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天天发文章,每天都会有一些朋友会加我的微信,有时他们会向我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说:
看到你日更写文章,很佩服你,我也想改变,但是不知道从何开始。
原来,这种时候,我一般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给对方建议,有时会问对方一些问题,比如:
你现在的职业是什么?
你现在遇到什么困难了呢?
你想学习写作是是因为什么原因?
因为我想了解他更多的现状,这样我才能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但是,当我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有少部分人会不跟我聊了,我还一直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从彭小六老师的视频里学到了新手教练常见的几个问题,这才知道原因。
新手教练常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在问问题的时候,比较“直球”。
实际上,对别人问任何问题都会引起别人的烦躁,所以教练要做的事,在问别人问题的时候要加一些“亲和力”的胶水。
这个说法来自两本书,一本是《唤醒沉睡的天才》,另一本是《被赋能的高效对话》,他们都提到“亲和力”是新手教练特别要注意的一个点。
在新手教练的意识里,我现在来对你提问,而且我是按照教练的路径来做,你不回答我是你不配合,那我就没办法了,其实并非这样。
当你问对方问题的时候,你要让对方觉得你是有亲和力的,你们两个要连接上。
如果你们没有连接上,你就直接提问,这样对方会感觉到被冒犯。
对方会想,一上来就问我这么细节的问题,我凭什么要告诉你这些细节呢?
所以一般要用一些亲和力的胶水,或者亲和力加工的一些句式,比如说:
你介不介意我问你一个问题?
我比较好奇,这是什么原因?
如果没有做,就会……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那你方不方便告诉我具体的情况?
这些就是亲和力的胶水,后面就可以接很硬的问题。
因为前面加上这些缓和的句式,就不会那么生硬,会刺激到对方,下面是更多的一些亲和力句式:
比如他开始讲目标的时候,我可以复述一下:
你看我复述一下你刚才的目标,是不是这样的?
在每一个环节,你要进行确认,你要让他觉得你在倾听,而不是质问他。
我想听听你讲的困难,你介不介意我了解一下?
你方不方便告诉我里面的一些细节?
两比如,有读者问:
老师,我想月入二万。
那我可以问:
“那你方不方便告诉我,为了达到月入二万的目标,你目前做了哪些事情?”
“你目前的职业,你方不方便告诉我?”
特别是提到一些敏感的,个人隐私的问题,尤其要注意加一些亲和力胶水。
比如谈到对方的收入,如果你问:“你当下一个月能赚多少钱?”,这就是质问了,对方可能会很反感。
换一个有亲和力的方式:“你方不方便告诉我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现在,你当下的收入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
这样的话,会他觉得你是一个他的兄弟(闺蜜),你是负责倾听他的。
除了问问题时比较直球之外,第二个问题是不及时肯定对方的情绪。
有时候我听到对方对生活、对工作的抱怨,我就会比较难受,心里想着对方负能量实在太多了,不太想回应。
全然忘了自己现在是要给别人提供帮助的人。
实际上,我也曾经是这样呀,经常抱怨这、抱怨那,工作不稳定、加班太多、家人对我的要求太高等等。
即便是现在,我也没能完全戒掉抱怨。
对方看到我没有回应,自然也就聊不下去了。
所以,在倾听的时候,我们要不断地肯定他的一些情绪。
特别是当他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表示肯定和理解,同意他的情绪。
对方在得到同意和理解的情况下,才会更多地对你敞开心扉,聊得更多、更深入。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会急着去提问。
比如说,我听到对方说害怕自己付出没有回报。
我就会问:“为什么你会觉得付出没有回报呢?是因为之前付出过而没有回报吗?”
于是,我忽略了自己在倾听,不停地想接下来我该问什么?
对方还在讲,我就急着去提问,一方面打断了对方的思路,另一方面,这样也有些不礼貌。
我得记住,要带着好奇心去倾听对方说的每一个点,以下也是一些常用的句式:
我比较好奇,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比较好奇,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我比较好奇,这个过程中你经历了什么?
在这个过程里面,你做了什么?我比较好奇,和你相关的人,他们是怎么看待的?
这样的话,你就慢慢会发现,在目标和现状上面,可以挖的非常深,站在目标线上挖的清楚了,找到很多选项,然后让他自己去选,最想做哪一个。
其实这三个技巧,不仅可以用在和陌生人沟通上面,其实也可以用在和公司同事、家人、孩子们的沟通上面。
第一个是问生硬的问题时,加上亲和力胶水;
第二个是注意肯定对方的情绪,让对方敞开心菲;
第三个是不要急着去提问,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拿我们和孩子沟通来举例子时,不使用命令或者质问式的语气和句式,比如:去把玩具收起来。
这种多少也会让孩子们感受不到尊重,可以换成:宝宝,你可以把玩具收拾一下吗?
这样就更有亲和力,孩子们感受到尊重,更乐意去养成好习惯。
肯定对方的情绪,以及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也是一样,让我们学会这三个技巧,更好地沟通。
今天是日更第282/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65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日更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