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传奇故事:马氏、何二娘、吴偃、杂谈、车辙迹

文友笑古奇今 2024-11-01 11:14:33

原创不易,本文只在头条号发布,其余平台出现均为抄袭!实行全网维权,望自尊自重自爱。

马氏

我(作者)的家乡在海边,有的年份秋汛涨潮,海水会漫过石塘大埂。海边住户的居民顿时就会遭受海水淹没,死伤无数。

有一个姓马的男子,家里有八十多岁生病的老父母,还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全家以务农为生。这一年,秋汛的潮水非常大,所有的人都胆战心惊。这一天夜里,轰轰隆隆的潮水声越来越近,左邻右舍全都哭爹喊娘,奔走呼号。

马氏夫妇紧急商议后,决定放弃两个儿子,两人各背一位老人,带着父母往高处逃跑躲避。等潮水退去他们回到原来的家,发现房屋与儿子全都荡然无存了,心里忍不住悲不自胜。

这一年马氏夫妇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奇怪的是,新生的孩子与之前的两个儿子相貌一模一样。夫妇俩看着婴儿触景生情,免不了心中悲痛。

谁知两个新生的儿子说:“我们又来了,而且被更换成了富贵的命骨,你们干嘛悲伤啊?”

听到刚出生的儿子开口说话,夫妇两人全都吓坏了。但这之后,不论再问什么,两个婴儿却都不能回答了。等到双胞胎长大,他们果然擅长经营,家里也就变成巨富了。

(出自《续客窗闲话》)

何二娘

广州有一位年轻的女子何二娘,以编织鞋子为生,二十岁,与母亲同住。何二娘从来没有修炼过什么神仙道术,有一天突然对母亲说:“住在这里太闷了,我要外出游玩去。”

第二天何二娘便飞着走了。她上了罗浮山的寺庙。山里的和尚问她来干什么,何二娘回答说:“我愿意伺候和尚。”从这之后她就一直留在山中,住在寺庙里。

一开始何二娘不吃不喝,总是为庙里的人采摘山里的果子充当斋食。这些果子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采来的。

罗浮山的北边是循州,距离南海有四百里远。循州的山寺里有一棵杨梅树,很大,有几十人合抱那么粗。何二娘总是采摘这棵树上的果子,到了办斋的日子就会准时回去。

后来循州山寺的和尚来到罗浮山,说某月某日有仙女去他们那里采过杨梅。一查验,果然那天就是何二娘去采果子的日子。由此远近的人都知道何二娘得道成仙了。

再之后,何二娘不再住在庙里了,十天半月才来庙里一次。唐玄宗开元年间,皇帝下令派黄门使去往广州寻找何二娘。找到后,何二娘就跟着使者一道进京。

黄门使:以宦官充任的皇帝使者。

在途中,黄门使看到何二娘很有姿色,颇为喜欢,于是就打算挑逗她。何二娘开始并不搭腔,而后忽然说:“中使有这样的心思,我不能留下了。”说完身子一跳,飞身离去,不知去了哪里。这之后再也不见踪迹,何二娘没有再在人世间出现过。

(出自《广异记》)

吴偃

厉泉县有一个百姓吴偃,他的家坐落在田野之间。吴偃有一个年幼的女儿只有十多岁。有一天晚上,这女儿忽然逃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这之后过了几天,吴偃梦见父亲对自己说:“你的女儿如今在住宅的东北边,应该是木神作崇。”吴偃吃了一惊醒了过来。到了第二天,吴偃就去住宅的东北边仔细寻找女儿的踪迹,果然听到有女孩子呼喊的声音。

吴偃循声过去查看,发现女儿在一个洞穴里。洞口非常小,但是洞穴里面却稍显宽敞。洞旁有一棵古槐树,盘根错节,根部占据的范围非常大。吴偃将女儿带回了家,然而她兀自像醉酒一般,始终沉睡着。

恰好这时有一位姓李的道士来了,吴偃请求他用道符施法解救。这时吴偃的女儿忽然短暂清醒过来,说道:“我家东北边有一棵槐树,树里有神,它把我领到树洞里,来到地下洞穴里,所以我就病了。”

于是吴偃让人去把那棵古槐树砍了。过了几天,他女儿的病才渐渐好了。

(出自《宣室志》)

