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真的只是反“鸡娃理论”的喜剧片?

安娜谈英语 2024-07-22 09:49:56

很久没到影院看喜剧电影了,或许是对国产喜剧的失望,也或许是对爆米花影片的刻板印象,让我许久没有踏入影院...但“开心麻花力作”“西虹系列作品创新高”等热度,我决定去看看这一部“从娃娃抓起”,揭示当代中国式教育下的反向带娃喜剧,是如何从喜剧视角看悲剧内核的~~

在观看之前,我就已经把剧情了解得七七八八,豆瓣评分7.4、中国式《楚门的世界》、“困苦的爹,辛劳的妈,破烂的院子,破碎的他。”等等...

但看完影片之后,我反而觉得这部电影不似想象中的中式极端恐怖片,也与《楚门的世界》有着本质的区别,片尾彩蛋也发人深思、褒贬不一...

反鸡娃理论的中国式父母教育片?

沈马组合饰演的富豪夫妇在大号练废的情况下,决定一反之前的教育方式,穷养小儿子,并为他打造一个穷困潦倒的成长环境,这看似是反鸡娃理论的新型教育理念,对比当下父母陪读、培训卷王等打鸡血式教育,似乎是一个培养孩子的好方法!但另一方面,在马继业的生活当中,所有人都是中式教育下为他量身打造的学习老师,教育专家、各科教师、安全保镖,都让马继业生活在重重监视和强制爱护之下。

所以,在我看来,《抓娃娃》喜剧下的精神内核并没有脱离鸡娃理论,依然是包裹中式教育外衣下的畸形教育,就像他们打造的破旧小院,实际却是精心安排的学习天堂一样。因此,在马继业知道真相,闯入“工作室”之后才会心理崩溃,难以接受。

《楚门的世界》VS“资本接班人”

《抓娃娃》经历两次改名,由《资本接班人》到《抓娃娃》,其实单看名字,大家会很疑惑为什么不直接以“资本接班人”为名,这样既与英文名《successor》一致,也让观者一目了然。

但在我看来,改为《抓娃娃》是正确的决定。电影的悲剧内核就是传统中国父母的“从娃娃抓起”教育观念,也更加贴合整部喜剧以轻松剧情来叙述故事情节的目的。

正是因为这样,《楚门的世界》不同于《抓娃娃》。《楚门的世界》以楚门的逃离和新生结束,给观众带来了希望和勇气。而《抓娃娃》则更多地让观众反思生活的本质,即使结局看似美好,但其中蕴含的悲剧色彩让人深思。电影通过喜剧的形式,探讨了命运、自由意志以及生活中的种种无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喜剧片 or 恐怖片

在走进影院之前,有很多影评说这是喜剧下的悲剧,也有人评论这是细思极恐的中式教育恐怖片。而在看完影片和彩蛋之后,我却更偏向后者,细想之后就是一部虚构的中国式教育恐怖片。

或许是对马继业知道真相之后奔向自由的潦草结束的失望,也或许是对彩蛋中马继业跑完马拉松又去捡瓶子这无厘头操作的吐槽,让我的笑容戛然而止,让人无法与主人公共情,也让人感觉马成钢的教育充满了中式教育的“说教感”和都是为你好的“窒息感”。

所以,我看完整部电影,总体还是认为这豆瓣评分在7分左右比较中肯,确实是在喜剧之下附上了悲剧的精神内核,发人深思。我认为的扣分点就是结尾部分并没有升华,反而落入了略显肤浅的中式恐怖剧情。其实适当的留白或一改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的态度或许更好,就像大儿子登上珠峰、超越自己,小儿子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长跑事业,这都是父母教育的成功之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