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的券商分析师:股票大涨4倍后疯狂唱多,惨遭董秘“打脸”!

财经锐眼 2021-08-25 17:41:28

今年以来A股市场交易持续火热,特别是近两个月,截至到今天已经连续26个交易日成交量过万亿,说明股票市场交易十分活跃。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些“外行教内行做事”的现象,而作为卖方分析师的券商机构发布的“神预测”也越来越多。

前有中信证券高喊贵州茅台年内上3000元被啪啪打脸,再有国信证券“大胆”预测宁德时代2060年营收将达到1714亿,这是券商机构单方面唱独角戏的。

除了唱独角戏外,还有互动的。

前段时间A股半导体大涨,某基金经理在微信群里直怼中芯国际某高管不懂芯片,这事还搞崩了当时涨势不错的芯片股。

到今天,这个圈子里的互动方式又有新花样了,中信建投某分析师在朋友圈分享对上市公司巨星科技(002444.sz)的业绩预测研报,巨星科技的董秘直呼“业绩预测太激进公司做不到”。

面对刚执业2年的分析师,董秘直呼公司做不到

8月23日晚间,巨星科技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44.50亿、同比增长16.44%,实现归母净利润7.28亿、同比增长15.26%,但扣非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

(巨星科技半年报截图)

8月24日,中信建投立即跟进发布了一篇题为《巨星科技(002444):自有品牌、动力工具和跨境电商三个维度均表现出色》的研报。

研报显示,预计2021年北美工具需求将持续高景气,叠加欧洲需求复苏和供给格局优化,公司将把握市场机遇,同时通过内生外延发展自有品牌,借助跨境电商助力自有品牌占比提升,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8、21.64、26.69 亿元,同比增长25.74%、27.45%、23.34%,对应21.37、16.77、13.60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针对这份业绩预测,巨星科技董秘直接在中信建投某分析师朋友圈下面回复“业绩预测太激进了,公司做不到啊。”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事还是挺新鲜的,卖方机构使劲鼓吹、推荐,公司内部人士竟然跑出来泼凉水、说丧气话,这跟以往的剧本都不太一样啊!

发布这份具有争议性研报的是中信建投的吕娟,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从业人员查询系统查询发现,在中信建投执业的这个吕娟的执业岗位为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登记日期显示为2019年8月5日,也就是说这位分析师在中信建投执业刚满两年。

(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截图)

由于这件事已在网上广泛传播,或许迫于舆论压力,中信建投方面好像已经把这份研报删除了。微信群里的链接打开已显示删除,专门收录研究报告的慧博软件平台也显示已经删除。

2年大涨近4倍,还要吹?

巨星科技是一家主要做五金工具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手工具、动力工具、激光测量仪、存储箱柜四大类,主要用于家庭住宅维护、建筑工程、车辆维修养护、地图测量测绘等领域,属于通用制造、工业机械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自2010年7月上市以来,巨星科技的业绩可谓一路稳步增长,只是业绩增速有所变动,2009年净利润为2.15亿,2020年达到13.5亿,年复合增速20%。

(巨星科技净利润,来源:同花顺网站)

但公司股价表现则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波动,上市当年涨80%,2011年初-2012年7月跌超66%,2012年7月-2015年6月暴涨7倍,然后2015年6月-2018年10月又暴跌超73%,从2018年10月-今年2月高位最大涨幅近5倍,从去年4月至今年2月高位涨幅也有近4倍,但目前已经较高位跌去20%,最新市值393亿!

(巨星科技历史股价走势截图)

自上市以来,巨星科技业绩增长5倍,股价上涨12倍,说明公司股价并未完全脱离业绩而随意炒作,股价还是有一定业绩支撑的,但未来股价还能不能上涨就得看未来公司业绩增长如何了。

这个问题又回到巨星科技董秘与中信建投分析师的互动话题上来了,分析师认为未来三年公司业绩增幅可以达到25.74%、27.45%、23.34%,但董秘却说公司做不到。

是董秘谦虚呢还是事实呢?锐眼哥觉得,董秘说做不到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历史公司业绩复合增速也就20%,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增速也会逐渐降低,更何况公司去年的业绩虽然增长了50.85%,但今年还能增长50%吗?或者能增长分析师预测的25.74%吗?

从半年报来看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半年报业绩增速不仅低于20%,而且扣非净利润还是下滑的,单季度数据也显示公司业绩增速已经连续3个季度持续下滑!

只能说一句,外行大胆、内行谨慎。

如何看待券商研报?

最后再来聊一下如何看待券商研报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有非常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坚决不信!

因为,从历史来看这些研报的推荐根本不靠谱,当券商机构频繁发布研报推荐某家公司的时候,往往就是公司股价的一个阶段高点,这个现象在A股几乎是100%的概率。

有些人因为看了研报推荐而买入,反而遭遇大亏,这样的事多了,大家对券商的研报也就逐渐免疫。特别是近来出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研报,更多只是当个笑料罢了,没人相信!

其实,研报这个东西,听上去很高大上,是一种很严谨、很正儿八经的东西,分析师发出来就是大几十页的那种,实际上里面真正有用的东西不多,特别是分析师的预测最没用,这就跟算命一样,估计比算命还不靠谱,算命还讲究个五行八卦啥的,券商预测业绩、股价这事,多数都是一拍脑门决定的。

而研报里面可取的东西,除了对中长线投资者有用之外,对短线投资者也没啥用处。锐眼哥认为,机构研报里面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分析师对公司商业逻辑、市场份额、竞争格局、技术壁垒等的分析及相关数据,一听这显然是“价值投资者”的菜。

其实,中短线投资者看看也无妨,至少了解你买卖的公司质量如何、行业地位如何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券商机构发布的研报几乎没有明显唱空的。这或许也是为啥唱多研报发多了,股价反而下跌的原因吧,你越是唱多、看涨,投资者心里反而越慌!

所以,从这次巨星科技董秘与中信建投分析师在朋友圈的一个小小“互动”事件,可以看出,券商研报这种东西里面确实存在一些猫腻,投资者应该谨慎相信研报里面的东西。

0 阅读:20

财经锐眼

简介:专注上市公司,解读资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