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退休人员注意了!今年养老金调整即将启动,预计今年的养老金调整,将会在五月底之前公布。

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调整方案将重点照顾企业退休职工,但有个关键前提必须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如果没有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那么所有的福利都会因为认证过期而化为泡影,因此这份操作指南请务必收好。
就在前几天,天津近期发出最后通牒,因为全市仍有超2万人未完成认证,这些人的养老金将会被暂停发放,并且暂时无法参与养老金调整,直到认证完后才能补发。
那为什么要有这个养老金资格认证呢?需要退休人员多久认证一次?
实际上,养老金资格认证就是为了确保我们的社保基金的安全,毕竟如果没有养老金资格认证,很有可能会出现冒领的情况出现。
而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仍采用12个月的认证周期。简单来说,如果去年6月完成认证,今年最迟需在6月前重新认证。认证逾期不仅导致养老金停发,还会错过本年度的待遇调整。特别提醒去年通过社区窗口完成认证的老人,现在必须重新核验完成情况。

如今的认证手段非常便捷,手机端通过电子社保卡小程序刷脸仅需30秒即可完成。没有智能设备的老人可由子女协助操作,或持身份证到街道服务大厅使用专用设备办理。某些街道还提供代办服务,亲属持老人生活照和当天报纸照片也能完成认证。重点在于要形成定期认证习惯,建议在手机日历设置认证提醒。
按照往年的惯例,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框架仍由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三部分构成,但权重分配可能向低收入群体调整。例如某省去年定额调整为50元,工龄挂钩每年增发1.6元,今年可能提高定额至55元,同时降低工龄折算标准至1.3元。此类调整会让养老金3000元以下群体获得更高收益,但这必须以完成认证为必要条件。
认证状态自查有三个途径:登录国家社保服务平台查询认证记录,拨打参保地12333热线转人工查询,或在银行打印养老金发放明细核对入账情况。发现认证过期的要立即补救,部分省份开通了容缺受理通道,补认证后停发期间的养老金可全数补发,但调整增加的金额能否追溯需查看地方细则。
三类人群面临较高风险:使用存折领取养老金的群体难以察觉发放异常,建议每季度核查存折余额;手机号变更未及时备案的退休人员易错过短信提醒;跨省异地养老的老人要熟悉"跨省通办"认证流程。以在海南过冬的北京退休人员为例,可通过"掌上12333"进行远程认证,避免两地奔波。
与调整同步推进的还有社保数字化改革。部分地区已在试点静默认证系统,通过医院就诊记录、公共交通出行等大数据验证生存状态,预计2025年将推广至更多地区。但在这项技术全面落地前,养老金的正常发放和调整仍需依赖主动认证。
社保部门特别警示,任何声称"代缴补认证""内部操作"的中介都是骗子。认证全程免费且无需提供银行账户信息,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报警。对于高龄独居等特殊群体,各地均设有绿色通道,可致电社区申请上门服务。

此次养老金调整与认证新规传递出明确信号:社保体系正在建立更精准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退休人员来说,按时完成认证是享受增长待遇的门槛,这既需要个人主动作为,也考验着基层服务能力。
工薪群体则需辩证看待工资与社保基数的同步调整——到手工资金额的增减背后,是养老基金池的蓄水保障。建议所有涉及人员牢记三个关键动作:核查最近认证时间是否超期、比对工资单扣款项是否有变、关注参保地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唯有将政策细节转化为具体行动,才能切实守住应有的社保权益。当前改革已构建起"认证守门+动态调整+技术赋能"的三维保障网,每个参保人都该成为这张安全网上的主动参与者。
及时完成认证既是对自身权益的保障,也是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的应尽义务。随着监管技术的升级完善,未来的认证流程必将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但现阶段仍需每位退休人员积极履行义务。
信源:
国务院办公厅
《养老待遇领取认证,点这里!》
https://www.gov.cn/fuwu/2020-12/16/content_5569714.htm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图解|《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我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政策解读》
http://rst.fujian.gov.cn/zcjd/zcjd/bmzcwjjd/202502/t20250225_6768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