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原来不姓牛,妻子逝世后有两个儿子却住养老院,如今过的怎样

品茗赏娱 2024-12-02 20:14:14

牛犇,是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国家一级演员,是中国影坛中一位深具传奇色彩的老艺术家。

作为“金牌配角”,他三度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凭借扎实的演技和细腻的角色塑造,也曾斩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牛犇其实并不姓牛,是因为自己演戏的梦想改名,从此踏上了充满戏剧性与传奇的艺术人生。

为了更好地演绎角色,他不懈地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学习各种技能,真正做到在生活与艺术中融为一体。

近80年的从影生涯,他用不计其数的角色诠释了什么是演员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许多后辈演员的榜样。他时常告诫年轻人,成名和鲜花的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付出与坚持。

事业的辉煌背后,他的人生也有许多起伏。他与妻子育有两个儿子,但在晚年时,挚爱的妻子离世后,他为何却住到养老院去?

如今,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晚年生活如何?

牛犇本不姓牛,和妻子相识于乒乓球

牛犇,原名叫做张学景,出生天津,早年的生活充满了坎坷与磨难。

1935年9月,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

七岁那年,他失去了父亲,父亲死于白喉,而不久后,母亲也因难产大出血离世。

年幼的他被迫成为孤儿,只能与哥哥嫂子一起生活。

哥哥因工作原因,成为了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厂(中电三厂)的司机,住在一个简陋的杂院中。

院子里住着不少人,而小小的牛犇,活泼机灵,时常帮大嫂捡煤渣,替邻居跑腿。

那时还是半大孩子的牛犇,便以勤快机灵的口碑,被院子里的住户给记住了。

1946年,牛犇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影片《圣城记》在寻找一个适合的村童“小牛子”演员时,偶然的机会找上了他,改变了他的一生。

影片的男主角演员谢添,就和他住在一个院子里。

看着这个机灵的小孩,不正是一个“小牛子”吗?

于是将他推荐去试镜。

也是因此,年仅11岁的牛犇,第一次踏入了演艺圈。

凭借这次出演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童星。

拍完《圣城记》后,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牛子”。

而这个名字,也在无意间为他铺设了未来的演艺之路。

1948年,牛犇当时准备赴香港拍片,临行前他的贵人谢添说:

“现在大伙都叫你小牛子,你又属牛,那就再添三只牛吧!”

于是本名叫做张学景的牛犇,在自己13岁的时候有了艺名“牛犇”,一用就是一辈子。

尽管年纪尚小,牛犇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演艺天赋。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表演培训,他的演技与理解力却远超同龄人。

短短几年内,他便接连出演了《清宫秘史》《火葬》《龙须沟》《沙漠里的战斗》《海魂》等一系列经典作品,逐渐在圈内崭露头角,成为炙手可热的演员。

牛犇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坚守着演员的原则:无论是大小角色,都亲自上阵,从不依赖替身,也从不以大牌架子示人。凭借着这种认真的态度和深厚的演技,他赢得了业内外的好口碑与赞誉。

1959年,24岁的牛犇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和初恋。

时间回溯到1956年,当时牛犇正在上海拍戏,空闲时常去附近的俱乐部打乒乓球。

那时候,他结识了一个技艺高超、聪慧灵动的女孩王惠玲。

每次打乒乓球,两人都是势均力敌,打的十分焦灼。

每一局比赛结束后,他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再打一场,不断地挑战自我,似乎越输越不甘心。

两人从比赛到对话,从轻松的娱乐到激烈的较量,反而在这种看似简单的竞技中,渐渐擦出了火花。

乒乓球场上,他们的球拍碰撞声成为了默契的节奏,百余个来回的挥拍,不仅没有分出胜负,反而让彼此的心灵越来越靠近。

王惠玲是上海本地人,家境优渥,家庭氛围温暖且和谐,长得也算出众。

而与她相比,牛犇的背景显得平凡了许多。

父母双亡,生活水平也是一般般,身上没有任何炫目的标签,甚至连外貌也不过是中规中矩。

王惠玲的父母最初强烈反对这段感情。

豪宅王惠玲没有让父母左右自己的决定,坚定地选择了与牛犇在一起。

在牛犇的真诚打动,王惠玲的父母最终还是拗不过女儿的坚持,同意了他们的亲事。

有两个儿子,为何妻子离世后牛犇住进养老院?

