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议员釜底抽薪,要废一份重要法案,让马科斯无法在南海为所欲为

海棠国际饭店 2025-05-01 13:03:30

5月12日,菲律宾将举行一场关键的中期选举,这次选举不仅仅是对现任政府的检验,它也可以看作是2028年总统大选的“前哨战”。这次选举对菲律宾未来三年的权力格局和政策走向至关重要,但就在这重要的节点上,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政府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中国身上,指责中国干预菲律宾的选举。

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公开表示,“有迹象表明,中方势力正在支持一场信息战,目标是干预菲律宾即将举行的选举”。然而,这些指控没有提供具体的证据,反而更加引发了公众的质疑。更令人不解的是,尽管菲律宾政府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但小马科斯总统却宣布将对所谓的外部干预展开进一步调查。

这种突然对中国发起指控的举动,其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政治算计?为何在关键时刻,菲政府没有专心准备选举,而是将舆论引导至外部干预的问题上呢?

菲律宾近期的政治局势的确复杂,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南海政策。一位名为弗朗西斯·托伦蒂诺的菲律宾参议员透露,在下个月的选举中,一些“亲华”候选人议员计划提出废除《海洋区域法案》。如果这些候选人成功当选并推动此提案,菲律宾在南海的法律基础将遭遇严峻挑战。具体来说,这项法案的废除将削弱菲律宾在南海主权争议中的立场,可能让菲律宾失去通过国内立法强化其南海权益主张的法理依据。

《海洋区域法案》本身就存在争议。这个法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裁决,而该裁决并未得到中国承认,并且国际上普遍认为该裁决不具备法理支持。菲律宾通过这一法案,试图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及相关海域划入菲律宾的海洋管辖范围,这无疑是菲律宾国内立法的一项激进扩张行为。在国际法上,这种做法一直受到质疑和反对。

如果《海洋区域法案》被废除,菲律宾将失去用国内法来支持国际诉求的依据,菲律宾在南海争议中的合法性也将遭到动摇。反过来,这可能会影响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合作。

小马科斯政府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南海争议的立场,正是吸引美国及西方阵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过去的两年里,菲律宾通过挑起南海争议,试图将这一议题作为与西方国家争取安全援助和经济合作的“筹码”。然而,一旦《海洋区域法案》废除,菲律宾在南海的议题将失去原有的正当性,这使得菲律宾政府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反对这一提案。

与此同时,菲律宾国内反对政府的声音也日益高涨。副总统莎拉与18名参议员一起提交了《外交政策透明法案》,要求公开与美国签署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细节。这一法案的通过,实质上是对小马科斯政府的南海政策和军事扩张策略的削弱,也为菲律宾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不仅如此,去年12月,棉兰老岛议会还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该地区不参与任何损害中菲关系的军事行动,并要求中央政府停止根据《海洋区域法案》在当地海域进行争议性执法。这一决议得到了杜特尔特家族的支持,意味着菲律宾的中央政府在处理南海争议时,正面临来自国内的挑战。

小马科斯政府目前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国内反对派的声音,还有经济上的压力。过去两年,菲律宾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菲律宾对华出口大幅下降,中资企业的撤离以及旅游业的萎缩,使得菲律宾经济受到了直接冲击。对外政策的激进化,让菲律宾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失去了重要的资源支持。

事实上,菲律宾对中国的过度对抗,已经将菲律宾推向了经济“悬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菲律宾如果继续在南海问题上坚持激进立场,可能将迎来更多经济上的不确定性。这种战略与小马科斯政府“以安全换发展”的承诺形成鲜明对比,实际上,菲律宾的经济困境与其南海政策的偏离,已经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

菲律宾的未来,取决于其能否摆脱外部势力的裹挟,尤其是能否实现南海政策的自主化与理性化。若无法实现这一转型,菲律宾将继续面临国内的分裂与战略上的巨大风险。而这场关于南海的博弈,不仅仅是关于领土的争夺,更是菲律宾未来几十年战略走向的关键节点。

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菲律宾的未来将进入一个新的博弈阶段,是否能找到更加平衡和理性的外交政策,避免国内外矛盾进一步加剧,将是对现政府最大的考验。

0 阅读:1

海棠国际饭店

简介:陪着我的国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