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有圆
● 编辑|路子甲
电瓶车,是以电池为动力源、均速25码的两轮交通工具,凭借其便捷和快速的特性,恰似勤劳的驴子,完美地满足了短途出行的需求,因此,又被亲切地称为“小电驴”。相对应地,“遮风挡雨”“风驰电掣”“拉风炸街”这些吸引年轻人眼球的特质似乎并不沾边。
与之相关的只有每天上演的“街头生存”剧情,也即:机动车道上,与汽车“争道”,非机动车道上,与自行车“赛跑”,人行道上,挤得行人往花坛倒,它让司机、自行车骑行者、行人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让小电驴先走。
曾经,电瓶车在出行工具的鄙视链中备受冷落。
但在地铁、公交有亿点点挤、共享单车有亿点点难找、早晚高峰有亿点点堵车的今天,拥有一辆小电驴,便仿佛登上了通勤鄙视链的顶端,你会收获无数羡慕的目光,目光中还满是“能不能顺路捎一段”的期待。
三公里通勤,奥迪也没雅迪方便
“老板,这辆电瓶车多少钱?”“这辆要贵一点,这是锂电池的,续航好……”这是今年8月的一个周六,肖佳在当地摩托车市场挑选电瓶车时和老板的对话。
今年是肖佳工作的第五个年头。第二年时,依仗父母的口袋,买下了心心念念的奥迪A6,那辆闪亮的座驾瞬间满足了他拥有第一辆车的虚荣心。今年,肖佳换了份离家3公里的工作,看似近在咫尺的距离,走路却要耗费30分钟。
于是,肖佳决定继续开车通勤,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单程10分钟的车程看似高效,但每天往返的通勤成本达10元。更糟糕的是,领导一看到他开车来上班,就顺理成章地要求他负责接送自己去其他地方开会。这不仅增加了肖佳的工作负担,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出行选择。
让肖佳审视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单位没有专门设置停车区域。同事要么在附近的商场租停车位,每月支付400元的停车费;要么冒险停在路边,与交警玩起了“猫鼠游戏”。
肖佳也曾尝试在路边停车,但那几天的经历让他苦不堪言。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收到交警的违停短信,违停短信一来,立刻放下手中碗筷,马不停蹄冲去挪车。为了避免一天白干,肖佳每次去挪车都冲出了视死如归的步伐。
类似的违停信息,肖佳收到了很多条
8月,肖佳终于决定去看看小电驴。他带着简单的想法出发:“预算3000,满足上下班通勤需求即可,现场去听老板介绍推荐吧”。
来到电动车批发市场,老板热情地迎接了他。从动力系统到电池,从避震到科技感,老板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现在的电瓶车早就不能同日而语了,液冷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发热发烫,让车辆在长时间行驶后依然保持稳定性能。
电池方面,同型号的铅酸电池比锂电池重40多斤,虽然铅酸电池回收价值较高,但也更容易成为小偷的目标。科技感方面,现在的电瓶车可以不带钥匙,用小卡片、手机、输密码等方式直接解锁,还可以连蓝牙,有定制巡航功能等等。”
肖佳去到了类似的电动车批发大市场
肖佳虽听得津津有味,但最终坚持了“满足通勤即可”的原则,选择了1999元的雅迪。买了电瓶车后,肖佳成为了单位电瓶车推荐官,每天都在为自己的选择点赞。单位规定,每天早上8点打卡,肖佳早上7:40骑上小电驴出发都不担心迟到。
电瓶车的经济性也让肖佳惊喜不已。大约7天充1次电,充电费用仅需3元左右,相较于之前开车通勤每天10元的油费,成本简直是断崖式下降。而且,电瓶车小巧灵活,随便找个犄角旮旯就能停放,摆脱了停车焦虑。
肖佳给电动车充电
“管你奥迪还是宝马,在我眼里都不及雅迪和爱玛方便。”肖佳常常这样对同事们说。
除了头盔压头发,没有缺点
“我的快乐,是小电驴给的。”阿梅对自己的小电驴竖起大拇指。
阿梅在深圳工作,去年完成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跳槽。据她回忆:“第一次去公司的时候,我就发现租房党的同事们大都将通勤距离在5公里以内,电驴是他们普遍的选择。”同事劝阿梅也买一辆,告诉她骑小电驴上班是“非一般的快乐”。起初阿梅不以为意,因为自己就住在离公司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走路半小时内可以到。
直到阿梅有一次脚扭了,不得不以公交代替步行,才意识到公共交通对于打工人来说也并不那么友好。“从出租房去公交站要步行将近8分钟,出村口还得横跨一座立交桥,如果错过一趟直达的公交,就得等上将近10分钟。”而且,公交车上常常人满为患,挤得连脚都站不稳,更别提享受舒适的乘车体验了。
阿梅也曾考虑过地铁,虽然时间可控、能提前规划,但现实情况却是:上地铁后人挤人,架空到无法转身,下地铁后又找不到共享自行车,走到目的地还需要十分钟。通勤路上的种种不便,让阿梅决定入手小电驴。
“网上有很多装饰小电驴的帖子和视频,我就对照着型号买,只看颜值。”阿梅最终选中了一款奶油色的小电驴,并在脚伤好后立马将其装饰成了“小公主座驾”,上面贴着蝴蝶结和小玩偶……“装饰完我就发了朋友圈炫耀,真的很可爱!”
