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中东大战的关键变数

史评 2024-10-05 09:14:33

伊朗导弹报复攻击以色列是否会成为中东大战的起点?这是目前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各方其实都不想打一场中东大战,更不想卷入这场大战,毕竟战争是亚奥死人的,更是对经济实力的严重消耗。凭借犹太人天生的商业智慧,以色列的经济发展一直如火如荼,但在加沙地带清剿哈马斯近1年,以色列的经济正在承受一个很大的负担。

加沙冲突打了1年多,以色列的财政压力其实也不小

但局势的发展正在迫使各方不得不介入冲突,以色列的做法特别干脆,总是不计后果地升级局势,即使美国也无法约束以色列的行动,事后还不得不需要给以色列“擦屁股”。而伊朗方面也不能经常吃以色列的闷亏,必须要作出反制,否则国内的民意无法交待,“抵抗轴心”老大的地位也难保!但导弹袭击过后,以色列不想善罢甘休,放话一定要报复;如果以色列利用这一机会猛烈袭击伊朗,后者又不得不展开反报复,如此周而复始的“复仇循环”很有可能会把中东拖入一场战争。

所以中东大战看起来不符合各方利益,毕竟谁也不喜欢战争,纵然是以色列,一旦真的面对中东大战,他的狭小国土能扛得下伊朗大量导弹的饱和攻击吗?但从现实情况分析,中东大战可能性正在升级,那么这场大战会爆发吗?

(一)伊朗再不出手,老大位置难保

香港《01报》在文章中也对此提出了一个疑问:伊朗的导弹夜袭会是中东大战的起点吗?

7月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遇刺后,伊朗的“誓言报复”一直未有踪影。接着以色列引爆黎巴嫩大量寻呼机、对纳斯鲁拉在内的真主党高层发起“斩首”行动,伊朗也始终保持克制姿态。不过9月30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伊朗似乎终于“忍无可忍”,在10月1日对以色列本土发起了打击,并称此举是对以色列击杀哈尼亚、纳斯鲁拉、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准将阿巴斯·尼尔福鲁山的报复行动。

据以色列国防军统计,伊朗在两波攻击中发射约200枚导弹,发射场主要在大不里士、卡尚与德黑兰郊区。而这次美国虽也协助拦截部分伊朗导弹,却是在攻击发生前两个小时左右,才公开示警“有攻击的迹象”。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明确表示:“美国没有收到伊朗政府关于这起攻击的预先警告”,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更称,“攻击前未向美国发出预先警告”。

这次伊朗导弹攻击以色列只给后者留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这已经说明了伊朗的态度

香港《01报》认为:这次的袭击凸显了伊朗报复的“意外性”与“威慑感”;但以色列也誓言要让伊朗付出代价。中东目前的局势复杂,各方都在竭力要避免爆发大战,但现在局势正出现大变化。

香港《01报》的这篇文章首先分析了为何这次伊朗会突然对以色列展开报复袭击:伊朗报复以色列有自己的战略考量,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对以色列北伐黎巴嫩、打击真主党。众所周知,伊朗与以色列的长期紧张既有宗教、民族与意识形态的根源,也源于两国在中东的地缘对峙。经过数十年的地区经营,伊朗通过逐步通过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加沙哈马斯、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也门“胡塞武装”等,将影响力延伸到了以色列边境和地中海,形成名为“抵抗轴心”多层次的什叶派力量对以色列的地缘包围框架。

而这次以色列进攻黎巴嫩,无疑是在击杀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后,再一步动摇伊朗的地缘战略利益。毕竟真主党作为伊朗在黎巴嫩的重要代理人,不仅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更是协调叙利亚、黎巴嫩、加沙等其他抵抗轴心的重要板块。以色列入侵黎南虽容易陷入军事泥淖,却也必然削弱真主党的军事实力,从而间接弱化伊朗在黎巴嫩的影响力。

