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确诊多动症后,家长会首先选择服用西药,结果孩子变得食欲差、消瘦、犯困等。而中医将多动症视为“脏躁”“志不足”的体质失衡,我们主张以草木之精微唤醒孩子与生俱来的自愈力。
中医认为,儿童多动症往往离不开这三个原因:
1.脾失健运,痰湿内阻,清阳不升,脑窍失养,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2.肝郁化火,肝火扰动心神,导致多动冲动、急躁易怒;
3.肾阴亏虚,阴不制阳,虚火上炎,导致理解力差、成绩不好。

一个9岁的小男孩,因刚上小学时在课堂上频繁离开座位、上课不回教室确诊多动症,服用西药一年,仍有上课小动作多、频繁走神、无法完成作业等问题。
而且情绪急躁易怒,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夜间入睡困难、多梦。
刻诊:舌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食欲差,挑食,大便稀溏。
辩证:脾虚痰湿内生,肝郁化火扰神,兼肾阴不足。
治则:健脾化痰、清肝宁心、滋肾潜阳。

健脾化痰: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
清肝息风:天麻、钩藤、白芍、柴胡;
宁心安神:远志、石菖蒲、龙骨;
滋肾养阴:熟地黄、山茱萸;
调和诸药:炙甘草。
半个月后,患儿大便成形,食欲改善,睡眠安稳,情绪稍有改善;一个月后,患儿情绪逐渐平稳,与同学冲突减少,课堂注意力较前集中。
上个月最后一次复诊,妈妈反馈孩子上课可以认真听讲,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多动症状消失。
本案患儿是本虚标实,以脾肾两虚为本,肝火痰浊为标,通过健脾切断痰湿生成之源,清肝抑制多动之标,养肾固护先天之本,标本兼治,多动症自然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