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讲了导致华夏历史大倒退的前五次大事记,其中沙丘之谋导致了秦朝崩于始皇帝,然后天下群雄并起,六国复辟,项羽分封,大开时代倒车;然后是十常侍乱政,导致了东汉王朝在灵帝之后陷入大乱,天下分崩离析,诸侯割据而连年战乱,天下经济和人口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和破坏。随后,西晋经历了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华夏经历了近三百年乱世。
再然后是淝水之战,本来乱世之间前秦造就了一个盛世,并且相当有机会统一天下,但是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天下再度分崩,乱世又持续了两百年。最后还有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导致了天下暴乱四起,江山顷刻间分崩离析,直接导致了一个繁华富强朝代的崩溃,战乱导致了人口损失达到了三千万以上,一直到盛唐最巅峰时期才恢复。
自强隋之后,历史的车轮仍然滚滚向前,奔腾的大江大河仍然波涛起伏,起起落落仍然从不间断,随后我们讲讲剩下的五次导致历史倒退的大事记。
黄巢起义路线
1、黄巢起义
唐朝末年,朝廷内部党争不断,宦官为祸朝廷,轻易废立皇帝;朝廷外部,则是藩镇割据,各行其政而民不聊生。正因为此,不堪其苦的百姓最终被逼上绝路,书生黄巢在科场考试不第的情况下,选择加入王仙芝的起义军举兵造反,在各路大军的围剿下,王仙芝战死,黄巢绕道岭南蛰伏,然后再挥师北上,连破湖广多座城池,最终北上中原,一举攻破了洛阳长安,建立了黄齐政权。
然后,在黄巢称帝之后,天下诸侯愤而勤王,王重荣、李克用等人率领大军接连击败黄巢主力,迫使黄巢只能率军逃出关中地区,在中原负隅顽抗,围陈州时竟然搜罗百姓舂为军粮,可谓是残暴至极。最终黄巢在李克用和朱温等人的追击下,惨败于中原,残部被尽数剿灭。
黄巢起义
但是黄巢之乱引发的变数却并没有结束,唐朝在剿灭黄巢起义之后,再也无力辖制天下诸侯,河北三镇、河东李克用、陇西李茂贞、大梁朱温、淮南杨行密还有秦宗权等等诸侯皆与独立无异,天下大乱自此揭开序幕。再之后,大唐迅速崩溃,五代十国长达半个世纪的乱世到来。
黄巢起义导致了北方经济被严重破坏,人口损失巨大,大唐王朝也随之崩溃,直接影响了之后的天下格局,导致了五代十国乱世的形成,北方的沙陀和契丹人做大,之后对华夏历史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丢失了燕云十六州,一直到朱元璋时期才重新收回。
靖康之辱
2、靖康之变
北宋末年,随着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天下太平盛世,君臣和士族们开始贪图享乐,宋徽宗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天子之一,他喜欢书法,所以权臣李斯当朝,在东京汴梁大修园林,从南方引入太湖石,劳民伤财,运河两岸服役的劳工怨声载道。不仅如此,朝廷内部的大员还鼠目寸光,以童贯为首的大臣为了从已经和大宋保持了近百年和平的辽国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进而和东北女真签订海上之盟,共同约定一起讨伐辽国。
可是此举,完全是忘了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简直就是赶走了狼,而迎来了猛虎。凶悍的女真人在灭亡辽国且攻打契丹残部耶律大石而被沙漠气候所挫败之后,转过头发动了对羸弱的大宋的进攻。北宋黄河以北无险可守,很快便被女真骑兵一路平推,金军一直推进到了黄河,宋钦宗放弃城防,改信巫婆之术,最终开封失守。
大金军队随即进入开封,将整个开封城的财宝和赵宋的几乎所有宗室后宫尽数俘虏北上,史称靖康之耻。此次事件之后,富甲历史的北宋王朝就此走向灭亡,整个中原遍地战火以至于涂炭。
宋金交战
靖康之变往小了说是一个政治事变,往大了说却是影响华夏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是整个华夏由弱转强的一个重要节点,总的来说靖康之耻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北宋末期的徽宗时代,因为全国大量土地被贵族和士族兼并,代之而起的手工业崛起,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资本主义在北宋实现了萌芽。
然而,就在北宋即将完成圈地运动而实现资本主义进一步蜕变的时候,北宋亡于女真人之手,一切的跨越式发展美梦就此终结。而且因为靖康之耻,宋氏只能南渡,成为一个割据政权,最终为蒙元所灭,间接影响了华夏数百年的历史进程。
蒙古贵族
南坡之变
3、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乃是元朝历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具影响力的政变,对整个华夏历史都有着重要影响。主人公乃是元朝第五位皇帝元英宗,由于其即位时且只有18岁,而且合法性遭受到质疑,所以在即位之初并未实际掌握大权,在太皇太后答己的安排下,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执掌元廷实际权力。