阿梅参考着网上博主装饰了小电驴
“我现在上下班的步骤,是深吸一口气、打开网易云音乐、戴上耳机,再慢慢骑回家。这种快乐是公交车和地铁所无法比拟的。”阿梅说道。
“小电驴可不只是方便上班哦,休息日也是大有用途。”自从有了小电驴,阿梅休息日的活动半径从方圆1公里左右扩展到方圆5公里。之前临时约住在一块的朋友吃饭、逛街,需提前一周预约,现在只需一句:“出来玩吗?我骑小电驴接你”。
“电瓶车除了头盔压头发,没有缺点”。阿梅吐槽每次骑车出去到地摘下头盔时,头上就像顶了个西瓜皮。为此,阿梅在各大平台学习戴头盔头发不塌的小妙招,在众多技巧和“神器”中,阿梅目前最喜欢的是一个可粘贴的内衬,把它贴在头盔里,到地方了头发依旧美丽。
将神器贴在头盔里可防头发被压扁
阿梅弟弟今年6月毕业去深圳找工作,阿梅知道弟弟收到offer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弟弟去摩托车市场下单一台小电驴,让弟弟也感受小电驴的快乐。
小镇青年,选电瓶车不选电动汽车
“很多人都说现在电车这么便宜,为什么不买辆电车?”文文今年毕业在县城工作,前几年害考虑买个电动汽车,现在反而很多身边买了车的朋友又额外增加购买了一辆小电驴。
文文已经过了想买电动车那个阶段,她现在宁愿骑小电驴,也不会将目光投向新能源电动汽车。甚至对此观点坚持得有理有据。
先说价格,今年号称市场上称之为“性价比之神”的秦PLUS,年中降价至5.98万元每辆,看似亲民的价格,可对刚工作的文文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买车只是开始,后续高额保险费及运营成本才是“无底洞”。文文算过账:“每年五六千元的保险,够我买快三辆小电驴了,而且未来汽车换电池的费用更高。”
文文的小电驴价格到手只需1400左右
再说充电,文文表示虽然各大新闻中都在宣传电动汽车充电即将和手机充电一样方便……但这些信息更多是停留在“理想状态”,以自己所在的县城充电条件为例,充电桩少得可怜,找个充电桩跟挖宝藏似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还得排队,等上半天是常事。这种现实,如果自己买了电车很难完全摆脱“续航焦虑”。
除此之外,文文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最近频繁爆出造车新势力裁员降薪、工厂停摆、供应商追薪、高层变动等负面事件,说不定哪天买的车就成‘流浪车’了,售后、维修、保养都无门。”
网络上对于县城充电桩少的吐槽帖
从心理层面讲,文文认为花这么一笔中不溜的钱,满足不了自己人生拥有第一辆车的喜悦和冲击。“都买车了,买个比亚迪秦,我可不想被误认为是网约车司机,如果仅仅为了便宜,对于月薪5千的我来说,小电驴才是性价比最高的。”
像文文一样骑着小电驴观望电车的“小镇青年”并不少。
据wind数据,2024年中报中,两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蔚来和小鹏净利润分别为-102.31亿元、-26.52亿元,而同期,两家老牌电瓶车企业雅迪控股、爱玛科技净利润分别为10.34亿元、9.506亿元。此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仅有2472万辆,而截至2023年末,我国两轮电动车市场保有量已达4亿辆。
2024年中报四家企业净利润数据(来源:wind)
这些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电车及电瓶车砸出去的“真金白银”体现,也体现了许多“小镇青年”暂时对电动汽车和电瓶车的选择。
结语
曾经,小电驴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土味”的代名词,提起它,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谭谈交通”里“二仙桥大爷”那憨厚却略显滑稽的身影,也可能是都市新闻里那些因扰乱交通秩序而被围追堵截的“罪魁祸首”。它们似乎总是与杂乱无章的电线、随意停放的混乱场景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有些“上不了台面”。
但如今,小电驴已经摇身一变,悄然成为年轻人的“掌中宝”,在出行鄙视链中大放异彩。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搜索“骑小电驴”的帖子,你会发现年轻人们对骑电瓶车赞不绝口。
囊中羞涩的年轻人只需轻轻一拧油门,就能轻松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享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同时又不用担心高昂的油费和停车费用。
小电驴从“土味”到“掌中宝”的蜕变,是现在年轻人消费方式的体现。他们的消费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他们希望生活舒适,但也不愿轻易受车位及油费的束缚;他们对“第一台车”尚有虚荣心,但仍坚持“车服务于我”的大原则;他们信奉该省省该花花,认为骑着小电驴一样可以朝前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