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9月,英国第8集团军成功登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卡拉布里亚,随之便开始在意大利南部展开作战。11月初,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决定沿着亚得里亚海沿岸向内陆推进,经过一系列激战后,德军退到了奥托纳这个港口城镇。奥托纳位于意大利中部,是一座只有500米宽的小镇,人口大约有1万人,整个小镇都在沿海平原上,周围地势很开阔,没有什么可以依托的天然屏障。正因为如此,盟军本来以为德军会主动放弃这座城镇,转而退向更北边再展开防御,但是奥托纳正好属于古斯塔夫防线最东端的防御要点,如下图所示,所以德军并没有轻易放弃这里。
ortona就是奥托纳,红色线式古斯塔夫防线
德军很擅长城镇防御作战,尤其是意大利战场上的防御作战。虽然奥托纳属于平原地带,但是城镇内的建筑物大多都是用石块和当地特产的水泥建造的,而且这些建筑物下面还建有地下室,只需要稍微加固一下就能变成坚固的天然防御工事。其实德军的目的很简单,他们很清楚,不可能单凭这一座小镇就能够阻挡盟军的进攻,他们想利用城镇中的这些天然工事抵御盟军的炮火和空袭,削弱盟军的火力优势,并把盟军拖入巷战中,尽可能地消耗盟军的人员和作战装备,以此达到拖延盟军进攻速度的目的,所以德军直接把这个港口小镇变成了一个堡垒。
奥托纳战役
奥托纳战役中的防御工事奥托纳东侧有一个悬崖,西边则通向一条深深的河谷,所以只能从南侧才能够进入,自然而然的这里也就成了防御的重中之重。德军把通向奥托纳内部的大多数街道都给封闭了,他们利用炸药把周边的建筑物都给炸塌了,然后用瓦砾把街道给堵塞了,只留下了一条贯穿奥托纳南北方向的主干道。负责进攻该镇的部队是加拿大军队,他们完全没有城市作战的经验,他们的装甲部队就沿着德军预留下的主干道进入了奥托纳内部,通向了一个死亡陷阱。这条主干道通向两边的辅路大多也都被堵死了,这是为了防止盟军的装甲车辆在遭遇到攻击时借助这些辅路躲避或者通向其他地方。
封堵这些辅路的路障,无法从主干道上被直接观察到,这样就可以避免盟军在进入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死亡陷阱。德军在主干道两侧的建筑物内部,部署了大量的狙击手以及机枪阵地,建筑物外面的小巷或者一些开阔地则部署了很多装备“铁拳”火箭筒的作战小组,“铁拳”在发射的时候会喷出尾焰,所以不能部署在狭小的建筑物里面;除此以外,很多处于有利位置的坚固建筑物也被构建成了防御支撑点。一旦敌军的装甲车辆深入主干道以后,德军会首先攻击最前面的装甲车辆,使它的残骸封堵住道路,然后再攻击剩下的装甲车。主干道两侧的建筑物一楼所有的窗户、房门都被堵死了,只留下二、三楼的窗户没有封闭,这样盟军无法在一楼躲避,而且也不知道德军是否会从二、三楼发起进攻。
除了主干道这些地方,城镇内的其他其它其他道路也基本上被路障堵死了。这些路障有的是德军把周围的建筑物爆破之后封堵的,有的是用其他车辆的残骸,还有很多用的是从外面运进来的原木构成的路障。这些原木被垂直的埋在道路上形成一道隔墙,墙高在3~4米之间,然后在原木墙后面还有呈一定角度的原木用于固定这道墙。这些街道上的路障中也埋设有地雷和诡雷,那些试图碾碎或者撞开路障的装甲车辆则会被炸毁;有的时候在这些路障后面,德军还会布置上一门战防炮,等到敌军的装甲车靠近后突然给它来上一炮。
在奥托纳这个小镇内部,德军还建有一道不规则的主防线,这使得敌人很难判断它整体的位置,也无法在突破一段主防线后,再对其他主防线使用侧翼包抄之类的战术。在主防线前面的一些坚固的建筑物内还建有一些防御支撑点,驻防在这里的德军士兵可以提前打乱敌人的进攻队形;在主防线后面还建有一道二线阵地,城镇内有相当一部分预备队就待在这里,还有一部分预备队被部署在城镇外面,以防城镇被孤立包围,部署在外面的预备队有很多都依托地形建立了防御支撑点。在通向城镇的道路和田野上都部署有地雷,这包括反步兵和反装甲地雷。在城镇的边缘位置部署有前沿阵地,这些前沿阵地都被布置的像主防线,主要是为了迷惑敌军,让敌军误以为这是德军的主防线。
地窖洞口
在城镇内部的一些建筑物中还设有诡雷,有些建筑物中还埋有炸药,一旦敌军进入这些建筑物中要么被诡雷炸,要么德军就引爆炸药,然后把进入其中的敌人埋葬在里面。奥托纳北部的老城区有一些广场,德军就沿着广场构筑防线,在广场周边有一些孤立的建筑物都被德军给炸平了,这是为了扫清射击界面,同时也为了防止敌军会利用这些建筑物作为掩护。那些被构筑成防御支撑点的建筑物很多都被打通了,德军会在墙壁上砸开一个洞,也就是所谓的“鼠洞”,这样一来建筑物的整个一层都被打通了,驻防的德军能够更加灵活的支援和转移。有的建筑物上下楼也会被打通,包括那些地下室也会被打通,甚至同一街道建筑物下面的地下室都会被贯通。这些鼠洞有时候会被德军用家具挡住,只有在转移的时候才被挪开。也有很多战防炮都隐蔽部署在地下室或者建筑物的一楼里面。
德军在防御一些交通要道的时候,为了防止敌军会利用周边的建筑物作掩护,德军会把敌军来袭方向建筑物的一侧墙壁炸毁,使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完全暴露在德军的视野内。有的时候德军也会把自己驻防的建筑物一脚炸毁,然后利用这些碎石瓦砾在前面构筑一道防线,当敌军向这道碎石瓦砾防线进攻时,如果德军守不住则会向后撤到建筑物内部,如果敌军想越过这道防线向建筑物内部发起进攻,那么驻防在二、三楼的德军则会从高处向这里射击。
1943年12月21日的时候,加拿大部队向奥托纳发起了进攻,德军在战斗中就沿着早已部署的防线依次后退,不断地抵御加拿大军队的进攻。在经过了九天的残酷巷战之后,德军主动撤离了这座城镇,加拿大军队为了攻占该镇也付出了2300多人的伤亡,并把奥托纳称为“意大利版的斯大林格勒”。
伤亡了2300人就敢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了
都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拿去做各种各样的版本,日本人将平安县城保卫战称为“平安县城式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我们老家有条村庄当年抗战时也曾经叫做“平安村式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现在什么阿猫阿狗都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来做参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