件,在全军影响很坏。”

黄寿发听到毛主席的指示后,表现的很坦然,他只提了一个请求:在他抗战八年的所在地阜平对他执行死刑,就安葬在那里。

1948年6月2日《晋察冀日报》一版刊登一篇标题为《华北军区司令部军法处判决书》,内容为: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以手枪杀害其怀孕数月的妻子何茵,为了严伤法纪,执行枪决。

黄寿发来自闽西老区,是老红军,老八路,资历深,战功赫赫,抗日名将,百战骁将。他脾气暴躁,性格太直,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影响到自身发展。犯下生活作风问题,却不知悔改,还恶意杀妻,终被处决,虽然可惜,但一点也不冤。

黄寿发被枪决时仅37岁。当时,很多老百姓以为像黄寿发这样的老红军老八路又当这样大的官,就是犯了罪也不能怎么样,没想到居然枪决了,无不由衷佩服、赞叹:共产党,真是太伟大了。

4、无独有偶,延安还枪毙过一个因爱生恨枪杀爱慕对象的黄克功

黄克功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委,抗大二期15队队长、三期6队队长。特别是在长征二渡赤水的娄山关战斗中亲率冲锋队抢占娄山关,为红军取得长征以来第一场大胜立下大功。

1937年10月5日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将黄克功处以死刑。1937年10月12日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决死刑立即执行。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事件”。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同样是杀人案,蒋介石的处理是典型的人治,为我所用,破坏了法治,所以国民党失去民心,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毛教员的处理则是典型的法治,坚持原则,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所以,顺民心,得民意,最后建设了新中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