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参战国都涌现出了许多的著名将领,比如艾森豪威尔、朱可夫、蒙哥马利、山本五十六、尼米兹、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等。姑且不论战争的性质和对错,他们都在军事领域证明过自己的价值,都堪称是“二战名将”。
今天,文史不假为您着重讲述隆美尔的故事,看他是否堪配“沙漠之狐”和“帝国之鹰”的荣誉?为了抵制没完没了的抄袭和复制,笔者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隆美尔
隆美尔虽然一生都在为德国而战,但却反对纳粹的屠杀政策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过任何暴行。作为职业军人,他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和灵活多变的战术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包括对手。就连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都不得不这样表示:
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问题来了,像隆美尔这样一位能力出众的军事家、战术家和理论家,为何会与希特勒渐行渐远并且遭到长期怀疑和排斥?最终,他为了保全家人的性命和自己的荣誉,被迫服下了氰化物而选择“自杀”。
1891年11月15日,埃尔温·隆美尔出生于德国南部符腾堡州斯瓦比亚地区布伦茨河畔的一户中产家庭,父亲老隆美尔是一名中学校长,母亲海伦是州长冯·鲁斯的女儿。作为家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小就按部就班接受教育。
少年隆美尔的学习成绩很糟,除了数学和科学以外对其它的学科都不感兴趣。而且,他的身体也不够强壮,在跨越小河时摔断右脚踝骨后便不再喜欢任何的运动,一心只希望未来能够成为机械工程师。
隆美尔的父亲虽然是一名知识分子,但骨子里却非常豪横,坚持要求儿子必须强身健体以便未来从戎报国。他除了惯用的棍棒手段外,还经常使用“小白熊”来羞辱小隆美尔孱弱的身体和软弱的性格。
1910年7月,隆美尔在父亲的逼迫下报名参军,之后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进修。不过,由于他的身形瘦小,几乎所有的教官和老师都不看好他,磕磕绊绊毕业后被分配到124步兵团服役。
隆美尔
在军校就读期间,隆美尔不仅增长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而且结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露西·莫琳。她是一位风姿卓越和令人着迷的金发美女,许多年轻军官都为之倾倒,追求者更是络绎不绝。
为了近距离一睹芳容,隆美尔终于在一次舞会时鼓足勇气邀请露西跳舞,由于过度紧张而丑态百出。事实上,她对这位腼腆的青年军官第一印象和感觉都不是太好,可以说既不风趣幽默,也不温文尔雅。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和他之间必定没有下文!但是,隆美尔却不这么认为。
舞会结束后,隆美尔对露西已经陷入爱河而难以自拔,遂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得知对方喜欢有幽默感的男生,他一改自己死板低调的性格,不惜使用夸张的表情模仿普鲁士老兵的奇葩模样以博取红颜一笑。
隆美尔和露西
在隆美尔锲而不舍的追求下,露西终于接受了他的爱意,二人在1916年11月牵手步入到婚姻的殿堂。从此以后,他发誓忠于自己祖国的同时,也忠于自己的爱情,只要不能见面时便会书信不断。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欧洲各国的矛盾已经大到难以调和的程度,逐渐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分别是德奥同盟和法俄同盟。就这样,欧洲大陆开始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立的局面。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不希望直接介入欧洲大陆的敌对,希望秉持一种“光荣孤立”的政策。不过,随着英德矛盾的日益激烈,它只能主动调整同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加入法俄同盟后形成了“协约国集团”,与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同盟国集团”形成对峙,战争一触即发。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同德皇威廉二世会谈后准备加速战争进程,遂于月底前往萨拉热窝去挑衅,不幸遭到枪击后身亡。一个月后,除了两个当事国以外,就连德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国也相继卷入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刚结婚不久的隆美尔便火速返回战场参战,先后深入法国、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境内。期间,他多次负伤甚至靠装死才在死人堆里逃过一劫,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和一级铁十字勋章。据当时的战友西奥多·威尔纳回忆:
隆美尔身体纤弱,带有书生气,但具有超人的狂热。他不知劳累,永不疲倦,总是渴望行动,普通人一接触他马上就会变成钢铁战士。他危急关头无所畏惧,主动、勇敢得令人眩晕,是战场上的偶像和灵魂。
1917年9月,隆美尔率领符腾堡营沿着山路翻越阿尔卑斯山偷袭意大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次作战,与三国时期邓艾偷渡阴平奇袭蜀汉有异曲同工之妙,极大地改变了战场形势。
凭借此战之功,隆美尔一举成名并且得到德皇威廉二世授予的“蓝色马克斯勋章”。从此以后,他总是用一根银黑绶带把这枚与众不同的勋章挂在脖子正中,到处夸耀自己的勇敢和无畏,也引起了其他军官的不适,成为抨击他“情商太低”和“锋芒毕露”的有力证据。
何谓蓝色马克斯勋章?
