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黄河泄洪调沙牵动着不少人的心,上游的小浪底水库一开闸,黄河下游就开始热闹起来,捞鱼成了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无数大鱼引发了一波又一波“捞鱼潮”,甚至连河边的钓鱼人都坐不住了,开始拿着鱼护下水捞鱼。
这样的场面,只有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才能看到。
黄河泄洪,很多大鱼被泥沙呛晕,引发“捞鱼潮”自2023年6月底开始,黄河小浪底开启调水调沙进程,前期主要任务是调水,水库下泄的为清水,到了7月份以后,小浪底的排沙洞开启调沙流程,在这一阶段,难得一见的“流鱼”现象,让黄河下游的不少人夜不能寐。
几十、上百斤的大鱼,被泄洪时的大浪拍晕,或者被高含沙量的河水呛晕。无数大鱼顺着激流漂下来,早已等候在河边的老乡,有的手持抄网,有的开着动力船,开始争相捞鱼。
为了捞到更大一点的鱼,有人在腰间系一根绳子,跳入河水当中,这样可以够到更远处的大鱼。
事先抢占有利地形的捞鱼人,早已经捞得盆满钵满。一人多高的大鲢鳙,几十斤重的黄河鲤鱼,成了捞鱼人的“战利品”,每个人脸上都乐开了花。
有的人小半天就能捞到几十斤大鱼,运气好的人捞几百斤也不成问题。
在捞鱼现场,不少人的汽车后备箱已经塞满了大鱼,他们早已忘记了身上的泥泞,一条大鱼足以抵挡满身的疲惫。
一些捞鱼者为了抢先捞到被水冲过来的大鱼,不惜趴在浑浊的河水中,来一次摸鱼大战,首先摸到大鱼的人笑逐颜开,没逮到鱼的人则是垂头丧气,像是损失了一份重要的财产。
每年黄河泄洪期间,都会引发类似的“捞鱼潮”。
在含沙量达到数十、上百千克每立方米的黄河水当中,除了鲶鱼等无鳞鱼外,大部分鱼类都会因为缺氧而短暂窒息,漂浮在水面上顺流而下,让沿河两岸的老乡享受一次捞鱼大战。
黄河“流鱼”现象多出现在山西、济源、洛阳一带,到了郑州段,大鱼基本上都被捞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个体稍小的鲤鱼、鲢鳙、鲫鱼、鳊鱼。不过就算是这些“残羹冷炙”也抵挡不住当地人的热情,不少人仍旧拿着抄网,想要去试试运气。
钓鱼人也坐不住了,开始下水捞鱼捞鱼人嗨翻了天,垂钓爱好者同样也没有闲着,当黄河水位上涨时,一些浅滩会灌满河水,被呛晕的鱼儿会到浅滩中避难,这给钓鱼人也带来不少机会。
酷爱钓鱼的人每年都会在调水调沙期间前往黄河滩寻找有利钓位,有的人一天下来也能钓上几条黄河鲤鱼,运气好的还能钓获几只甲鱼。
不过,当遇到调沙的时候,河水浑浊度大大升高,鱼儿被呛得顾不上开口咬钩,这个时候钓鱼人只能束手无策。
眼看有人拿着抄网捞了不少鱼,坐在一旁的钓鱼人开始坐不住了。在郑州官渡黄河大桥下面的浅滩中,由于河水下落困了不少大鱼,一些人已经捞到不少大货。
眼见有人收获满满,原本在旁边垂钓的钓鱼人也开始加入捞鱼的行列,跳入河水中拿着抄网开始四处打捞,不一会儿鱼护中就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黄河鱼。这收获可比坐着垂钓来得更快,几名垂钓者一个下午捞到的鱼,估计比得上他们垂钓半年的渔获了。
这样的捞鱼机会可不多见,随着调沙的结束,河水褪去、泥沙含量下降之后,大鱼也会逐渐游往深水区。
体验捞鱼乐趣未尝不可,但要记得安全第一河边的垂钓者都开始下水捞鱼了,可见黄河泄洪带来的捞鱼盛宴,拥有无比的吸引力,每个人都无法抗拒这种捞鱼的乐趣。
不过,看着那些在腰间系着绳子跳入河中的捞鱼者,不少人也捏了一把汗,一旦被河水冲走,可不是闹着玩的。每年泄洪期间,都有人因为不熟悉水性而发生危险。
编者在次提醒广大网友,黄河的水情多变、岸边环境复杂,加上泄洪期间水流量较大,河边的低洼处可能已经淤积了很深泥沙,一不小心踩上去可能深陷其中,因此下水捞鱼还要注意安全第一,不管是岸边的垂钓者还是沿河村民,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切不可随意下水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