元英宗是一个比较有理想抱负的人,他深感蒙古贵族在中原待的时间越长,贪腐现象越发严重,天下成为了任由蒙古贵族剥削的猎场,元英宗深感如此下去必然会亡国,元英宗决定改革,但是改革势必会影响到很多贵族的利益。所以,当元英宗逐渐坐稳江山之后,与代表蒙古贵族势力的右丞相铁木迭儿的权力之争,成为必然。
元英宗在拜住的策划下,先从铁木迭儿的外围势力开始逐个拔出,最终逼迫铁木迭儿只能隐退,双方在朝中基本达到均势,但是任何人都无法战胜时间,1322秋,右丞相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相继病逝。元英宗自此之后开始推进改革,锐意改革,全面整顿,大规模起用儒学汉臣,减轻赋税,严重破坏了蒙古贵族的利益。
刚开始,推行较为顺利,英宗矫枉过正,于是下令处死铁木迭儿之子、宣徽院使八思吉思,此举引发了贵族势力人人自危,铁木迭儿的义子,禁卫军将领铁失等人阴谋发动政变,趁英宗从上都返回途中驻跸离城30里的南坡,铁失等以阿速卫亲军为外应,发动政变,入皇帝行帐,杀害了英宗和拜住。
史学家称,如果没有南坡之变,大元王朝完全可以重现辉煌,成为一个全面汉化的强大帝国。而因为南坡之变,元朝自此之后贪污腐败愈发严重,逐渐走向灭亡。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惨案
4、土木堡之变
华夏历史,因为唐朝和五代时期军人政变频繁,而赵匡胤本人就是靠政变成功而取得的天下,所以为了稳固自家江山,自宋代开始,重文轻武成为了官场的一种约定俗成,文官政治渐渐深入人心。
所以自宋以后,华夏渐渐文弱,北宋常年被契丹和党项人压着打,最后亡于女真。南宋同样,被女真和蒙元压着欺负,后来被元朝所灭。直到朱元璋的出现,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在重用文官的同时,朱元璋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于是将起兵时的大元帅府改为五军都督府,自此形成了文官主政,军人统军的局面。
这一政策对明朝来说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措施,所以在洪武朝和永乐时代,明朝名将云集,军力相当强盛,卫所常备军战斗力也都在线。但是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因为统帅不知兵,导致了大明朝在土木堡以惨败收场,皇帝被俘虏,文臣武将几乎被屠杀殆尽,十数万大军毁于一旦。
五军都督府
而与这十数万大军一同毁灭的并不只有大明王朝的巅峰岁月,还有被王振坑死在土木堡的明朝勋贵集团,也就是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大员们,包括一代名将张辅。而再之后,原本给五军都督府搞后勤的兵部自此接管了五军都督府的掌军职能,并且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自此之后,五军都督府反而成为了管理军队卫所土地的职能部门,再不复往日荣光。
而大明王朝从此也进入了文官管理军政的模式,军队渐渐失去了训练,在明朝特有的军屯制度下,成为了替将军种地的农夫,战斗力断崖式下滑,明朝最终也重走了老路,直到灭亡时,也没能再恢复强悍的军力。
太平天国起义
5、太平天国起义
晚清时期,由于国内外矛盾重重,面对外国侵略,西方商品在国内市场倾销,政府没办法应对这样的局面,只能依靠富庶的江南的税赋勉强度日,而越来越高各种苛捐杂税,令百姓水深火热,而西方思想也随着这动荡的局势不断涌入大清内部,广西书生洪秀全凭借半部圣经在金田发起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广西北上,先后攻破湖南多座要地,然后再北上攻陷了武昌,再从武昌沿长江东出,一路攻破九江、安庆和南京,洪秀全在南京建立政权,然后占领了江南半壁,与清军进行对抗,而此时的八旗兵战斗力极其低下,在几次交战之后,清政府连连战败退却,而且江南丢失,清政府税银损失一半以上。
清廷没有任何办法,没有钱,没有军队,只能放权地方,让汉人乡绅组织团练帮助朝廷讨伐叛乱。由曾国藩率先起事,建立起了湘军,然后包括其弟子李鸿章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势力淮军。
湘军
湘军和淮军如同两道枷锁,从两个方向将太平天国绞杀,而手下名将云集的太平军自然不会束手待毙,李秀成等将领带领太平军精锐与湘军和淮军殊死一搏。将富庶的江南半壁打成了一片废墟且十室九空。虽然最终依靠湘军和淮军平定了太平天国,但是江南的财富都被湘军搬走,而久经战乱的江南地区变成了废墟,清政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江南的赋税回血,只能进一步走向衰弱。
太平天国虽然说是大清灭亡的掘墓者,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造成华夏百年耻辱的罪魁祸首,更是造成大清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重要因素,直接摧毁了大清的国运,导致了百年衰弱到了最低谷时期,饱受列强侵略。
没有甲申国难??清朝入关不算倒退吗?
甲申国难都不说
古印度佛毒文化侵华不算吗?
十年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