杂谈

献县有一户农家,家里养的牛生了一只麒麟。这事情非常奇怪,农夫很害怕,就把麒麟打死了。献县的知县刘征廉听说后把它埋了,而且竖了块碑,碑上写了“见麟郊”三字。

刘征廉本来是人们公认的清官,但这个举动何等浅陋!麒麟本是吉祥之兽,跟牛确实不是一个品种。牛生下麒麟而且头上有角,应当是雷雨时与蛟龙感应而生下的。

董文恪公未及第时,在一所空置的住宅里设学馆教书,有人说这里常会见到怪异。董公不信,夜里点着灯等待。三更以后,阴风飒飒,庭院的门户自动打开,有几个像人又不像人的怪物杂乱地拥进来。

怪物看见董公,大惊道:“这个屋子里有鬼人!”说完全都狼狈地奔逃出去。董公拿着棍棒追逐,他们又互相呼叫着说:“鬼人追来了,赶快跑!”争先恐后地翻过墙头逃去。董公常常说起这事,笑着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叫我是鬼?”

故城人贾汉恒,当时跟随董公学习经书,于是举《太平广记》记载的例子,说:“夜叉要想吃哥舒翰小妾的尸体,哥舒翰正睡在尸体旁边,夜叉相互商量说:‘贵人在这里,怎么办?’哥舒翰心想,既然称我为贵人,打它应当没有什么害处,于是起身就打。夜叉奔逃散去。

贾汉恒接着说:“鬼和贵的发音相近,也许鬼是叫先生为贵人,先生没听清楚。”董公笑笑说:“也许是这样吧。”

乾隆庚午年秋天,我(作者)买了一部《埤雅》,书中折叠一片绿笺,上面写着两首诗:“愁烟低幂朱扉双,酸风微戛玉女窗。青磷隐隐出古壁,土花蚀断黄金。”“草根露下阴虫急,夜深悄映芙蓉立。湿萤一点过空塘,幽光照见残红泣。”末尾题文“靓云仙子降坛诗,张凝敬录”。大约是扶乩降神的人书写的。我认为这是鬼诗,而不是神仙诗。

(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车辙迹

绵州罗江县的罗璝山,有一个罗璝洞。当年的罗真人名叫罗璝,这里是他修道飞升的地方。

罗璝洞很神,但凡有水灾、旱灾或者瘟疫发生,到这里来求神祈祷,无不灵验。太平兴国五年庚辰年的中秋,这里彩雾轻烟,月光如同白昼,香风瑞气弥漫整个山谷。

四面八方的村民登上山峰远望,只听到音乐环珮之声,天亮后看到了奇怪的车辙的痕迹。离洞十多里,车辙痕迹有一丈多宽,压入土中有三四寸深,车辙痕随着山势从上而下,直到洞门口,蜿蜒绵亘渐渐变得狭小。不知道是不是神仙乘车出洞留下的。

因为音乐之声昼夜不停,于是这件事各地州县都传开了。当时的殿前承旨兵马监押知县事陈覃、县尉邹崇让不久就来到仙洞,观察这些车辙痕迹和音乐声,把这件事奏报了朝廷。

于是皇帝下诏,让大九井山的虎耳先生李洞宾,带着香烛来到罗璝洞前,祭礼设坛察看详情,同时祈拜神灵。

虎耳先生,是大名府得道的术士,当时的人们称呼他为李八百,意思是他已经八百岁了,却还像五十岁左右。童颜鹤发,行走如飞,说话却是很斯文,慢吞吞的。

虎耳先生只要一停下脚步来,围观的人就会拥挤上来,盛况空前,可说是观者如堵。虎耳先生从自己的袖子里探取出二三枚铜钱撒出去,人群就会稍稍退去。于是虎耳先生每走十步二十步,就会取出铜钱撒一把。一直到傍晚,先生袖子里的铜钱居然一点都没减少。

第二天,虎耳先生与官员们一道进入罗璝洞。走了十里路,只闻到异香袭人,乐声隐隐入耳,官吏们人人手持香烛,屏住呼吸摸着藤蔓前进,步履维艰,胆战心惊,冷汗淋漓。

虎耳先生闲庭信步一般,神态自若。出洞的时候,他的衣服鞋子上,竟然没有一点泥巴露水沾染的痕迹。

(出自《茅亭客话》)

1 阅读:10
评论列表

文友笑古奇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