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时,英法百年战争打得正欢,法兰西王国在英国和其盟友打击之下,连战连败,丢失了大量地盘。
法国连战连败,奥尔良岌岌可危当时,英格兰军队连续击溃法军,深入法兰西境内,战线纵深到南部。法军连续战败,已退缩到东南地区。而法国北部和西南方大片的地区,都已处在英格兰和它的盟军勃艮第人的控制之下。
百年战争中,法国连吃败仗,北部大片领土被占领
1420年左右,其中英格兰人占领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则占据了兰斯,这两大要塞和城市的失陷,法国的处境已相当不利,法兰西王国的人口稠密和繁华要地都在北部,尤其巴黎附近。
而兰斯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一直是法国国王进行加冕典礼、并进行祝圣仪式的传统地点,这座城市的文化意义和对士气的加成作用很明显。而这时执政的法国王储查理还没有进行过加冕仪式。
如果照这样严格来说,王储查理相当于地位不合法,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继承人,名不正言不顺,和庶民没区别。
公元1428年10月,英格兰军队继续向南开进,开始围攻法国的最后一座要塞——奥尔良。奥尔良如果也丢了,法兰西将再无底牌,彻底无法翻盘。
奥尔良有多重要?地处卢瓦尔河畔的奥尔良是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如果奥尔良丢了,英格兰军队就获得了继续进军的前哨要塞。
英国人一直不敢继续往南,就是怕被法国人抄了后路。如果拿下奥尔良,有了这个要塞的中转补给,就可以毫无顾虑地长驱直入,而法兰西南部,就有可能全部落入英格兰军队之手。这场仗再输了,法国就不用再想了。
对于法兰西来说,巴黎丢了,兰斯丢了,丧师失地之下,奥尔良已经成了最后一个能阻挡英军南下的战略要地。也成了法兰西王国能不能全局翻盘的一张底牌。
少女贞德临危受命长期屡战屡败,法兰西军队的士气已经严重受挫,以王储查理为首的一帮草包贵族们,竟没有一个人敢于率兵前去解救奥尔良要塞。这些白痴们,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坐看英国人围困奥尔良,然后一点点啃下来。
可见古今中外,东西方哪个朝代都有饭桶朝廷,也不必过多嘲讽南宋不去救援被蒙古围困的襄阳,不必抨击南明王朝内斗不抗清。
单看这个时候的法兰西王国废物王子和将领们,就知道摆烂是很多王国的通病,不是某一朝代特有的现象。
丢了奥尔良拉倒,大不了英国人一直打到地中海沿岸。法国全丢了,英国人就加冕成法国国王,以后法国宫廷全部流行说英语好了。
——反正以前英国人也被法国征服过,伦敦宫廷也流行说法语呢,不就是当一家人嘛!
法国男军官们不给力,女性中可有的是女英雄,不愿当亡国奴。
就在这帮没用的将领讨论不休时,年仅17岁的少女贞德,女扮男装,一路潜行,突破英军占领地前来求见王储查理。更不可思议的是,她自称受到上帝的指示,请求自己领兵去解奥尔良之围!
这是什么情况,天降救星?居然还只是一个小姑娘?
原来,这位少女贞德,出生在法国香槟地区的栋雷米小村镇,她的父亲叫雅克·达克、母亲叫莎贝拉·达克。她的双亲在当地拥有大约50亩的土地,也算是当地规模不大的小贵族领主。
看来,这位姑娘不仅仅是小镇做题家,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贵族、领主出身了。
自小习武的贞德,爱国意识很强烈,对法国当时的危境也充满忧患意识。她强烈希望能参加这场法国的“卫国战争”。
圣女贞德,奥尔良战役时年仅17岁
她不惜女扮男装,穿越了广阔的英格兰占领区,到达了王储查理在希农一带的城堡。然而,这次毛遂自荐式的会见中,贞德给了王储查理深刻的印象,他倒是觉得这姑娘气质不凡。
也许是想借助“上帝之名”去重振法兰西军队的士气,也许是不再相信那帮只会打败仗的将领。走投无路的王储查理力排众议,居然授予了从没参加过战斗的少女贞德以“法军总指挥”的头衔,任命她去指挥剩下的法军主力去收复奥尔良?
在阿朗松公爵的陪同下,少女贞德率领着一支不足5000人的队伍,前去解救奥尔良。不过,很难想象这样的队伍还能打胜仗,兵力不足,士气低落,装备低劣,人数五千不到,将领居然是一个不到17岁的少女!