从这个脉络来看,伊朗这次的导弹攻势可以视作对于真主党的“隔空支持”,毕竟德黑兰眼下似乎无意派兵黎巴嫩、助战真主党,但通过这波导弹打击,伊朗还是有机会建立威慑,并向以色列乃至美国传递以下信号:伊朗拥有大量的导弹,其技术水平足以对以色列的基础设施和军事目标构成威胁,而且正因为以色列吃定了伊朗不敢升级,所以伊朗更要动手,来展现任何针对自己或盟友的行动都将遭到强硬回击,同时表明:伊朗不是仅会通过代理人参与同以色列战争,自己还会直接介入。

当然,伊朗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真要决战以色列和美国,否则就不会仅仅发射200枚导弹,还让以色列与美国拦截了大部分,最终也没有造成大量死伤与损害。在伊朗的盘算内,或许是认为这种动作有机会迫使以色列重新考量:是否要继续推进在黎巴嫩的地面战。不过以色列会如何理解这次伊朗的导弹攻击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次伊朗对以色列发动打击最直接的原因是以色列进攻黎巴嫩,如果再不回应不行了

其次是对于整个“抵抗轴心”的士气提升。借这次的导弹攻击、展现对于真主党的隔空支持,伊朗可以证明自己在盟友遭受攻击时,并不是完全作壁上观、无事一身轻,而是无惧局势升级也要挺身而出,不会让真主党孤立无援、成为弃子。

其实从纳斯鲁拉被击杀开始,德黑兰心中清楚,伊朗在黎巴嫩的影响力就无可避免要遭到打击。这次伊朗这次对于以色列的导弹袭击,也有维系自己在黎巴嫩国内什叶派力量中威望的考量,目的就是避免某些真主党干部因为埋怨伊朗“怕事”、“不敢介入”,而降低对德黑兰的忠诚度,导致真主党还未被以军彻底歼灭,伊朗就已丧失代理人的尴尬局面。

同样的道理,真主党作为伊朗“抵抗轴心”的重要板块,德黑兰不派兵助战已经引发不少埋怨,如果对以色列进攻真主党完全没有任何反应,这恐怕会让叙利亚、伊拉克民兵乃至胡塞武装心寒:自己为伊朗卖命究竟有何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伊朗此举当然有巩固“抵抗轴心”战略联盟的具体考量。此外,从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便一直是中东的“反美”“反以”的代表,这些政治话语又跟什叶派的烈士叙事相结合,成为伊朗“输出革命”对外路线的论述基础,伊朗此次的导弹袭击,也有在长远意义上稳定国家论述的用意。

最后就是对于内部强硬派、保守派势力与民意的回应。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反美”、“反以”就成了伊朗的国家象征,也是构成政权合法性的部分基础。而在这个结构之上,伊朗政坛的强硬派与保守派,往往会以捍卫伊斯兰革命成果、抵抗外部压力为立场,争取相关民意的支持,进而巩固自身权力,同时延续与改革派不同的发展路线。

从这个视角来看,伊朗对以色列发射导弹就不仅是对外的战略行动,更是对于内部民意的政治回应。但对以色列发射导弹毕竟还是相当高风险的一手,否则伊朗也不会考虑再三后才勉强进行。而这一动作或许也表明,强硬派与保守派最终还是在这个议题上压制了出身改革派的伊朗新总统,及其背后的鲁哈尼、哈塔米集团。后者希望能够降低局势的紧张度,为恢复核协议提供良好氛围。

如果从核协议的角度出发,伊朗或许还在面对一个无奈的现实:就算伊朗这次隐忍不报复,在现在美伊关系依旧对峙的大环境下,核协议到底有多少复苏可能?如果美国总统大选最后由特朗普胜出,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恐怕只会更强,那么伊朗如今的“顾全大局”究竟意义何在?

其实伊朗国内的斗争很激烈,改革派想恢复伊核协议,保守派则持另一态度

从2023年新一轮以巴冲突爆发以来,伊朗一直面临一个致命的灵魂拷问:究竟是要加码投入、还是降低对“抵抗轴心”的经营?而这背后的对立,就是面对以色列与美国时,选择维持威慑还是降低大战风险。而只要加沙战火一日不停,为此动员“抵抗轴心”的伊朗就必须在这个灵魂拷问中反复打转。现在美国、伊朗、以色列三方正处于“极限拉扯”、持续难解甚至恶化的僵局,这段极尽拉扯的危险尽头恐怕就是伊朗直接动手,攻击以色列。而从目前发展来看,伊朗似乎也是选择了这条路。

