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想要杀猪怎么办?朱元璋用一办法巧妙解决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09-17 04:19:07

前言

明朝建立之后,虽然朝廷官员们在朱元璋的铁血统治之下战战兢兢,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在新朝代中的生活安稳和平了许多,能够从事生产了,家境也因此富足了许多。

可见,朱元璋贫民出身还是有好处的,他知道百姓劳苦,因此通过敲打官员、惩治贪官污吏来让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百姓对他也相当感激。

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却是朱元璋没有注意到的,那就是百姓竟然杀猪都不行了,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却给民生带来了很多麻烦。

众所周知,猪这种动物已经当了上千年家畜了,一直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为什么到了明朝反而养不得了呢?朱元璋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一、繁琐又严格的避讳制度

和现在人们生而自由不用在意诸多忌讳不同,在古代阶级分明的时候,各种忌讳可以说又多又繁琐,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其中应用最广泛也影响最深远的就是“避尊者讳”,这个忌讳的应用小到生儿育女、大到政治朝堂通通都逃不过,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

比如说一个人叫做李明,他的父亲叫做李华,那等这个人有了孩子取名的时候就不能用“明”和“华”这两个字。

还有要求更严格的家族甚至不能给子孙用和长辈名讳中发音相同的字,这就是出于尊敬和孝道而规避长辈的名讳。

小家都这么严格了,那国家对这方面自然更加严苛,比如汉朝初年的时候在诸侯王以下最高的爵位就是“彻侯”,但是这个爵位后来却改名为了“通侯”。

其实也不是爵位的权势变了,就是因为当时汉武帝刘彻登基了,他名字里带“彻”字,你总不能让皇帝改名吧?因此为了规避皇帝的名讳就给爵位换了个字。

再比如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大家都很熟悉六部就是“吏户礼兵刑工”,但是其中的“户部”可不是一开始就叫这个名字的。

最开始的时候,管理民生的衙门其实叫“民部”,但是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政变登基之后,为了规避皇上名讳中这个“民”字,就改名为了“户部”。

唐朝诗人李贺也是避讳的受害者,当时李贺考科举马上就中进士了,但是他的父亲李晋肃名字中的“晋”和进士的“进”同音,于是李贺竟然就因为这个荒唐的原因被判再也不能参加科举。

这就是古时候“避讳”的规则,在数千年之间一直使用着,并且随着朝代更替、皇权越来越集中而越来越严格,最终导致了明朝围绕“猪”这件事的发生。

二、“猪”与“朱”的忌讳

明朝初年的老百姓们也面临着和李贺相似的困境,按照“避尊者讳”的规则,人们不能直接称呼或书写与皇帝姓氏相同或相似音节或字形的字词。

然而问题就在朱元璋的姓氏“朱”和“猪”同音,可是“猪”简直是太广泛应用也太常见的字了,不管是养猪还是吃猪肉在明代社会都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猪肉是餐桌上那个最常见的荤腥。

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和困难的局面,要是按照避讳的规则管吧,那百姓简直没活路了,杀猪就会被曲解成是不是想谋害皇上,简直是文字狱提前三百年出现。

但你要是不管吧,当时明朝刚建立没多久,其实还是有很多人不服老朱的统治的,没准猪就会被他们利用起来当做叛乱的代表,而且不管还会损害皇家威严。

已知养猪对于民众的重要性,强行禁止百姓提及“猪”字、不让吃猪肉等措施不仅会引发民怨,还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作为有底层生活经验的皇帝,朱元璋深知上层一个轻巧的决定就能对底层百姓造成巨大的惊涛骇浪,于是最终还是决定哪怕麻烦也要用另一个找到平衡点的方法进行管理。

这个方法说简单其实也简单,如果“猪”这个字犯忌讳,那不用这个字就行了,把“猪”改成“豕”(音同“史”)。

而且这还不是胡乱改的,“豕”确实就是猪的意思,只不过比较书面化,一般都是文人写文章提到猪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文章不那么粗俗,就用“豕”代替。

朱元璋这一决定就很妙,既保留了原有的意思,又巧妙地避开了皇室姓氏的忌讳,同时“豕”这个字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简直完美。

朝廷做一个决定不难,但是接下来怎么试事实可就麻烦了,因为当时通讯不发达,布衣百姓还基本全是文盲,怎么才能普及这个政策呢?

三、解决措施

当时颁布一个政策是从上往下一级一级吩咐下去的,为了确保这一替代字的普及和执行,首先官员就要以身作则,清楚记得日常办公的时候用“豕”替代。

只有口头警告显然效果是不够的,因此朱元璋有可能直接颁布了相关的法令或规定要求官方文件和民间交往中使用“豕”字来代替“猪”字。

这样一来,官员平时说话的时候注意,他身边的家人、仆从们也就能耳濡目染逐渐改过来,再由这些平时接触人际关系广泛的人们传播出去,效果就达到了。

但是这毕竟还是有偶然性的,要是有人偏偏就没什么朋友不知道叫法改了怎么办,还是要官府监督实行。

于是为了增强民众对替代字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朱元璋就让各县的父母官这些最底层的地方官去实行,通过让官吏经常到村庄农户强调这件事来扩大传播度。

百姓对官老爷毕竟还是比较畏惧的,这样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宣传引导,不仅能让民众记忆更深刻,更能让他们了解这一举措都是对大家好,不然祸从口出丢了命可怎么办。

随着用“豕”代替“猪”的措施逐渐推广开,虽然需要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但是朱元璋成功地避免了因为避讳可能引发的冒犯和冲突。

这一举措不仅维护了皇权的威严和神圣性,还没有影响到民众的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这对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说非常难得了。

结语

朱元璋这一决定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英明君主的深思熟虑与灵活变通,还表现出了他对民众的关心和爱护,不得不说在解决了当时的困境的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理智慧和启示。

0 阅读:186

陌闻上下五千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