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冤案被查清,调查人员气愤要求严肃处理凶手,周总理:算了吧

阿峰谈社会趣事 2024-11-29 02:44:11

1974 年 9 月 23 日,周总理接获一份关键报告,报告指出此前用以诬告贺龙元帅的两份 “求降信” 系伪造,由此,贺龙元帅所蒙冤屈终获昭雪。

当调查人员提议对诬告者予以严肃惩处时,周总理摆了摆手,仅言 “算了吧”。此情形难免令人心生疑惑,究竟这诬告者是何人?周总理又为何作出不予追究之抉择?

这一切,皆需追溯至蒋 介 石曾意图拉拢贺龙一事。

贺龙,这位以 “两把菜刀闹革命” 而闻名于世的英雄豪杰,在历史进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1926 年,贺龙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蒋 介 石为扩充自身势力,多次向贺龙表达拉拢之意。然而,贺龙对军 阀统治模式并不认同,对于蒋 介 石所提条件未予明确回应,其模棱两可之态度反倒令蒋 介 石愈发对其另眼相看。

1927 年 3 月,蒋介石派遣秘书处处长李仲公前往武汉,再度尝试对贺龙进行拉拢。李仲公曾与革命先烈李大钊同窗,基于此缘由,贺龙对其颇为敬重。然双方会面伊始,贺龙便察觉出李仲公来意不善。经一番周旋,贺龙最终识破李仲公计谋,随即将其囚禁,并佯装欲将其枪毙。李仲公惊恐万分,赶忙表明与蒋介石脱离关系。

贺龙虽明知李仲公所言不实,但鉴于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亦不便过度为难于他,于是将其转送至唐生智部队。唐生智因不愿与蒋 介 石结怨,旋即将李仲公释放。

此后,李仲公长期在国民党阵营任职,并曾参与部分民主运动。1949 年,当解放大军逼近南京之际,李仲公决定不再为蒋 介 石效力,率领部分立法委员通电起义。此行动使其赢得一定声望,其自身亦渐生骄纵之意,竟至周总理处谋求官职,期望担任贵州省 主 席一职。周总理未予直接回绝,而是委婉告知其干部任命需由中 央统一安排。但李仲公却胡搅蛮缠,执意强求。

周总理无奈之下,请来贺龙元帅。贺龙一见李仲公,便以 “老朋友” 相称,并提及当年将其交予唐生智之事。李仲公担忧被贺龙揭露过往,嘟囔数语后便起身离去。之后,李仲公被聘为国 务 院参事室参事,然此职位与他心中期望相去甚远。

贺龙与李仲公数次会面,皆不甚愉快。然贺龙作为开国元帅,秉持大度胸怀,并未与李仲公计较。而李仲公内心却深怀怨恨,伺机报复。

至 1966 年,形势发生重大转变。贺龙因手握军 权,成为某些野心家妄图打击的目标。鉴于贺龙履历清白无瑕,无论是其言行举止抑或出身背景,均无懈可击,这些人遂另寻途径罗织罪名。

此时,李仲公成为这些野心家拉拢对象,频繁参与高级会议,并接受相关 “任务”。1968 年,李仲公在与另一位参事李奇中 共同撰写文史材料时,无意提及自己持有 “贺龙求降信”。随即,便有人要求其交出信件。李仲公佯装为难,一番翻找后拿出所谓 “贺龙亲笔信”。

这两封被宣称系 “贺龙亲笔信” 的信件迅速被送至国 务 院参事室。信中内容极为惊人且荒诞无稽,其一为 1926 年贺龙向蒋 介 石请求收编并给予粮饷之信件,另一封则是 1929 年贺龙请求归顺蒋 介 石之信件。

周总理览信后深感忧虑,即刻安排将贺龙一家接至西花厅,后又转送至北京西山一处招待所予以保护。周总理向贺龙表明此举旨在保护其安全。贺龙虽心有不愿,但在周总理劝说下,登上汽车。然贺龙最终未能熬过困境,于 1969 年不幸离世,享年 75 岁。

在追悼会上,周总理见到贺龙夫人薛明,沉痛而言:“我对不住贺龙同志啊!我没把贺龙同志保护好!” 言毕,潸然泪下。

1971 年,部分冤错案件迎来重新审理契机。毛主席与周总理高度重视贺龙案件,即刻调配人员着手重新复核全部证据。周总理着重强调需对 “贺龙求降信” 进行深入核查。

经鉴定,复核人员发现两封信所用纸张系 1940 年之后才生产制造,显系诬告贺龙无疑。办案人员将此情况汇报至周总理后,皆提议严惩诬告者李仲公。但周总理回应道:“把复核结果告知他,便能将其吓死。罢了,他已年逾八十。”

彼时,李仲公已近九十高龄,稍有惊扰恐难以承受。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周总理宽宥其刑 事责任。然周总理并未放弃为贺龙元帅平反昭雪。不久,相关报告整理就绪,呈送于毛主席案头。毛主席阅后,亦深感惋惜。

1974 年 9 月 29 日,中 央正式发布《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贺龙元帅名誉得以恢复。

那么,李仲公最终结局如何?

在冤案缘由查明之后,华国锋向周总理询问应对李仲公之处理办法。周总理当即表示:“他已 80 岁,不必再予追究。” 最终,国家撤销李仲公所有职务,但每月仍为其发放 80 元生活费。

1975 年 6 月 9 日,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贺龙元帅骨灰安葬仪式。周总理于意识中深深鞠躬七次,不禁落泪,悲叹道:“是我没保护好你呀。”

1978 年 6 月,李仲公逝世。

0 阅读:34

阿峰谈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