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之子立下“生前预嘱”:按自己意愿尊严死,因病发突然未启用

世间一分钟 2024-12-13 11:53:52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因肠癌在北京逝世。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体器官几乎完全衰竭,医生竭尽全力尝试挽留他的生命,各种治疗设备将管子插满全身,令他备受痛苦。这段经历深深刺痛了他的儿子陈小鲁,成为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因此,陈小鲁在很早的时候便立下了“生前预嘱”,希望在未来能够以尊严的方式告别人世,不再经历父亲般的折磨。然而命运弄人,陈小鲁在2018年突发疾病,不幸离世,这份预嘱终究未能启用。

病重的陈毅元帅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然而,当时的社会治安极其混乱,十里洋场依旧鱼龙混杂。蒋介石曾扬言:“中国共产党能打下上海,却管不住上海。”面对这一局面,陈毅临危受命,接手整顿治安的重任。

入城前,陈毅严格要求解放军战士:“不得开炮,不私闯民宅骚扰百姓。”解放军入城后的第二天,上海市民便目睹了令人震撼的一幕:战士们席地而卧,秩序井然。

这一场景迅速被报刊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蒋介石看后气急败坏,却不得不佩服陈毅的治理能力。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更是连连称赞,连说四个“好”,对陈毅给予高度认可。

接下来的时间里,陈毅以雷霆手段整顿上海治安,一年内将黑恶势力一扫而空,并有效遏制了贪污腐败的滋生。到1951年,上海焕然一新,陈毅用实际行动回击了那些质疑者的嘲讽。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陈毅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十大元帅之一。

然而,1967年的“二月逆流”风波对陈毅影响巨大,他被以“战备”为名举家疏散至石家庄。在此期间,陈毅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频繁腹痛腹泻,当地医院诊断为阑尾炎,但久治不愈,甚至连行走都成了困难。

陈毅的妻子张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写信给周总理,恳请党中央批准陈毅回北京接受全面检查和治疗。

周总理在收到张茜的信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批示,同意陈毅回京接受治疗。总理不仅批示,还亲自过问陈毅的治疗安排,事无巨细。在周总理的关怀下,1971年1月,陈毅被送往北京301医院接受全面检查和会诊。

经过专家医疗组的详细诊断,最终确认陈毅患上了结肠癌,病情已经恶化到几乎无法治愈的地步。病情进展得极为迅速,专家们也束手无策,只能依靠输液和基本治疗勉强维持他的生命体征。

卧床休养期间,陈毅深感自己时日无多,表达了想见远在部队的小儿子陈小鲁的心愿。组织得知后,迅速与陈小鲁所在的部队取得联系,为他安排探亲假,让他回家探望病重的父亲。

然而,当陈小鲁赶回家时,见到的却是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的父亲。陈毅全身插满了医疗管子,无法进食,无法说话,甚至连基本的表情都因剧烈疼痛而扭曲。

他的心脏多次停止跳动,又被医生用除颤仪和药物强行救回。每一次抢救都带来巨大的痛苦,令陈小鲁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忍不住向医生恳求:“不要再折腾了,让父亲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吧。”

但医生的职责使他们无法答应陈小鲁的请求:“我们必须对病人负责,不能放弃任何治疗的可能。”

陈小鲁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在各种仪器和药物的作用下继续承受着折磨。面对父亲从强健的革命英雄变成病榻上的瘦骨嶙峋,陈小鲁心如刀割,泪流不止。

探亲假很快就结束了,身为军人的陈小鲁必须回归部队,忠孝难以两全。他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带着深深的不舍和愧疚。

1971年12月26日,尽管陈毅时常昏迷,但他坚持以一碗面条的方式,在病房里低调地为毛主席庆祝生日。他的女儿回忆,父亲断断续续地说着“毛主席”“长征”“战胜敌人”等词语,思绪始终牵挂着他忠诚一生的革命事业。

进入1972年,陈毅的病情迅速恶化,生命进入倒计时。接到父亲病危通知的陈小鲁,再次赶回北京家中陪伴父亲。1月6日,陈毅终究不敌病魔,在小儿子的陪伴中平静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46岁上校转业投身商海,推广“生前遗嘱”

陈小鲁是开国元勋陈毅的第三个儿子,1946年出生于山东,因此得名“小鲁”,寓意深刻,取自山东的简称“鲁”。

陈毅去世后,陈小鲁继承了父亲的精神风范,在军队中脚踏实地,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步成长为部队骨干。