此时的贞德全身穿着甲胄,腰悬王子送她的宝剑,俨然中世纪贵族骑士的装备。她捧着一面大旗,上面绣着“耶稣玛利亚”,贞德跨上白色战马,就此率领法军向奥尔良进发。
贞德率领法军增援奥尔良
光说不练假把式。贞德只是装样子说说呢,还是真正的军事天才,这一切到了战场上自然见分晓。只不过,当初那些轻视贞德的人,很快会被打脸。
至于王储查理任用一个与军事完全不沾边的贞德,前去指挥这场法国生死攸关的战役,他当时究竟怎么想的,一直很让后人费解。
有人认为这就是赌博行为,居然敢把国家命运押在一个少女的身上。如此儿戏的行为,王储查理怕不是疯了?
对于查理这个违背常理的决定,史学家们也算给出了勉强说得通的解释:
“ 法军在战场上一年接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兰西王国的领导地位已经是名声败坏,军队和民众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几乎所有正常的、理性的军事策略选择全部以失败告终。
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生死存亡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王国政权,才会在绝望之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半文盲女孩,让她去指挥法国的正规军。”
简单点说,破罐破摔,病急乱投医。法国贵族们已经输急了,是不是上帝派来的已经不重要了,倒不如干脆派一个少女带着大家撞撞运气——反正派谁去也可能是输!
奥尔良城下展现奇迹,突破围城防线奇迹会不会出现?还别说,王子查理这种乱投票的行为,还真的有奇迹发生了。
奥尔良城已被英格兰人包围了半年之久,城里的人就算英国人不攻城也快饿死了。
然而,贞德也是不按常理出牌。赶到战场的贞德,完全拒绝了其他经验丰富的将军们的要求——先设法供应奥尔良城内守军补给。她坚持要马上攻击城外围城的英格兰军队!
贞德率军攻打城外的英军
她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有真的虎?
敢于正面硬刚,颇有李云龙和项羽之风。但是,贞德的这一招,真的管用。
英国人围城已久,却久围不下。军队引而不发的状态,极其容易造成懈怠。英国人也确实疏忽,没想到法国人敢直接冲锋。
贞德针对英格兰军队的包围圈,找出了一个兵力薄弱环节,她亲率法国军队就此发动了冲锋。面对英国长弓兵的射手,贞德骑马突破,连续践踏砍杀多名射手,英国人的弓箭,封不住大批法国骑兵的冲锋。
贞德从小练武,真的是武力不凡,不比项羽吕布,但突破英军射手阵地,倒是不在话下。
而她随身带着的那面号令分明的旗帜,高高飘扬着,一直挥舞在战斗的第一线,说明法军统帅拼杀在最前列。
事实说明,军旗的力量太强大了!大旗飘扬着,精神信念引导法军士兵士气大增,跟随着这面大旗拼死搏杀——法国人太需要一场胜利召唤爱国精神了。
奥尔良城里守军常备军不过千人,包括步兵重甲剑士和弓弩手,再加上民众自发组织的轻步兵一千人,后又来了800援军,总兵力不过3000人。
奥尔良围城战形势图
而英国人重甲兵500,长弓兵2000多人,再加上从各占领地征兵,兵力在八九千人之间。这样的兵力不足以攻克奥尔良这种规模的城市。而法军援军和城内守军相加接近这个数字,英国人的优势并不明显。
士气大振的法兰西士兵,变得英勇无比,英格兰人一时顶不住,缺口很快出现,周围的人很快就四散逃窜了。
4月29日晚上,骑着白马的贞德,在她那面锦旗的引导下,带领法军进入了奥尔良城,全城军民点燃着火把来欢迎这位救星。
其实这一仗,并没有完全发挥女战神的军事天赋。在组织突击,以及调度上颇有失误之处,但仍不妨碍突破英国人防线。因为法军缺失了一种精神,需要一面旗帜唤醒他们。
贞德身先士卒,旗帜唤起了士兵们的信念
贞德的身先士卒、敢于正面突击,如同项羽的破釜沉舟、正面大破秦军一样,唤醒了法国人的战斗意识,消除了那些无能将领带给他们的失败阴影。
贞德突破了英军的包围,进了城,但是奥尔良的包围并未被打破,英国人长期围困奥尔良,在城外修筑了堡垒,以便于困死城内,断其补给。
因此,战役目标已经很明确了,贞德要想取胜,必须彻底击退英军,占领这些堡垒。
攻打外围的要塞堡垒第二天,贞德给围城的英格兰将领塔尔波特写信,要求他们撤退。但遭到了塔尔波特的无情嘲讽和拒绝。
在随后的几天里,英军也变得谨慎起来,躲在城外的堡垒中就不出战。无论外面法军如何调兵遣将,英军一律不理,只是加强了戒备和观察哨所。
而在这几天中,又来了几支法兰西的援军,奥尔良城内守军的士气也旺盛起来,贞德敏锐的军事嗅觉预感到,与英格兰人决战的时候到了!