该荣誉最早在1667年时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创设,因为勋章的主体部分为蓝色,又因为第一个受勋者名叫马克斯,故而得名“蓝色马克斯”。1810年以后,腓特烈·威廉三世明确规定该勋章只能授予军功卓著的将领,从此被视为德国军队中的最高荣誉。
俄国在参加一战的时候已经步履维艰,沙皇本想借着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和分散民众注意。谁知,拖入僵局的战争使得内在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破局引发了“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的君主专制,但新生的资产阶级政府依然执迷不悟,继续参加一战的同时还开始镇压其他的党派。最终,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成功掌握了国家政权,很快就宣布退出了战争。
巴黎和会
到了1918年11月,以英国、美国和法国为首的协约国勉强击败了以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为首的同盟国。经过各方在巴黎和会的争吵和妥协,终于签订了《凡尔赛合约》,从而标志着一战就此落幕。
《凡尔赛合约》主要是对德国的惩处,包括应承担的战争罪责、重新划定疆界、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和限制军备等事项。其中明确规定,德军在废除义务兵役制后只准保留十万的常备陆军,而且严格限制海军规模和取消空军。
一战结束后,隆美尔虽然心有不甘,但好歹还能继续留在军队中服役。不过,与他同时期参加战争的大多数德国军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比如阿道夫·希特勒。
由于希特勒并非普鲁士人,也没有德国的国籍,战争结束后立即被裁撤并且流落街头。四处游荡和居无定所之际,他无意间接触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党,全称是“社会主义工人党”,德文缩写“NAZI”,音译就是“纳粹”。
纳粹党的名字和口号非常具有迷惑性,让人误以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进步政党。其实,这就是为了博人眼球和追赶时髦的极右翼组织,简直要多反动有多反动。
希特勒不仅加入了纳粹,而且还通过煽动性的演讲迅速崛起,于1923年11月召集了数百人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发动暴乱,史称“啤酒馆暴动”。德国当局很快就出动军警予以镇压,除当场击毙十余人外,还将包括他在内的近百人都逮捕入狱。
兴登堡出生于普鲁士东部的波森,其家族拥有几百年的骑士遗风,从小就接受传统的教育。凭借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在一战后被晋升为陆军元帅,也被民众视为是国家英雄。
1925年2月底,魏玛共和国的首任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过世,兴登堡成功当选为第二任总统。作为传统军人,民众推选他上台的意味很明显,那就是尽快推翻《凡尔赛合约》,尽快恢复德国的国际地位。
不过,兴登堡上台后的一系列内外政策却让支持者们大失所望,基本上没有挑战《凡尔赛合约》的权威。为了稳定局势,他不仅向英法势力继续寻求妥协,而且还打压国内民族主义势力抬头。
兴登堡的地位虽然稳固,但对他的不满情绪也在不断滋生当中。
1924年12月,希特勒终于从兰茨贝格监狱释放,继续着自己的“宏图伟业”。通过“让德意志重新崛起”的口号,他不断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哄骗越来越多的人都支持自己,支持纳粹。
喊着最高尚的口号,干着最龌龊的勾当!这就是希特勒和纳粹的主要特点。
兴登堡接见希特勒
1931年11月,随着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议会中崛起,作为总统的兴登堡尽管不情愿,但还是第一次公开接见。当时,他对于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元帅和老总统依然心存敬畏之心,全程都显得谦恭有礼,甚至看起来像是一只人畜无害的Kitty猫。
通过一系列像“国会纵火案”那样的骚操作,纳粹党终于在议会站稳了脚跟,希特勒也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不过,他还不足以挑战兴登堡总统的地位和权势。
1934年8月,兴登堡在东普鲁士病逝,希特勒终于将总统、总理和军队统帅的职务集于一身,自称为国家元首。失去约束以后,他驾驶着德国战车横冲直撞,义无反顾地进入到法西斯的独裁统治。
当年一战结束后,隆美尔虽然继续在军中服役,但由于不善交际而遭到孤立,着实沉寂了一段时间。无所事事下,他倒是耐得住寂寞,开始潜心研究坦克等机械装置并且出版了《步兵攻击》,其中强调“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只有先下手才是最好的进攻”。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隆美尔对于纳粹的扩张理论尚能接受,但对于偏执的种族政策却不敢苟同。甚至于,他还屡屡发表不同的言论和观点,更公开指责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的许多行径。