他先后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英国国防武官助理和副武官,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社会改革局局长等重要职务。在军旅生涯中,陈小鲁以突出的能力和作风受到同事和上级的高度认可,并一路晋升至上校军衔。

1992年,46岁的陈小鲁毅然选择转业,下海经商。这一决定引发了亲友的劝阻,但他仍坚持自己的选择。

转业后,陈小鲁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坚韧的毅力,迅速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他创立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提供咨询服务。经过多年努力,他的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此后,陈小鲁还担任了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商业领域继续书写自己的成就。同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陈毅的儿子。陈小鲁与其他老革命的后代多次组织和参与“重走长征路”活动,还积极出席纪念父辈的各类活动,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辈革命精神的传承与致敬。

退休后,陈小鲁过上了相对闲适的生活。他和妻子时常携手前往世界各地旅行,享受晚年时光。他们平日里居住在岳父粟裕的故居,生活平静而富有意义。

陈小鲁始终无法忘怀父亲弥留之际的模样。那段日子,陈毅元帅只能依靠营养液维持生命,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这让陈小鲁感到深深的无力和痛心。后来,陈小鲁的母亲以及岳父母也都因过度治疗而在痛苦中离世。这些经历让他不愿自己临终时重复这样的命运。

因此,陈小鲁早早地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他立下遗嘱,明确表示如果自己患上不治之症,要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拒绝过度治疗,选择有尊严地离去。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不少人的理解与支持,也促使他开始在社会上倡导和推广“生前遗嘱”。

2006年,陈小鲁参与创办了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致力于推广“尊严死”的理念。此后,他与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合作,共同创立了“生前预嘱推广协会”,进一步推动这一观念在社会中的普及。

陈小鲁所倡导的“生前遗嘱”主要面向生命进入末期、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避免过度治疗,实现有尊严地告别生命。他的倡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许多知名人士的支持。

截至2022年6月,“选择与尊严”网站的访问量已超过1294万,注册会员达50万人,其中321人完成了“生前预嘱”。这一数据展现了陈小鲁努力的成果,他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陈小鲁为推广“生前遗嘱”不断努力,期望更多人了解“尊严死”的意义时,他自己却因急病突发而离世,未能启用生前预嘱。

因病发突然未启用“生前遗嘱”

陈小鲁的晚年生活中,身体一直保持良好状态。他热爱运动,注重锻炼,身体状况稳定,甚至医生都认为他至少能健康活到八十多岁。因此,谁都没有料到,他的离世会来得如此突然。

2018年2月28日,陈小鲁与妻子粟惠宁一同在亚龙湾度过了一天愉快的时光。他们中午与朋友共进午餐,下午还参加了一场球会。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天的晚上,噩耗降临。

当晚九点左右,陈小鲁在如厕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立即喊来妻子粟惠宁,说道:“我感觉不对劲。”话音刚落,粟惠宁便听到一声沉重的倒地声。

粟惠宁冲进卫生间,看到丈夫倒在地上,表情极为痛苦。她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但遗憾的是,在救护车赶到之前,陈小鲁就已经停止了心跳。这位曾经健康硬朗的陈毅之子,最终因病突发而离世,享年72岁。

陈小鲁的突然去世,也让他生前倡导的“尊严死”理念和“生前预嘱”事宜未能在他身上得以实施。这是令人遗憾的一幕,但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与意义深远的倡导,并未因此止步。

在陈小鲁的葬礼上,亲朋好友聚集一堂,追忆他的一生。妻子粟惠宁身着素服,神情悲伤,令人动容。

回望陈小鲁的人生,他充满了光环,也经历了诸多曲折。一副挽联高度概括了他的品格与一生的成就:

“为兵敢问道,为民敢问国,强谏敢挂冠,逢冤敢隐忍。位卑不低头,处尊不仰脸,下野不自哀,登堂不自雄。”

陈小鲁虽然离世,但他未竟的事业却在继续。随着“尊严死”和“生前预嘱”逐渐被社会接受与推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对于那些身患绝症的患者而言,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也许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陈小鲁一生为人坦荡,始终坚守信念。虽然他未能亲身实现自己提倡的理念,但他所推动的这场社会变革,注定会在更多人的生活中开花结果,成为他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