1957年,牛犇与王惠玲在上海结婚,举办了婚礼。

那时的他们怀着无限憧憬,肩并肩面对未来的一切。

婚后的他们,生活虽然不是十分富裕,却也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一年后,牛犇和王惠玲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牛犇给他取名王维。

作为新手父母,虽然牛犇身在演艺圈,但那个年代片酬微薄,家庭开支却十分沉重,妻子王惠玲并未因家庭困难而显露任何娇气。

她在照顾儿子的同时,承担起了家务的重担,让牛犇可以一心扑在拍戏上。

尽管薪水不高,但为了家庭,他始终不懈努力。

面对困境,岳父母不时伸出援手,在经济上给予他们帮助,使得这个小家庭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坚持、彼此依靠。

1960年,牛犇和王惠玲的第二个儿子王侃出生了。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对名字的选择也充满了深思熟虑。

由于王惠玲家里女性居多,岳父母也和他们商量,让两个外孙姓王。

于是,牛犇决定让两个孩子都随母姓。

这样的决定就是放在现在都可能会遭遇一些流言蜚语,更别说在当时了。

即使是被认为是违背传统,牛犇也毫不在乎,他更关心的是妻子王惠玲的感受和家庭的和谐。

这一选择,深深体现了他对妻子无比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到来,牛犇的演艺事业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那个曾经在众多经典影视作品中塑造了不同角色的牛犇,逐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演员。

他参与拍摄了《405谋杀案》《牧马人》《泉水叮咚》《邮缘》《男女有别》等多部佳作,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观众熟知的面孔。

其中,《牧马人》更是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几十年后在短视频平台重新火爆。

片中他饰演的“郭谝子”,那个问朱时茂“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的经典台词,依旧被影迷津津乐道,成为了永恒的回忆。

牛犇的才华远不止表现在演技上。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员,还精通道具制作、布景绘画、服装裁剪等多个领域,几乎涉猎了剧组的所有工作,成为了同行们非常尊敬的多面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牛犇的演艺事业渐入佳境,一家人的经济状况也好了起来。

夫妻俩始终保持着低调节俭的生活。

让人十分敬佩的是,他们一家人熬过了很苦的日子,但在他们拥有财富时却并没有用它们来奢华享乐。

而是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与王惠玲结婚后的生活里,夫妇俩默默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他们所需的文具、衣物和学费,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读书的梦想。

牛犇心底的善良与慷慨,深深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他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品质之一。

人生并非永远光鲜亮丽。

在2019年,王惠玲因病住进了医院。

后来快出院的时候牛犇还和老伴商量把家里的装修翻新一下,两个人住的更舒服。

但命运似乎总喜欢捉弄人,装修工作还未开始,王惠玲便因病离世了。

妻子的突然离世,对牛犇的打击如同晴天霹雳。

他的生活瞬间失去了色彩,曾经温暖的家里空荡荡的,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沉重。

人生就像是一场与自己相识之人不断告别的旅行。

牛犇与妻子王惠玲的爱情,便是他生命中最深沉、最坚韧的部分。

这段平凡却又不乏深情的婚姻,历经岁月洗礼,依旧弥足珍贵,成为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那些共同度过的岁月,那些两人携手走过的日日夜夜,成了他记忆中最深刻的烙印。

在家的时候,他常常会不自觉地拿起妻子的信物,思绪万千,泪水也早已悄然流下。每一次触摸这些曾经共同拥有的东西,都是一次心灵的撕裂,都是一段不可复返的往昔。

没多久之后,牛犇就选择一个人住进了上海浦东一家养老公寓里。

很多人肯定不理解,大家都说养儿防老,享受天伦之乐,为什么牛犇有两个儿子,在自己老了之后会选择自去养老院呢?