希特勒和隆美尔
希特勒虽然是刁钻的政客,但在军事领域却是门外汉,急需物色忠于自己而又能力出众的将领。通过《步兵攻击》,他意识到隆美尔是一名军事天才,遂破格提拔为自己的近卫队长,还经常听取其进行军事分析。
1938年9月底,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了实现“祸水东引”的目的,竟然秘密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以此为标志,绥靖主义达到了空前的严重,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了欧洲上空。
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突然出动几十个机械化师,伴随着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了“闪电式”攻击。之后,已经退无可退的英国和法国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隆美尔跟随希特勒前往战地视察并且担任警戒工作。
1940年2月,隆美尔被希特勒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充当了消灭法国的急先锋,将这个二流部队打造成为德军的王牌装甲师。从此以后,他在战场上不断建功立业,不断延续着辉煌。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为了防止德军入侵而在东北边境构筑的防御工事,绵延长达数百公里。这里在拥有巨炮、壕沟和堡垒的同时,甚至还配备了医院、电站和工厂,被他们自诩为“牢不可破”。
1940年5月,德军诱使英法联军去支援荷兰,然后突然偷袭阿登高地并将其主力部队围困于敦克尔克。成功绕过马奇诺防线后,隆美尔率领装甲部队将不可一世的法军打得晕头转向,最终没羞没臊地签署了投降书。
正当德军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之时,同为法西斯阵营的意大利也想刷一下“存在感”。于是,墨索里尼在北非战场上急不可待,不断向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发起进攻,希望取代对方成为新的北非霸主。
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很清楚,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惊人”!
眼见北非战场始终都无法打开局面,墨索里尼数次调兵遣将也无济于事,甚至还发生了意军使用防空炮击落自家空军元帅的闹剧。无奈之下,他只得低头向希特勒求救,希望德军能够出兵北非战场。
为了稳住非洲战场,也为了稳住意大利这个“猪队友”,希特勒派遣隆美尔前去坐镇北非。谁知,他将战场指挥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扭转了形势,成功夺取托布鲁克后迫使英军大幅后撤。
由于隆美尔的装甲师团所向披靡,基本上横扫了整个北非大地,也为自己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期间,他的军衔也不断晋升,终于成为了陆军元帅,还获得了希特勒亲自颁发的“橡树叶钻石勋章”。
在战场建功立业的同时,隆美尔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承诺,始终都与妻子露西鸿雁传书。1940年5月27日,他在信中这样写到:
最亲爱的露:我一切都好,这时正忙着包围在里尔的英法联军,我所负责的是西南方面。最近,我的衣服洗得很勤,由勤务兵根舍照料一切。
1940年6月7日,他在信中这样写到:
最亲爱的露:你的生日恰好是我成功的日子,对方的崩溃已经近在咫尺。一切都顺利,太好了,我睡得简直像块石头一样。
隆美尔全家
1940年6月10日,他又在信中这样写到:
再过不久,我们就将到达索姆河与塞纳河之间,然后到达海岸。虽然我整天都坐在车上不停跑,但身体却很好。我们的成功可以说是非常惊人,我认为对方已经垮定了。已有好几天没有接到你的来信。
战争期间,隆美尔写给妻子的信件很多,通常都是两三天就寄出一封,最长跨度也不超过半个月。作为丈夫,向自己的妻子写家信再平常不过,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还如此频繁和细致,就堪称凤毛麟角了。
领教过隆美尔的凌厉攻势后,英军被迫进行战略收缩,蒙哥马利长期都原地固守。同时,盟军从海上成功切断了德军的石油和后勤补给,使其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战力下降得十分明显。
经过连续作战和损耗,隆美尔的北非军团仅剩下300多辆坦克,而且燃料已经严重不足,希特勒承诺的后勤补给一直都遥遥无期。无奈之下,他只能主动后撤,在距离亚历山大港不远的阿拉曼一带休整待援。
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抓住有利时机,集结优势部队迅速发起反击,从而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对此,很多人都认为他能取胜是凭借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所致,否则根本无从谈起。以至于,隆美尔在离开北非时心有不甘地表示:
