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遮羞布”被撕开,背后真相浮出水面,ASML:搬起石头砸自己

新能源视线 2023-03-10 14:40:10

美国不止一次修改芯片规则,联合其它盟国一起合作。比如美日荷三方已经达成了光刻系统的协议,原本荷兰并不打算效仿美国的做法,坚持维持自由贸易,最终还是妥协了。

美国做这一切看似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其实是担心芯片产业被对手迎头赶上。一则消息传来,美国自己撕开了“遮羞布”,背后真相浮出水面。

美国芯片制造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转变,在1990年,美国芯片制造处于巅峰时期。英特尔CPU畅销全球,如日中天。英伟达打开了图形处理器时代,最关键的是美国芯片制造产能达到了全球占比的37%。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球每三块芯片中,有一块是美国的。除了芯片产能占比较高,技术领先程度也是首屈一指,彼时能正面与美国竞争的芯片制造的国家寥寥无几。

美国自然而然成为了全球芯片行业的引领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芯片代加工模式的崛起,美国芯片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

如今的美国芯片制造产能仅占全球的12%,甚至还有持续下滑的趋势。不甘心的美国进行了一系列行动,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针对竞争对手制定规则。

或许在美国看来,只要让对手放慢脚步就能实现自身的进步。美国为了能顺利开展行动,师出有名,把所作所为当成是维护“国家安全”,实际上是失去了引领行业发展的自信。一则消息传来,美国自己撕开了“遮羞布”,背后的真相浮出水面。

在香港亚洲时报一篇《拜登的半导体复兴计划有多大现实性?》文章中提到,美国商务部长担心芯片制造业的萎缩会带来切实影响,目前大部分的先进科技都是依赖国外产业链。针对这一现象,要求民营公司和美国一起参与投资,拿出500亿美元的公共投资,为芯片研发制造筹措至少5000亿美元的资金。

这番话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美国依赖国外产业链制造芯片,另一个是美国需要拿出巨额资金改变这一切。美国承认了芯片制造业的不足,以及离不开国外产业链。这种担忧的局面是美国实施芯片规则的真相。

之所以造成这一切,其实都是美企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降低芯片研发难度带来的结果。原本大部分的美企都是走IDM模式,即同时掌握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的能力。

这种模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非常高,缺点是投资成本高,难度大,走错一步就有可能承担巨大的风险。

1987年,台积电正式成立,这家公司是纯粹的芯片代工制造商,台积电的诞生为美企分担了芯片制造步骤。美企只需要专注芯片设计就好,其余的制造风险由代工厂来承担。

台积电凭借优质的代工服务拿下美企越来越多的订单,美国芯片制造业因此逐步流失。没有了制造业经济,也就没有了人才,相关的产业链资源变得紧缺,不再完整。

这是美企的选择,也是商业历史上自然演变的结果。芯片代加工模式顺利发展了三十多年,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会失去芯片代工支持,只要美国保持开放合作,依然能从台积电手中获得大量芯片产能,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研发开支,一举两得。

可美国着急了,对于竞争对手的快速崛起,以及台积电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让美国将错就错。

美国一边把台积电拉拢到美国建厂,促使制造业经济回流。另一边制定芯片规则,阻碍对手发展脚步。

台积电已经决定在美国投资400亿美元建厂,美国这部分的目的达到了。那么美国能阻碍对手发展脚步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芯片始终离不开全球化,美国自以为能实现芯片自给自足,却忽略了这会推高芯片制造的成本。到时候造出来的芯片很难被消费市场接受,关键的稀土芯片材料还绕不开中国。

更何况中国正加速芯片研发,越是限制,自研的决心就越大。

光刻机厂商ASML说过,不能向中国出货光刻机会导致中国加速研发自己的设备,美国还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换句话说,ASML认为美国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

事已至此,就看美国能否意识到问题所在,要不然大量的美企会在芯片规则中沉寂下去。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

0 阅读:343
评论列表
  • 2023-03-14 17:36

    美帝国主义终将是 竹篮打水一场空

新能源视线

简介:关于车,我们视野广阔,视角独特,观点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