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
2025年3月15日,《大西洋月刊》主编杰弗里·戈德伯格发现自己被拉入了一个名为“胡塞行动小组”的加密群聊。
群内,
美国副总统、国防部长、中情局局长等18名高官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即将对也门发动的空袭计划。
攻击时间精确到分钟,武器部署、目标顺序一览无余。
(图源网络,侵删)
戈德伯格起初以为这是一场恶作剧,直到美军的炸弹如期落下。
这场荒诞的“军事直播”,不仅暴露了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致命漏洞,
更撕开了特朗普政府内部混乱与傲慢的遮羞布。
一场“技术失误”背后的系统性溃败事件的核心,是政府高层竟通过非官方加密应用Signal讨论绝密军事行动。
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空袭前31分钟发布的作战细节,
甚至比实际攻击更早“剧透”给了一名记者。
尽管白宫承认群聊内容属实,但特朗普轻描淡写地将其归咎于“工作人员误操作”,
并嘲讽《大西洋月刊》“正在倒闭”。
这种态度折射出一个更严峻的问题:
当国家最高决策层将军事机密置于非安全通信工具中,
所谓的“技术失误”实则是系统性管理溃败的必然结果。
更讽刺的是,
群聊中官员们一边强调“作战安全规范”(OPSEC),
一边将聊天设置为“四周后自动销毁”。
这种“掩耳盗铃”式的保密措施,
暴露了权力阶层对信息安全规则的漠视。
正如前国务卿希拉里讽刺的:
“高官的愚蠢本身就是对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政治甩锅与信任危机的双重绞杀事件发酵后,两党反应泾渭分明。
民主党猛烈抨击这是“近年来最严重的国家安全疏漏”,要求涉事官员辞职;
共和党则极力淡化影响,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称其为“意外”,
特朗普更是将责任甩锅给聊天软件Signal,称其“有缺陷”。
然而,法律专家指出,
通过非安全渠道传输军事信息可能违反《间谍法》,涉事官员或面临法律风险。
耐人寻味的是,群聊记录还揭示了特朗普团队的内部分歧。
副总统万斯公开质疑空袭必要性,称“讨厌替欧洲收拾烂摊子”,
赫格塞思则附和“欧洲的依赖令人悲哀”。
这些言论与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一脉相承,
却也暴露了决策层在战略目标上的矛盾,
既要展示武力威慑,又不愿承担国际责任。
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
透明化与保密的悖论此次事件不仅是美国政治的丑闻,更是数字时代国家机密管控的警示录。
Signal等加密工具本为保护隐私而生,却因便捷性被政府滥用,
最终沦为泄密温床。
五角大楼明确规定禁止用此类应用传输国防信息,
但高官们仍我行我素,反映出官僚体系对规则的践踏已成常态。
戈德伯格选择公开聊天记录,并非出于“新闻正义”,而是因白宫指责他“撒谎”。
这种官方与媒体的对立,进一步消解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当国家安全沦为党派斗争的工具,当军事行动成为群聊谈资,
美国所谓的“全球领导力”已在荒诞中悄然瓦解。
小编有话说:
一场“直播”照见的帝国黄昏——这场群聊泄密事件,像一面棱镜,折射出美国政治生态的多重裂痕:
安全机制的失效、权力阶层的傲慢、外交战略的混乱。
若将此事仅视为“技术失误”,无疑是避重就轻。
真正的危机,在于一个超级大国的决策体系已陷入“塔西佗陷阱”,
无论真相如何,公众不再相信权力者的说辞。
当国家机密在群聊中“裸奔”,
当军事行动成为一场“真人秀”,
美国或许该反思:
在追逐“美国优先”的孤岛上,是否早已失去了守护秘密、凝聚共识的能力?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图片来自于网络新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号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