如果给我石油,今天逃跑的就是蒙哥马利。
希特勒虽然是隆美尔的伯乐,但二人的关系从1943年以后开始产生隔阂。他从北非战场撤回德国后,东线战场也接连传来噩耗,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都让德军损失惨重。
受此影响,隆美尔认为德国想要逆转局面就必须停止两线作战,必须在西线与盟军展开和谈。对此建议,希特勒立即予以否决,甚至认为这是“怯战”和“投降”的表现,开始怀疑他对自己的忠诚度。
1943年7月,随着盟军在西西里岛成功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受到了严重威胁,法西斯统治也终于难以为继。于是,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宣布解除他首相的职务并遣送到蓬察岛软禁, 陆军元帅巴多格里奥组建新政府后与盟军开始谈判。
为了继续维持德、意、日的“轴心国”,希特勒通过“橡树行动”将墨索里尼救出并且在萨罗城建立起傀儡政权。 同时,他还任命隆美尔作为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希望由其收拾残局并扶持傀儡政府存续。
1944年初,隆美尔被任命为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沿海要塞构筑“大西洋壁垒”。不过,随着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成功登陆,他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展开和谈才是唯一的机会,否则德国必定是死路一条。
1944年7月20日午时,位于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元首大本营“狼穴”发生爆炸,是针对纳粹高层的一次暗杀,史称“瓦尔基里行动”。不过,虽然参会的高级将领中有几人被炸死,有多人被炸伤,但希特勒本人却只是轻微受伤而已。
盛怒之下,希特勒开始疯狂报复和血腥清算,先后有数千人都被牵扯其中。直接负责策划和实施这次暗杀行动的施陶芬贝格,是德国后备军的参谋长,希望迅速推翻纳粹政权并且尽快与盟军展开谈判,这伙人被称为“黑色乐队”。
“黑色乐队”的政治主张和隆美尔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都主张尽快与盟军展开谈判。虽然,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但还是受到了牵连和波及,遭到了盖世太保的秘密监视。
作为功勋卓著的将领,作为德国军队的“名片”,希特勒坚决反对以“刺杀元首”的罪名惩处隆美尔,这样无异于自己啪啪打脸。不过,他也不打算轻饶对方,担心未来会后患无穷,终于在1944年10月14日派人送去了最后通牒:
如果自尽的话,你将享受隆重的国葬,家属也将受到应有的礼遇;如果拒绝的话,你将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遭到处决后还会波及到家人。
尽管感觉到冤枉和屈辱,但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和名誉,隆美尔还是无奈同意自尽。之后,他缓缓穿上最喜欢的非洲军团夹克,还拿起了属于元帅的权杖,跟随两名盖世太保坐上了汽车驶离,途中吞服了氰化物闭气而亡。
乌尔姆陆军医院公布了隆美尔元帅的死讯,称其因为突发大面积脑栓塞而过世,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等人均向遗孀露西发来了唁电表示哀悼。其中,希特勒的电文内容如下:
你丈夫的逝世当然是一个重大损失,请接受我最诚恳的同情。同时,隆美尔元帅的大名将和他的非洲战绩一样永垂不朽!
1944年10月18日,德国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国葬仪式,由陆军元老龙德施泰特元帅亲致悼词。在葬礼现场,除了高度评价对方的一生功绩外,他还语重心长地增加了一句话——隆美尔的心属于元首。
隆美尔的国葬结束后,希特勒遵照约定善待了露西和曼弗雷德,也按照陆军元帅的校准优抚这对可怜的母子。只不过,这种优待并没有持续多久便随着纳粹的倒台而结束了。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终于将红旗插上了德国的国会大厦,标志着一个历史时刻即将到来。到了下午3点半,希特勒在地下掩体内开枪自杀,临终安排邓尼茨接任国家元首。
德国投降后,隆美尔的妻子露西带着儿子曼弗雷德搬到了斯图加特居住,生活一度变得非常拮据。好在,由于他没有被定性为纳粹战犯,开始得到了西德政府的补贴和救助。
1967年,联邦德国邀请露西参加了“隆美尔号”驱逐舰的下水仪式,再一次肯定了他对国家的贡献。此后,他的妻子逐渐淡出公众视线,反倒是有关曼弗雷德的事迹变得多了起来。
战后,曼弗雷德凭借自身的努力和父亲的影响,一步步在德国政坛崛起,还在1974年当选为斯图加特市市长。此后,他连选连任市长的职务长达22年之久,直到1996年才彻底卸任。
希拉克和曼弗雷德
退休以后,曼弗雷德的生活同样精彩,先后拥有了“作家”、“诗人”和“演说家”等头衔,还得到过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亲自表彰。2013年11月7日,他在德国平静地离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