(二)中东大战不是虚言,关键变数是以色列

尽管伊朗报复攻击以色列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威慑,不是真要决战以色列与美军,在目前以色列已经杀红了眼、美国又被犹太资本胁持的背景下,中东局势依旧正在走向大战的危险边缘。中东大战是否会爆发的关键就在于以色列,后者是连美国都无法彻底压制的最失控变数。

回顾历史,以色列对于任何针对本国领土的军事行动,往往倾向作出迅速且强烈的回应,差别只在于“强烈”的程度。虽说在美国的长期军援下,以色列拥有各式防御系统,能有效拦截来自伊朗及其代理人的导弹威胁,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只会安于防守,而是刚好相反:以色列长年的战略文化都是强调以压倒性武力回应威胁、打击威胁源头,以达震慑目的。

因此这次伊朗的导弹袭击,还是会有极高的概率会引发以色列的军事报复,只是报复的范围与力度无法确定。以色列的选择面有很多,不过最危险的行动则是打击伊朗本土的军事设备、乃至核设施,甚至对伊朗军政高层进行“斩首”行动。如果以色列直接对伊朗本土进行打击,哪怕是小规模的打击,恐怕都会引发伊朗的再报复,届时局势难料。

从美国内心来讲,他是真不想在中东耗费大精力,但问题美国宛如废物般被以色列一路挟持至今,先是劝阻以军不要进攻加沙未果,又无法阻止以色列在既定的三阶段停火框架上不断新增门槛与条件,也不能停下以色列进攻黎巴嫩的铁蹄,而是只能口头表态反对后,再亦步亦趋,协助善后、开脱、护航。

拜登不想卷入中东,但摊上以色列没办法,只能认栽

因此如果这次以色列选择继续升高态势、强悍回击伊朗,美国恐怕还是只能重演类似剧本,那就是嘴上呼吁克制,身体的反应却相当诚实:继续提供军援、购买以色列债券,并且把战争爆发的责任全部归咎于伊朗,同时增兵中东,来威慑伊朗与其他可能参与方。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最可能的战争触发场景就是以色列对伊朗这波导弹袭击展开强力反击。相关行动可能有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直接空袭伊朗军事设施。以色列拥有高超的空军实力,可以对伊朗境内的核设施、导弹发射基地以及军事指挥中心进行精确打击。这样的行动不仅是对伊朗的直接反击,也能削弱伊朗的战略威胁,尤其是在伊朗的弹道导弹技术和核开发对以色列构成长期威胁的背景下。

其二,对伊朗的盟友进行打击,也就是既对黎巴嫩真主党进行地面攻势,又同时攻击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亲伊朗民兵,以及叶门的胡塞武装。

而在重建威慑的考量下,以色列的强力打击可能迫使伊朗做出更大规模的军事反应,方式可能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持续的导弹攻击。伊朗可能在以色列强悍打击后,选择进一步扩大对以色列本土的导弹袭击,目标可能从军事基地扩大到民用设施,尤其锁定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等重要大城;第二,升高对“抵抗轴心”的动员,除了真主党可能对以色列发射大量火箭外,伊拉克、叙利亚、也门胡塞武装也可能一起对以色列本土进行打击,即便以色列的防空体系相当完备,如果一次面临多方向的饱和式袭击,还是会有漏网之鱼。

这轮伊朗导弹袭击过后,中东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在上升

而如此一来二往,就可能导致以色列与伊朗的互相袭击,让冲突迅速演变为涉及多国的中东大战,而已经被以色列绑架的美国可能也不得不下场参与。

整体来说,这轮以巴冲突发展到现在,已经让中东局势来到极度危险的大战边缘。一旦全面战争爆发,其结果将不仅是伊朗系武装等势力范围的消长,更可能会改变域内、域外大国的地缘布局与利益,并对全球经济与能源安全造成冲击。而这背后关键其实还是伊朗、以色列、美国安全困境的持续升温,如果这种紧张态势无从缓解,那么这段“极限拉扯”的下一个危险境地就是一场新的中东大战起点。

0 阅读:142

史评

简介: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