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观今言史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前言·】——»
【“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违者必究”】
今年315结束后,现如今人们对生活中吃的这些东西是越发谨慎了,甚至是形成了某种“后遗症”。

只是没想到的是,现在水果也都开始“造假”了,各种营销陷阱让人们措不及防,什么水果西兰花,其实根本没人要的“边角料”,打着各种头衔,却比“正品”卖得还要贵几倍。
3月27天,央视就曝光了这些水果骗局,什么辣椒芒、爆炸桃,还有刚刚说的水果西兰花,总之就是各种智商税,被点名批评。

首先第一个水果“刺客”就是今年3月中旬被央视曝光的“藏乌梨”,什么是藏乌梨,你可能听着觉得十分洋气,但其实这不过就是普通的梨,只不过是用热水烫了一下,表皮变黑了,结果就被人们包装成一个新品种。

甚至售价直接比原来直接高十倍,简直把消费者当傻子,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争相购买,不少商家也宣称,这些藏乌梨都是产自西藏高原,是名优果品。
但是西藏这边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品种的梨,所以所谓的西藏高原产地,也不过是一个虚假的身份背景,都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罢了。

3月初的时候,记者还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不少水果商家都在争相购买这种“藏乌梨”,一盒精美包装的“藏乌梨”售价是95元,但是里面却只有九个。
可以说妥妥的水果“刺客”了,甚至还有售价一盒195元的,说是产自西藏,但是根据后续记者的调查,这些“藏乌梨”的原产地其实都是四川、山东等地,根本就没有来自西藏的“藏乌梨”。

而所谓的“藏乌梨”其实大多都是经过加工后包装的,因为在成长情况下,即便是紫外线再强烈,果肉表皮最多也只会呈现紫红色,根本不可能出现黑色。

而能够让正常颜色的梨变成黑色,那就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进行高温烫一下,而另一个方法就是冷冻,随后记者也进行了实验,发现经过烫后的梨再经过放置,确实是可以变成黑色,并且不影响原来水果的口感。

所以,所谓原产自西藏的“藏乌梨”,真面目也被揭开,所以千万不要花冤枉钱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吃普通的水果吧!
包括前文说的水果西兰花,打着“水果”的噱头,将正常的西兰花切开,或者是那些在地中没有长大,根本没人要的西兰花,结果被拿出来营销,甚至卖的价钱还高的离谱。

还有所谓的“金西梅”,金西梅究竟是什么呢?其实金西梅跟西梅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只是它长得比较好看,看起来晶莹剔透,并且口味非常的甜腻甚至甜到齁嗓子。

根据它的名字,很多人把它当成了“梅子”,但其实,金西梅就是小桃子,并且还是那些长不大的小桃子。
经过各种大量添加剂长时间的浸泡,最终呈现出了金西梅,并且跟水果西兰花一样,售价十分昂贵。

虽然名字好听,但说白了就是一大堆的添加剂,吃多了反而对身体有害,赶紧避雷吧,不仅如此,它还会变身,什么黄金果、香槟果、金香果各种以前从未听到过的名字,其实都是一样的……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炸裂”的,叫做“爆炸桃”,顾名思义就是裂开的桃子,只是没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放在果园都没让人要的桃子竟然换了一个名字就成了稀罕物。

要知道这种裂开的桃子很容易变质腐烂的,有这个钱,还不如买正经的桃子吃,说不定这种所谓的“爆炸桃”吃了还会影响智商呢?
还有一个“野生猕猴桃”,这个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甚至说不定还有人买过,首先呢野生猕猴桃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它一般都长在深山中,而且果子的产量很低,采摘更是十分的困难。

所以,那些市面上所谓的“野生猕猴桃”其实大部分就是猕猴桃基地中那些长不大的小猕猴桃,打着“野生”的招牌出坑蒙拐骗。
所以想要吃猕猴桃,还不如去水果店正儿八经地买猕猴桃吃,何必为了一个所谓的“野生”就白白掏出自己的钱包,并且买的东西还是残次品。

还有一个“辣椒芒”,其实道理也差不多,打着果核细如牙签的招牌,进行招摇撞骗,其实不过就是发育不良的畸形果。

在早期的时候这种水果都是没人要的,因为卖相不好,但不知道是哪一位“天才”,将这些“废物利用”摇身一变成为了“辣椒芒”。
还有所谓的“金沙果”,因为跟椰子十分的相似,所以很多商家就打着高端品种进行售卖,其实不过就是普通的椰子进行了抛光打蜡而已。

但是很多商家却欺骗消费者,表示金沙果的汁水更加的丰富,营养价值比椰子更高等等,总之,听听就好了,其实都是一样的关系。
还有更可恶的“迷你胡萝卜”,其实不过就是普通的胡萝卜被削成了无数细小的“迷你版”,最后被包装售卖,而在这个过程中,胡萝卜的营养价值也被打破,还不如吃整根的胡萝卜。

还有所谓的“水果玉米”,十分的细小,其实就是地里还没有长大的玉米就被摘下了而已。
还有一个“嘉宝果”,更是妥妥的欺骗消费者,其实说白了这就是普通的葡萄而已,然后打上蜡,最后再精心的打包售卖,结果就成为了“高端水果”。

不得不说,现在的水果商们干水果行业简直是亏了,明明是没人要的水果,但经过他们的包装却成为了“诈骗水果”。
不过好在的是,现在这些水果的真面目都被一一揭露,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是要注意甄别,看到过没见过的品种一定不要有好奇心理。

因为现在的水果大多都是这几种,如果真出现了新的品种,相信央视也会告知大家的,所以不要再被骗啦!
参考资料:盘点水果界“大忽悠”:别让名字骗了你的钱包和健康
2025-03-27 04:18·央视新闻
这些水果界的“大忽悠”,你买过吗?
2025-03-28 13:44·光明网
起底“藏乌梨”骗局:虚构的高原特产,普通梨高温加工而成
2025-03-13 08:22·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