对于住养老公寓这件事,牛犇解释说:

“孩子有自己的事业,有未成年的孩子需要抚养,肩上的责任很多。我不愿意轻易侵占孩子们的时间,给他们添麻烦。我住养老公寓并不影响亲情。我的孩子们经常来看我,平时我有个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一个电话他们就马上赶过来了。其实住在这里,各种设施都非常齐全,很多服务之细致,自己的孩子都未必想得到、做得到。”

目前他居住的套房,有阳台、厨房,和普通民居没什么大区别。

快90岁牛犇的晚年生活:

2023年,88岁高龄的牛犇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他在艺术领域贡献的肯定,更是对他一生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从影近80年的演员,牛犇凭借其深厚的表演功力,将无数的小人物、配角演绎得淋漓尽致,赋予了他们生命与温度,令观众记忆犹新。

无论是活跃在大银幕上,还是在生活中,他都始终保持着那份对表演的热爱与初心,低调朴素、节俭自持。

即便是风光无限的时刻,牛犇依旧不忘初心,甘于平淡,始终保持对公益事业的执着,几十年来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迈向未来。

虽然早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但牛犇的身体一直十分硬朗,他依然活跃在影视圈中,继续拍戏。

牛犇的小儿子王侃如今也是一名演员,他还与儿子一起拍摄了电视剧《老酒馆》。

王侃于1960年出生,在初中毕业后进入上海皮革工艺学校,之后进入上海电声厂工作。后来,他赴日本留学,学习日语并攻读日本民族音乐史,毕业后开办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和中餐厅,在东京打拼出了自己的天地。

命运的指引终究让他回归了演艺行业,从2007年开始,王侃接连参演了《辛亥革命》《乱世三义》《扇娘》《英雄祭》等影视作品,逐渐站稳了自己的演艺脚步。

或许是受到了基因的影响,王侃最终还是决定全身心投入到演艺事业。

如今他出演了不下30部影视作品。

尽管与父亲牛犇的光辉成就相比,王侃的事业还略显黯淡,但他对于表演的热爱与执着却丝毫不逊色于父亲。

作为父亲,牛犇不仅言传身教,还时常与王侃讨论角色细节,帮助他分析剧本,教导他如何更好地为角色做准备。

他接角色的时候从不问片酬,他说:

“我从来都是这样。一个邀请方来问我要不要出演一个角色,我首先关心的不是酬劳,而是我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要判断我能不能胜任。至于酬劳,如果你们经费多,就给我多一点;少,就给我少一点,也没关系。甚至没有酬劳,如果非常需要我,我又能演好,我也会去。演戏除了是我的事业,还是我的兴趣,我的热爱,我愿意全身心地投入。”

在妻子王惠玲去世后,牛犇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简朴生活。

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外,他依然坚持继续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尽管已经90岁,牛犇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他住进了养老院,与其他老人一同度过晚年的时光。

偶尔和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一生经历,传递坚韧与热爱生活的精神。

虽然辉煌的过往已经成为历史,但牛犇用一颗平静的心,诠释了生命的韧性和真实。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的经历就像是一盏灯塔,指引着他们如何坚守初心、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在岁月的流转中永葆热情,勇敢面对生活的一切挑战。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 2024-12-04 21:59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机会就不要瞎准备了。有效准备是有资源,有人脉然后准备干什么。无效准备是学习一堆乱七八糟的技能,考一堆没什么用的证书,然后一辈子忙忙碌碌,机会也不找你。

品茗赏娱

简介:觅俗世幽境,品香茗赏娱。江湖路远,多听故事,娱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