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冷,就看九月九”,今日九九重阳节,今冬冷到哭?何时冷?

苏荨墨儿 2024-10-14 15:40:29

文|赵公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秋风渐起,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时节。

古语有云:“冷不冷,就看九月九”,这句朴实无华的农谚,蕴含着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

在这个草木凋零、天高气爽的季节,重阳节的天气仿佛打开了通往寒冬的一扇窗,让我们得以一窥未来几个月的天气走向。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如约而至,不少人开始好奇:今年冬天会冷到让人直呼“冻哭了”吗?何时会开始变冷呢?

九月九晴,一冬凌;九月九阴,一冬温

重阳节也称为“登高节”,源于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的特殊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被视为阳数的极致,象征着长久和吉祥。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的内涵不断丰富。

在唐代,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望远,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健康。

寒露通常在公历10月8日或9日,正是秋季由凉爽转向寒冷的时候,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重阳节和寒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重阳节融合了敬老、登高、赏菊等多重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尊老敬贤、亲近自然的传统美德。

登高望远的习俗演变成了秋游活动,人们喜欢在这个季节外出旅游,欣赏秋色。

赏菊的传统也保留了下来,不少地方会举办菊花展,吸引众多游客,饮菊花酒的习俗则演变成了品尝各种菊花茶和菊花糕点。

在互联网时代,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一些网络平台会推出“云端敬老”活动,让不能回家的人通过视频方式与父母团聚。

还有一些公益组织会发起网上募捐,为孤寡老人筹集生活用品,这些创新的庆祝方式,让重阳节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以上内容参考自新华网2024年10月11日关于“今日,重阳!”的报道

它们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通过这些节日,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性。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或许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说起重阳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登高赏秋,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习俗其实暗藏着养生之道。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避灾祛邪,为什么呢?

原来,登高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特别是对于平时缺乏运动的人来说,重阳登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除了登高,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佩戴茱萸,茱萸是一种芳香植物,古人相信它有辟邪避瘟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茱萸确实含有一些具有杀菌作用的成分。

虽然不能完全依赖它来预防疾病,但在重阳节佩戴茱萸,至少能提醒我们注意秋季卫生,预防感冒。

重阳节的另一个传统是饮菊花酒,菊花酒不仅香气怡人,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中医认为,菊花性微寒,具有清热明目、解毒消炎的功效,现代研究也证实,菊花中含有某些有益健康的成分。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菊花酒虽好,但也要适量饮用,特别是有些体质的人可能不适合饮用菊花酒,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重阳节的养生不仅体现在这些传统习俗中,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要及时调整作息,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

以上内容参考自新京报2024年10月11日关于“重阳节:长长久久,延年益寿!”的报道

在重阳节之后不久,我们就迎来了寒露节气,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通常在公历10月8日或9日。

它告诉我们,寒露时节适合播种冬小麦,而到了霜降才适合种植豆类。

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农时的精准把握,也反映了不同作物对温度、湿度的不同需求。

这个时候,一些地方还会种植一些耐寒的蔬菜,如白菜、萝卜等,为冬季的蔬菜供应做准备可以说,寒露时节是农事活动的一个小高峰。

除了这些常规的农事活动,寒露时节还有一些特殊的农事,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个时候采收菊花。

寒露前后的菊花,不仅可以用来泡茶、制酒,还可以晒干保存,留作药用。

寒露时节的农事活动不仅关系到当年的收成,还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比如,这个时候播种的冬小麦,来年夏天就能收获。

因此,农民们都会格外重视寒露时节的农事安排。

在现代农业中,虽然我们有了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但寒露时节的农事活动仍然十分重要。

许多农民依然会参考传统的农时,结合现代气象预报,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了中华农耕文化的生命力。

对于城市人来说,重阳节和寒露时节的农事活动可能显得有些遥远,但是,了解这些传统知识,对我们也有很大帮助。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节气选择应季的食材,不仅新鲜美味,还符合养生之道。

在寒露时节,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栗子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

可以说,重阳节与寒露时节蕴含着丰富的实用价值。

从健康养生到天气预测,从农事活动到饮食调理,这些传统智慧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这些宝贵的传统知识。

以上内容参考自极目新闻2024年10月8日关于“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的报道

让我们在重阳登高、品尝菊花茶的同时,也静下心来,感受节气的变化,体会自然的规律,而重阳节还造就了哪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呢?

第三部分

说起重阳节的诗词,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这首诗写出了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了重阳节的经典之作,但其实,描写重阳节的诗词远不止这一首。

到了宋代,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更是将重阳节的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还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而寒露时节的诗词,则多以描写秋景为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寒露》就是一首典型的寒露诗。

宋代诗人苏轼的《寒露》则以另一种笔调描绘了寒露时节,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出寒露时节自然界的微妙变化,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除了这些描写性的诗词,还有一些寒露诗词融入了哲理思考。

比如明代诗人高启的《寒露》,借寒露时节的凉意,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这些诗词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重阳与寒露时节的自然景象,更能体会到古人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瑰宝,更是我们了解古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说完了诗词创作,我们再来看看重阳节和寒露时节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民间智慧。

虽然这些习俗和禁忌在现代社会中可能显得有些迷信,但它们往往蕴含着古人的生活智慧,值得我们了解和思考。

重阳节有一个有趣的禁忌,就是不宜送菊花给长辈。

虽然重阳节与菊花密切相关,但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长寿”的寓意,同时也有“辞世”的含义。

还有一句有趣的谚语说:“九月九,冬衣就。”这提醒人们要在重阳节前后准备好冬天的衣服。

虽然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已经不太受节气的影响,但这句谚语仍然提醒我们要及时调整着装,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关于寒露,还有一句谚语说:“寒露一霜寒,霜降才算冷。”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寒露到霜降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过程。

这些农谚和谚语,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

它们是古人长期观察自然、总结经验的结果,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不再那么准确,但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以上内容参考自潮新闻2024年10月11日关于“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好消息是:气温正缓慢上升中”的报道

结语

重阳已至,寒露将临,古人的智慧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自然的规律和人生的哲理。

“冷不冷,就看九月九”这句农谚,不仅是对天气的预测,更是对生活的启示。

至于今冬是否会“冷到哭”,何时开始变冷,或许答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要像古人一样,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在变幻莫测的天气中找到生活的智慧。

所以,与其担心冬天会不会很冷,不如好好享受眼下的金秋时节,登高望远,饮菊花酒,品味重阳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以古人的智慧为镜,以现代的科技为尺,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四季之歌。

你那边现在的气温有多高呢?

0 阅读:0

苏荨墨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