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如何保障消费安全?苏宁金融给出答卷

支付百科 2021-03-18 18:47:16

欺诈和信用风险上升,致使消费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线上化交易背景下,金融科技赋能消费安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撰文|木音

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线上购物、移动支付、非接触信贷等新消费、新金融形态快速扩张,消费者在享受便捷生活服务的同时也陷入各类错综复杂的交易风险。这些风险一旦不能及时隔离处置,便会对消费者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正如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为“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如何保护消费安全已经成为目前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各大线下商城、电商和金融机构开始进行大规模促销活动,交易场景多样,交易量陡然提升,这无疑会增加消费安全保障难度。

在实际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商户、支付机构、金融机构分别被嵌于交易的各个环节,交错的交易链路为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提供可乘之机。因此,交易过程中既保障用户账户安全又实现交易全流程的畅通并不容易,这关系到场景、数据、技术、服务等方方面面,考验的是整个平台的综合保障能力。

传统的技术工具已无法应对数字化背景下的消费交易风险,拥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新兴技术作支撑的金融科技,为消费便捷和安全升级创造新的方法论。尤其是借助场景交易中的海量数据建模,促使风控更加智能,精确识别用户的风险偏好,预警消费者消费时遇到的欺诈风险。

我国当前金融科技水平位居全球前列,一些头部的金融科技集团在消费市场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我国头部金融科技集团,苏宁金融在支付、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全场景金融业务中,积累了丰富的反欺诈及大数据风控实践经验,并通过科技赋能和团队作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平台安全和消费安全“保驾护航”。

场景和数据驱动

无场景,不金融;无数据,不金融。互联网金融风控的重点是用户的消费场景以及数据,抓住这两个重点,才能构建企业的独特核心竞争力。

就模型效果而言,一个好的风控模型,至少要由70%甚至是80%的数据驱动,这些数据需要来自于用户的日常消费场景,然后经过经过专业的建模团队利用合适的算法分析处理。

在场景为王的时代,金融企业只有对场景中产生的客户资质、消费需求、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等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快速辨别,并对交易或贷款用途的真实性进行判断,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发有效的反欺诈风控模型。

公开资料显示,苏宁金融就是定位为一家全场景融合的金融科技公司,基于多元融合的苏宁生态圈资源优势,业务覆盖苏宁易购、苏宁小店、零售云店、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家乐福超市等线上线下场景。

此外,服务苏宁生态圈内6亿会员、162万企业法人客户、50万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各省市企业纳税客户,产生了多元化、多层次、长跨度的海量数据,这为苏宁金融建设风控平台提供了天然优势。

基于数据和场景优势,苏宁金融推出了自研的消费信贷全流程解决方案、“透镜”智能风控决策引擎、CSI安全大脑、全生命周期反欺诈防控体系、反欺诈风控数据分析处理体系等。这些风控模型体系覆盖绝大多数反欺诈和信用风险场景。

自研技术和团队作战

消费环境与时俱进,形成消费安全问题的因子自然也在不断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数据、新场景,金融科技平台的模型风险管理体系也必须更新迭代。只有具备懂行业特征的建模团队和前沿的智能风控技术,才能应对已知和未知的消费安全难题。

保障消费安全最难的是要做到实时风控,尽量避免做“事后诸葛亮”,争取能在事前、事中做好预防,这就对打造消费反欺诈系统的技术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苏宁金融为例,反复迭代的技术研发能力确保各类风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解释性。苏宁金融不断优化风控技术,独创的风控安全大脑CSI系统专用于风险的监测、分析和处置,通过近万台专用高性能服务器的风控阵列,实现了从“设备、位置、行为、关系、习惯”五个维度,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实时风险监控。

基于多年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经验和智能风控技术沉淀,苏宁金融自主研发的“透镜”智能风控平台,能基于组件自治、资源弹性调度、可视化诊断与治理、模型自动驾驶舱等核心技术,实现模型开发由月到小时、风险侦测由小时到秒、风险治理由天到秒,将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提升了90%以上。

“反欺诈工作要注重效率和用户体验,要尽量做到让用户无感知。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业务,既要负责日常运维监控,又要有很深的编程功底,能够建立有针对性的模型,做到前端与后端相统一。”苏宁金融风控专家坦言,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是做好风控的必要保障。

苏宁金融目前拥有上百名由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团队,资深专家均来自国有大行以及零售风险管理顶级咨询机构、TOP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队伍,苏宁金融打造智能化的大数据反欺诈平台,让交易资金损失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在业内始终保持领先水平。

金融科技的目的在于运用技术手段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本质始终围绕风险管理,也就是如何守好消费者的“钱袋子”。若想金融科技真正赋能消费安全,必须通过场景、数据、技术、团队的有机整合,把智能风控技术置于交易全流程。

0 阅读:1

支付百科

简介:知名第三方支付领域媒体品牌,分享行业资讯与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