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文章的小伙伴会发现,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盘债基了。
倒也不是说债完全没有配置价值了,而是924以后,我几乎就往权益方向转了,目前权益配比还是比较重的。
而这一堆权益基金中,含权的固收+其实是持有感受比较好的了(家庭资产中有一只持有好像快5年了,低点在疯狂定投,现在净值新高了)。

在债券市场进入窄幅震荡,权益市场未来可期的情况下,趁着股债都回调,我觉得大家的真的可以配一些固收+了。
所以今天给你们总结了一下高波固收+,还是老规矩,我抛砖引玉,你们自己再根据思路好好筛选哈(不做投资建议)。
另外重点强调一下,固收+基金目标都是尽量稳健,但增强部分还是分成了不同的策略,大家都是靠着回撤可控的大前提下,凭本事做增厚。
而不同资产由于市场表现不同,最后呈现的业绩也均不同,大家不要一味盯着高收益来,我也尽量说清楚一点,给大家心里有个底。

PS:高波固收+权益仓位在30%左右(含转债),弹性较好,适合一些能接受回撤的人,本文仅分享,不做投资建议,希望大家自己多筛选哈。
固收+转债(为主):
1、兴业聚华
这只基金我看市面上几乎没人说过,但这只基金持有体验很好,截至3月4日,年化收益率是8.64%,最大回撤是-7%,除了22年小亏4%外,其他时间都是正收益。

这只基金是偏债混合型基金,权益仓位是20%-30%,近一年权益仓位都在30%+,从重仓持股来看,均衡偏成长,历史上偏爱生物医药和科技。
债券配置是可转债、金融债为主,其中平衡型和偏股型转债配置较多。
组合整体看起来比较激进,但回撤控制的也还不错。从历史来看,基金大部分时间都在行业的前四分之一。

这只基金一开始就是丁进一个人独管,属于股债一手抓的类型。
他应该属于公募基金资格很深的了,2005年毕业就进入对冲基金,主要做一些商品和股票投资,后对转债又有十年以上投研经历,已经是经历过两轮完整的股、债牛熊市转换。
从收益归因来看,可转债资产带来较好的超额收益,在权益配置方面,他是以半年或一年的维度做一些行业轮动,过去几年医药、新能源、红利以及现在的科技均有配置,大贝塔几乎没有落下过。
这只基金互联网上存在感非常弱,主打应该是在银行渠道,兴业基金营销口还是比较弱,对他也几乎没有太多的宣传。
但从个人持有体验来看,丁进思路感觉还是偏权益,但之前对于资产覆盖面较广,对于大类资产配置还是有自己的一套,是非常合格的固收+基金经理,持有体验蛮好的。
建议大家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深入了解一下。
2、中邮睿信增强
闫宜乘这只基金我看说的人很少,基金成立以来年化5.20%,最大回撤-8%,除了2022年,其他时间做的都挺好的。

闫宜乘也属于互联网上露脸和宣传都比较少的。
他固收出身,比较擅长信用债和可转债,可转债是他增强的主要手段。转债思路类似于稳定收益债券,采用纯债替代策略的转债配置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防御板块,采用博弈策略的转债争取低价获取博弈筹码机会。
整个组合会随着市场性价比高低动态调整转债仓位。
股票方面,主要还是配置高分红低波动标,看重估值、弱化成长性,也会看看困境反转机会,主要还是防御为主。

这只产品做的很好,其实无论权益仓位还是运作模式,其实和张翼飞的安信稳健增值是差不多的,我忍不住把他和张翼飞做了下对比,最近3年,无论收益还是回撤,闫宜乘其实是赢过张翼飞的。

不过中邮一直主打轮动灵活风格,基金之前有做权益的合管,权益部分还是得到一些超额。
后面又因为闫宜乘本身偏爱红利契合行情,所以基金整体还是不错,目前这种基金是他独管,就是不太清楚切成成长风格后会咋样,从四季报上看,应该是丛了一波切换。

不过他最有名的应该不是中邮睿信增强,更牛更稳一些的应该是中邮稳定收益,这个年化5.31%,最大回撤-2.79%的收益,看着就很……赏心悦目的。

固收+股票:
1、工银聚丰(固收+红利为主)
之前一直的定位于偏红利固收+的一只基金。

但跑了两年后,这只基金也不会墨守成规只会红利,24Q4发现新增了兼具硬科技与消费属性的科技成长股九号公司。
也就是这个新增,让这只基金比同类红利固收+收益回报会更好。
工银聚丰以前说过好几次,基金在23年换成盛震山和刘婷后,整个体验感就UP UP了,目前任职回报约9.13%,最大回撤-5.38%。

