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考察来袭:我有戏吗?

职场智慧库存 2025-03-30 13:12:08

王建国那天中午正准备吃午饭,忽然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里,老同事小李紧张地说:“下午组织部要来考察副科级干部,现在紧急想问问自己有没有戏。”建国愣了一下,心想:这时候才开始着急,不会有点晚了吧?

像小李这样事到临头才慌忙找出路的人还真不少。

提拔过程:未雨绸缪的重要性

不少人总认为,提拔这种事儿就是那么神奇,“忽然之间”就发生了。

当他们听到考察的消息,第一反应多是:“来得太突然了!”有些人赶紧找关系、问情况,北方有个俗话叫“临时抱佛脚”,大体说的就是这种心态。

可常言道,有备无患。

何况在许多单位中,考察其实是一个长时间酝酿后的执行步骤,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

提拔是个漫长的过程,从平时的表现、业绩成果到人际关系,都在这个过程里发挥着作用。

组织部来考察,其实是对此前种种部署和研究的一个确认。

就像朋友一起做的蛋糕,考察就是在把它放进烤箱前的最后预览。

主材各项都是早定好的,烤与不烤,多少直接关系是无用功。

“天下掉馅饼”心态的风险

王建国的同学老周,前不久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老周在单位一直兢兢业业,业务能力也相当出色。

这次有个副科的空缺,大家都以为他十拿九稳。

谁知考察通知下来的时候,老周才知道人选早已定了下来,是个比他年轻的小伙子。

当时,老周一句话都说不出,满脑袋的问号。“我明明干得这么好,领导为啥不选我?”老周感到无奈。

殊不知,这种等待“天下掉馅饼”的心态本身就是风险。

工作中,仅凭自己的埋头苦干就想当然地以为领导一定记得自己,并一定会站在自己这边,这样的想法实在天真。

业务能手≠必然提拔

老李总觉得,自己是单位的一把好手,别人做不成的事到了他这儿总能迎刃而解。

他也以为,只要业务能力够强,提拔自然不在话下。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像老李一样的业务能手,却未必立马能得着好处。

提拔不仅仅取决于能力,虽然这是基础,但能力之外,还有关系、利益考量,特别是在有些竞争激烈的单位。

如果你不擅长表现你的价值,不善于与上级沟通,即便业务能力再强,也难以让领导在临楼决策时直接联想到你。

主动表达,赢得领导注意

张小林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仅仅把工作要求完成,还会想着如何做得出彩。

他一有机会就找领导汇报,不仅讲成绩,也说困难,需要支持的地方大胆问领导要方法。

渐渐地,张小林的聪明和努力被领导欣赏,提拔时自然而然成了被考虑的人选之一。

与其等着领导“挖掘”自己,不如主动让对方知道。

知道你的成绩,知道你的想法,这样当决定提拔谁时领导才不会错过你。

这不是拍马屁,而是正常的沟通。

让你的能力被看到,这是职场存活的一个基本法则。

王建国对小李说:“不论这次有没有戏,你都得从平常就开始谋划。

关键时刻不仅靠你会干事,还得会让领导知道你是一直在为这个岗位准备的人。”小李点了点头,心领神会。

结尾: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

职场如江湖,有低谷也有高峰,懂得把握时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好的准备始于平时,你对未来计划的明确和有效行动会帮助你在关键时刻占得先机。

与其在风口浪尖上慌不择路,不如弯下腰来耕耘久久。

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那个被提名的人就是提前布局的你。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