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找到自己的行进方向

鹰哥爱写文 2024-10-13 12:01:28

《脉络》作者:吴军

​在上一节,吴军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教育公平问题,以及新技术带来的技术不平等问题。

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继续沿着科学技术的脉络,来看看吴军老师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思考与判断。

虚拟技术,催生出虚拟经济

吴军老师指出,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很多细节,但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能够判断出哪些大事是必然会发生的,比如说虚拟技术和虚拟经济。他认为,未来人类将处于一个现实和虚拟环境高度融合的世界,甚至有时会分不清身处何处。所以相应地,我们在虚拟世界中的财富也会变得日益重要。

为什么吴军老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物质需求占比日益降低,而虚拟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攀升的过程。

一开始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时代。因为科技落后生产率低,绝大部分人只能被困在田里辛苦劳作,供养极少数人从事文化艺术、宗教活动、科学研究、社会治理等等。因为从事这些活动的人数有限,导致科技发展缓慢,难以取得质的突破。

直到工业革命后,人类生产力才有了质的飞跃,才彻底解决了全球人口的吃饭问题。之后各方面的科技大爆发,不到半个世纪后,人们日常所需的用品就不再短缺,甚至开始过剩。当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人类下一步要做什么呢?

答案就是发展虚拟的服务经济,比如科技研发、文艺娱乐、体育赛事、金融等等,为工业品赋予更大的增值。比如手机,有人把它拆解成各种零部件算成本,说这个产业十分暴利,但他们只看到了手机这个“实”物,却没有看到那些“虚”的价值。

早在1957年,半导体技术的发明人罗伯特·诺伊斯就指出,电子产品的原材料只有不值钱的沙子和铜线,值钱的是把这些原材料变成半导体元器件的工艺技术。而且科技越进步,肉眼能见到的原材料就越便宜,而看不见的技术就会更值钱。

这个规律会一直持续下去,可以预见在未来社会,虚拟经济将远远超过实体经济。一百多年前人们认为财富只有真金白银,而现在的富豪拥有更多的是股票资产,相对真金白银来说它们肯定是虚的,一些虚拟货币甚至比股票更虚,纯粹是一组数据。

但是放眼未来,各种各样的数据将是未来虚拟世界中最主要的财富形式。对很多人来说,这很可能也是他们最重要的一笔资产。比如,吴军老师听一位朋友讲起过这样一件事:有位先生因罹患疑难杂症不幸去世,之后因为他的基因比较特殊,一家制药公司买走了他的基因测序数据,而所支付的价格足够保障他的太太和女儿之后的生活。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的数据都如此特殊和昂贵,但虚拟经济越发达,个体的数据就越重要。2023年年初,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facebook都跻身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列,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大数据公司。这意味着,既然数据能够创造价值,那它们自身就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自己的数据。

尤其是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各种配套的场景模拟软件也会越来越多,虚拟世界也变得更有用、更好玩。人们会花更多的时间驻留其中,比如到心仪的大学读书,去遥远的南极洲探险,和自己崇拜的英雄见面,体验飞翔的感觉等等。

这种无限接近真实世界的体验,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快感。就像现在手机能帮我们完成工作、便捷生活一样,未来人们也会选择在虚拟世界中工作、生活,甚至在离开人世前把意识上传到虚拟世界里,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人要永生,人类就会死去

那说道“永生”,它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尤其是古代的帝王们。当年秦始皇派徐福出海求取仙药,汉武帝修柏梁台、做承露盘收集露水来延年益寿,唐朝的皇帝喜欢服用丹药,就连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都不能幸免。

但不管他们在人世间有多大的权势,长生也只是一场虚无缥缈的梦。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大大小小的皇帝有400多位,活过60岁的还不到50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和当时的人均寿命相比,并没有高出多少。

直到工业革命兴起,人类的平均寿命才得以大幅度延长。由于现代医学攻克了很多绝症,让人再度燃起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比如,谷歌曾设立一家子公司,聘请世界知名的生物学家坐镇,试图通过大数据找到导致人类衰老的基因密码。

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目标是让人长寿,但仅仅几年后,谷歌的这家子公司就公开修改了自己的愿景目标,从追求长寿改为了追求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修改呢?

因为长寿是把双刃剑,人们之前只是看到了好的那面。但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资源总归是稀缺的、有限的,投到长寿的老人身上多了,投给年轻人甚至孩子的那部分就会减少。此外,低生命质量的长寿不仅让长寿者本身痛苦不堪,也会增加长寿者家庭的生活负担。

吴军老师有位同事把老母亲送到了养老院。老人身体欠佳,同事需要经常去养老院照看,弄得精神上疲惫不堪。这位同事感慨说,等母亲百年后就能过自己的日子了,但老人活到了105岁,她去世仅仅两年后,这位同事也因劳累去世了。

吴军老师这位同事的经历虽然是个特例,但却反映出了只有长寿,没有健康的问题。

科学数据表明在过去的40年里,人类的人均寿命增加了十多岁,但健康生活的时间并没有增加。换句话说,老人们只是增加了十多年需要被照顾的时间。正因如此,谷歌子公司的目标才改为让老人健康地活到生理极限的年龄,比如115岁。而所谓“健康地活到生理极限年龄”,就是指去世前一年,老人还能自己照顾自己,还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仅仅长寿,带给人类社会的挑战就已经如此之巨,如果现代医学能让人永生,那负面效应就会成倍放大。想想看,假如我们工作的单位是家千年老店,很多业务骨干与秦始皇同龄,很多基层员工生于宋朝,那么,现在的年轻人到里面能够做什么呢?

所以吴军老师说,永生对个人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对人类种族甚至地球来说是灾难。

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曾对吴军老师说,目前只有一种细胞可能会不死,它就是癌细胞,但一旦它们壮大,所寄生的机体就会死亡。

对于人类社会也是同样如此,我们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都是有限,走了一代老人,才会给一代新人腾出位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亡是一个人对社会的最后一次贡献。而且正因为生命列车有终点,我们才会只争朝夕,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享受生活的乐趣。

虽然在生物层面上让人类实现永生并不值得追求,但是在虚拟世界中实现精神的永生却有着重要的意义。那时,他们的肉体虽然已经消失,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在虚拟世界中,激励和慰藉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继续向前,不断延续着人类的文明。

好了,讲到这里,《脉络:小我与大势》这本书我们就介绍的差不多了。

本书编织了一幅经纬交错、瑰伟壮丽的人类文明画卷;它以时间为经,探讨历史、现在与未来;又以空间为纬,分析外在现实与内在人性。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参照,以及发展路径。

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说:“谁掌控了历史,谁就掌控了未来。”而掌控的关键就是形成自己的史观,排除那些无意义的历史噪声,找到最为核心的脉络,同时认识到人性中的弱点。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参透本质,看清世界的真相,在大势之下,找准小我的方向和发力点。

0 阅读:0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