基金是双基金经理,盛震山管权益,侧重关注低估值、差异化的品种,十分在乎安全边际,会去把握一些经济复苏、估值修复过程中潜在的投资机会,通过有限行业、精选少数公司来实现选股收益最大化。
之前主要配置的是电力、能源、黄金等,能看出与市场风格做了一定的匹配,但从季报来看,权益部分会根据市场风格做一些再平衡。

刘婷负责债,利率债、信用债、转债均有配置,组合久期维持在 2.5-3.5 年之间。
刘婷做债还是比较灵活的,24Q3看见信用利差、期限利差收窄至历史极值的时候,她将一些次级品种置换为长久期利率债,同时也维持了可转债仓位。
所以去年两位做到了很好1+1>2的效果。
今年成长风格占优的前提下,不知道后续盛震山是否会持续优化持仓结构,如果能保持24年那个状态的话,可能会迎来一个口碑大爆发。
2、中欧丰利(固收+港股为主)
中欧丰利应该属于中高波固收+,权益仓位在这里面中不算特别高的,大概15%-20%这样。

这只基金比较大的特点是从24年Q2开始,就配置了一半的港股,这在二级债基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目前看下来,这只基金应该是为数不多的没有锁定期且投资港股中科技较多的二级债。

也因为这个动作,中欧丰利近一年收益率快8.94%了,这个业绩已经快冲到同类的前10%了。

这只基金我感觉比较适合看着港股涨心里痒痒的,但又有点担心跑过去就被套的。
因为华李成一直打的标签是多策略、多资产,所以就算特别看好某一类,也不会风险敞口开的过大,这只基金除了港股,其实也配置了不少可转债,整体运作相对会平稳一些。
3、安信民稳增长(固收+港股为主)
当然,如果你还想收益再高一些,同时能接受更大回撤的话,张翼飞的安信民稳增长也可以考虑下,但这只基金的权益很高,大概在40%,所以回撤是比较大的。
基金年化是9%,最大回撤-13%。

这只是偏债混合基,港股配置比例也有一半了(但还是价值为主)。

张翼飞大家应该了解的比较充分,我主要针这只基金特征说一下。
这种基金比较特殊,它在合约里面设置了一个条款--根据基金份额净值来确定仓位,目前基金净值接近1.5,所以权益仓位才打到了40%。

基金权益部分主要配的是低估值、高股息的优质蓝筹。转债仓位更为灵活,出现机会也会有不少高波动的转债标的,风格还是张翼飞一贯的操作,会动态平衡组合的投资性价比。
4、华商丰利增强定开(固收+行业轮动)
我认真的说啊,如果你们的钱不急用,愿意接受封闭运作,可以接受很大回撤的,真的可以好好考虑下华商丰利增强定开。
厉骞从2019年接手这只基金后,从收益上来看,是真的强,任职年化回报18.71%,但是!这只基金最大回撤到过-27%。

如果仔细看下他的股票持仓,大概就明白了,他还是在做行业轮动。
华商和中邮差不多,权益很强,同时风格都是偏向轮动的,这两就是靠着行业轮动打出口碑。
目前厉骞转债和股票的思路都是自上而下做轮动,但转债还是会考虑性价比,判断溢价率和绝对价格是否合适。
另外,转债他更加激进,一般不会配置低价或者偏债型转债,怎么说呢,如果比较“贪心”的人,这只基金和你还是比较匹配的。
不过如果实在接受不了封闭的,貌似华商信用增强也能替代,看了持仓,大差不差,年化12%,最大回撤24%。

5、海富通欣睿(固收+量化)
海富通欣睿感觉宣传的也比较少,但基金经理江勇研究过商品期货对冲策略,在海富通基金的时候又在量化投资部,现在管的是固收+。
那么他的策略和很多固收+不一样,是带些量化属性的。所以仅看股票持仓,会发现非常非常分散(总体偏价值)。

实际上,“极其分散”构成了这只基金的关键词,除了权益,其实转债也比较分散。而且做的相对比较保守,比如债券部分,江勇几乎都不怎么加杠杆,不做信息下沉,组合久期也偏短。
目前这只基金年化5.34%,最大回撤-5.7%。

除了极其分散,另外这只基金还有个特点,就是它会利用期货对冲策略,但这个策略他不打算用来增强,主要还是为了在市场极端情况下,降低组合的波动。
感觉写的有点多了,除了以上,工银聚安、华夏磐泰、兴银丰运稳益回报、国寿安保稳荣等等都挺好的。
打算下周慢慢写,后续再发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