贞德对其他将领们谨小慎微的战略思想非常不屑一顾,认为这就是他们常打败仗的原因!作为统帅,刚猛的男儿,居然胆小如鼠,丝毫不敢放手猛攻敌人。
她主张正面进攻,就是要用猛烈攻势去打垮英格兰的那些堡垒,看来项羽的战术又将得到了证明。她首先率军要攻打的,就是英格兰设在城东的圣罗普要塞。
果然,贞德对战场形势的判断非常准,趁对手防备不严时直捣要塞。她身先士卒,法军步兵们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仿佛脱胎换骨。
面对危局,英格兰人从南面的奥古斯丁要塞,抽调出了部分兵力去援助圣要鲁要塞。这支援军也是厉害,并不开进城堡增援守卫,而是直接攻打法军侧后,追使法军腹背受敌,借以解除圣罗普要塞的威胁。
两面受敌之下,贞德仍然镇定自若,她首先抽调部分兵力组成防线,死死顶住南边来的敌军,为自己进攻争取时间。
自己则加紧攻势,终于抢在腹背受敌之前,夺取了圣罗普要塞。而奥古斯丁要塞来的英格兰援兵,看见圣罗普要塞已失,再增援已没有意义。只得撤退返回了。
夺取圣罗普要塞的意义十分重大,法兰西军队从此控制了卢瓦河上游地区,为解除奥尔良之围开辟了通路。这一战的获胜,更大意义在于提高了法军士气,使法兰西军民增强了必胜信心。
当晚奥尔良城内钟声长鸣,庆祝这场自英格兰军队围城以来的第一场胜利。
而贞德在法兰西军民中的声望也随之大增,许多将领对她的态度也由早先的轻视转成了由衷的敬佩。他们普遍认为她真的是上帝派来拯救法兰西的!因此心甘情愿接受她的指挥。
据贞德的跟随者声称,每当遇到危机时,经过祈祷的贞德常常能做出明智的决策。这样每每让人佩服地五体投地,而士兵和将领们惊喜之下,往往将她获得的胜利,视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成就的。
传统的历史学者们,则认为贞德在战场上的领导作用,很大程度是依靠激发军队的士气。贞德也声称,她更注重她的军旗,而不是宝剑。
看来法军士气低落,连年战败,还是士气原因,就需要一个人来唤醒他们。
取得奥尔良战役的完胜5月6日,法兰西军队再按作战计划,借助浮桥南渡卢瓦尔河,进攻奥古斯丁要塞。
英格兰军退守到了奥古斯丁教堂,而攻击的法军再次犯怂,认为奥古斯丁教堂防御坚固,就打算放弃进攻,返回营地再做打算。
恰在这时贞德赶到,及时阻止了法军的撤退行动。然而凑巧的是,英守军也误会了,见法军迟疑不决,反而认为对手怯战,于是又冲出了教堂,打算击溃法兰西军队。
放着防御阵地不守,居然又冲出开阔地决战,英国人也犯下了了重大错误。
看到英格兰人去而复返,这下法兰西将士又来了精神,干脆来个冲锋。结果,双方一交手,误判形势的英格兰军大败,兵力不足的英国人再也守不住奥古斯丁教堂,退入了奥古斯丁要塞最后的堡垒塔楼。
7日清晨,攻打塔楼的战斗打响了。贞德依旧手执军旗冲在最前面,在接近塔楼时,贞德肩部中了一箭,但她为防止影响士气,拔掉箭头,继续高呼,组织士兵冲锋。
法国士兵被主帅召唤,一拥而上夺取了塔楼。残余的英格兰人被法国人的英勇吓到了,纷纷逃出了奥古斯丁要塞,踏上要塞外的吊桥夺路而逃。
吊桥并不结实,承载有限,由于突然涌上的大量士兵踩踏,立刻断裂。结果,包括英军将领格拉斯.戴尔在内的英国人落入护城河中淹死。主将死了,无人指挥,导致英国人溃不成军。
偶然的事件会改变历史,主将的作用尤为明显。主帅亲临一线可以增加士气,但也可能面临危险,这样的两面性太可怕也太诱人。
贞德作为主将,身先士卒,多次被箭矢射伤,但是幸运的是,只是轻伤以及非要害。而英军主将却倒霉地落入河里淹死,导致影响战局,战争就是这么巧合而残酷。
夜幕降临时,塔楼燃起了熊熊烈火,卢尔河以南的英军已被法军全部肃清。这一次,奥尔良城内再次钟声长鸣。这钟声,标志着法军占领了围困奥尔良英军的全部堡垒,获得了奥尔良战役的完全胜利。
