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不怕别人做不到,我只怕自己做不到

槃鹰 2023-04-07 20:05:54

记得华杉老师的课程里面,他举过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例子。

他讲到儒家思想的修齐治平,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时候,说到:

修身用现在的话语来讲就是带货。

我们把自己修炼好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可以影响到别人。

影响哪些人?就是你周围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孩子、父母、亲戚,还有公司的领导、同事、商业上的合作伙伴,朋友等。

为此,他举了一个自己公司员工的例子:

每周一,他们公司的惯例是进行全公司的大扫除。

所以人,必须早早地赶到公司,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将公司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见过他拍的一个视频,一个周一的早上,他甩开膀子在擦厕所的镜子,干得十分起劲。

有人就问他:

“你公司这些90后的做设计的小年轻人,你让他们做这些打扫的工作,他们做得到吗?不会把他们吓跑吗?”

他说:

“我不怕他们做不到,就怕我自己做不到。”

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那就不用管是90年还是80后,还是70后,他们通通会都做不到。

这句让我印象深刻。

因为我们总是关注他人,很少关注自己。

看到别人做不到,看到别人的不足和缺点,却很少扫描自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天性,但是却也阻挡了自己成长的脚步。

在公司当主管、当领导,要想当得好,可能第一要明白的,就是要率先垂范。

做什么事情,你都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自然而然,大家都来效仿之。

我自己天天迟到,却喊着要员工按时到岗,别人怎么会听呢?

我自己工作都不认真,却要员工尽职尽责,人家也不是傻子。

我也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了,不去管别人,只关注自己。

我建了一个早起的社群,在社群里我天天早起打卡(极少数特殊情况除外),最开始只有我一个人。

我也照样天天打卡,慢慢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也不打卡,我也不那么在意。

我想,应该是我的示范效果还达不到,我还没做出什么结果,所以大家不愿意来。

没有关系,我自己每天做到就好了。

最近,我又开始每天在里面发“清晨三件事”,也就是每天早上发这一天当中规划的要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并且在晚上睡觉之前要复盘,对每件事情做出回顾,发回到群里。

这件事情,我计划先做100天,今天是第十三天。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因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要事第一。

我们很多时候在忙,忙里忙外,但成果寥寥,因为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没有分清先后顺序,没有以终为始。

做事情没有做到关键点上,把自己累倒了,又有多少意义呢?

我以前没有这个习惯,以至于自己成长缓慢,人到中年了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所以,通过这样一个动作,就可以养成这个习惯:

永远思考最重要的事情,充分发挥时间的价值。

有的朋友也跟着一起来规划,但是有的做了一两次就不做了,当然,也许他们做了,只是没有发出来,我也替他们高兴。

如果做了一两次就没有做了,我替他们惋惜。

我得说到做到!

这也是这个社群带给我的最大的动力,有这么多优秀的朋友监督我,我想不努力都不行。

想偷懒吗,不行,除非我不想在社群里混,说话不算话,那怎么能行?

我很感谢大伙,给我压力和动力,让我做到了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我听蔡志忠先生的话,他说人的自信是怎么来的?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底线,并一次一次突破自己的底线。

因为你不断做到以前没有做到的事情,自信就慢慢建立起来了,你会想:这似乎也没什么难的,也许能做到更多、更好。

我先后做到了一天写三篇文章,后来又一天写五篇文章,一次一次探索自己的底线。

因为写作的效率提升了,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并且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打磨文章,然后准备自己的其它重要的事情。

比如,我打算这个月做一门基础的写作课,把我学习写作的经验分享出来。

这件事情,我其实想了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迈出实质行动的一步。

总是觉得自己的积累还不够,每天要上班,还要写日更,时间也不够,还要再等等,再等等,如此一个月又一个月。

这次,有了一天能写五篇文章的经验,我就有了一点点底气了,我知道我能搞得定。

这是我迈向知识付费很关键的一步,也是从前没有做到过的事情,是对自己又一次小突破。

在家庭生活中,我也开始践行,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事情,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

坐在家里读书读多了,发现我的女儿也更多地时候拿起书来读,我想,这就是一种示范。

人类是有模仿的特性的,总是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向他们学习。

我们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优秀,自己先得优秀才行,你说对吗?

今天是日更第285/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68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日更是一种态度。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