扭转战局至此,被英军围困200天的奥尔良城终于解围了,奥尔良附近再无可威胁的英军势力。甚至整个北部的局面都被这一战撬动,英国占领区已开始不稳,接着,贞德率军连续收复北方领土。
贞德能持续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不可思议地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使得贞德的威望大增。她在法兰西军民的眼中已经成为了“天使”,“圣女贞德”的称号就是这样冠给她的,王储查理赐给她大量财帛以及封赏“贵族”称号,但都被她拒绝了。
贞德率军北上,收复了多座城市,其中包括重镇兰斯。1429年7月,贞德陪同王储查理来到兰斯大教堂,举行了传统的加冕典礼,王储查理正式继承了法兰西国王王位,由此才真正合法地成为王国继承人,也就是查理七世。
有人认为,这难道不是婚礼吗?居然是加冕典礼,太令人失望了!看来,贞德只是王子心中的工具人。
在贞德的率领下,法军于9月开始围攻巴黎,展开收复首都的战役。贞德还是冲锋在前,结果再次被箭矢射中负伤,只能被抬离了战场。
本就没有出兵意图的查理七世,借机迅速与勃艮第公爵签署了为期4个月的停战协定,之后下令撤退,至此,奥尔良战役的后续影响终于停歇了,法军到底没能趁机收复巴黎。
贞德被俘被杀1430年5月,在一场与勃艮第人的小型规模战斗中,当贞德下令撤退,而当他们撤回贡比涅城时,她自己处在军队的最后方,以掩护所有人都能退回城里。
但就在这时,贡比涅城的守将因为害怕勃艮第人跟着闯入,居然没等所有的部队撤回便将城门关上,这下坑苦了后卫部队,结果贞德与剩余的后卫部队都成了勃艮第人的俘虏。
当时的俘虏交换规律就是,只要俘虏的家族能够拿得出钱便能将他赎回,尤其是贵族之间。但这次勃艮第人却不这样做,他们不和法国人做交易,而是以1万英镑的价格把贞德转卖给了英国人。
结果,在之后的一年里,贞德在英国人手里备受折磨,卑鄙的查理七世却见死不救。被俘的贞德宁死不屈,被关进大铁笼,也沉默不语。
她最终的话语就是:
“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
可笑而愚蠢的英国教会居然宣布她是女巫,1431年5月29日上午,贞德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还不满20岁。
爱国女英雄:“圣女”贞德的光辉形象
查理为什么不救贞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查理小气,不愿出钱;有人认为查理根本没把贞德这样毫无背景的女子当回事,败了自然也不可惜;更诱惑的说法是,贞德威望太高,连续带兵,在查理这种政客看来,贞德有当女王的可能,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位置。
卖国卖队友的人时常都有,不过像查理这种没下限的人,还真是不多。
无怪乎很多人嘲笑法国,还有人讽刺法国:“只有在外国人和女人的带领下法军才能打胜仗!”,更有人称:“矮子和少女才是法国的救星!”
法国民众并没有忘记贞德,奥尔良战役后至今数百年中,法兰西人民珍重地把贞德的光辉形象和不朽的业绩铭记在心,把她称之为“奥尔良的女儿”和“奥尔良的英雄”。
每年的5月8日,不仅是二战欧洲战场胜利日,而且是奥尔良民众的纪念日,这一天,奥尔良人都要以隆重的方式纪念自己伟大的女儿——法兰西最杰出的民族女英雄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