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到底“令”在哪里?聪明睿智的她才是真正的爽文大女主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5-15 14:10:26

有这样一位女子:在《还珠格格》里,她是温柔的令妃娘娘,一次次帮助小燕子和紫薇脱险;在《如懿传》里,她是可怜而危险的反派角色,为了争宠可以不择手段;在《延禧攻略》里,她是聪明而个性独立的女主角,一路成长为管理六宫的皇贵妃。那么,真实的令妃魏氏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历史会给我们一些答案。

初入宫廷

论及家庭背景,魏氏的出身在这官宦云集的紫禁城里着实算不上显赫。她出身正黄旗包衣,属上三旗包衣,即内务府包衣,主要服务于皇室宫禁事务。魏氏的祖父在雍正三年(1725)曾短暂地做过正二品总管内务府大臣(十一月任十二月卒),即内务府的最高官员,她父亲魏清泰(或魏佳•清泰)也曾为正五品内管领。可见,魏家在雍正初年已然跻身内务府中高级官员家庭,也积累了相当多的财产。然而,魏氏的祖父在去世后,被查出其任崇文门监督期间变卖抄没的物品出现了问题,需赔付相关费用共计银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二两三钱七分五厘。父债子偿,这笔巨额赔款就落在了清泰头上。于是,清泰将自家存款银一百一十两,以及除住房外的七处房产共一百八十二间半,还有在宛平等处的地产,全数变价入官,但仍未还清。而魏氏恰好就出生在这段时间。

雍正五年(1727),魏家迎来了一个新生的女婴。雍正十三年(1735),魏家仍欠的二千五百零九两终于奏请豁免。尽管现存史料中并未见有关魏氏入宫详情的明确记载,但根据清代宫廷拣选秀女的规则,这位小姑娘可能于乾隆初年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入宫为女子(女子,亦称宫女子,是清代宫女的通称,而不是后宫主位的位分等级之一)。

按例,清代选秀主要分挑选八旗秀女和挑选内务府三旗秀女两种。大致自清中期以来,八旗选秀每三年一次,由户部和八旗都统衙门办理。所有八旗旗分佐领下人之女,凡是符合秀女条件的,都要参加挑选。若秀女因生病等故不能参选,则于下届参选,被“撂牌”后方可由本家自行婚配。如果故意隐瞒需要参选的秀女,或将未经选看的秀女自行许配,相关众人都要受到严惩。

如果未被撂牌,八旗秀女面对的情形大致有三种:一是被选中为皇后或其他后宫主位,领赏回家准备,在规定的时间正式入宫开始宫廷生活;二是被指婚给近亲皇族,嫁与宗亲;三是“留牌”,也就是记下名字,之后参加复选,这在晚清更为常见。

挑选内务府秀女则与挑选八旗秀女不同,由内务府负责,每年一次。所有内务府佐领、管领下人之女,凡是符合秀女条件的,同样都要参选。内务府选秀主要为挑选宫女。宫女服役也有年龄限制,康熙十六年(1677)规定为三十岁出宫,雍正元年(1723)改为二十五岁。虽然已经过了彼时女子婚配的常规年龄,但在其他人眼里,宫里当过差的女子最懂礼仪规矩,所以也不愁婚嫁。而且个别热心皇帝还会为她们指婚,所指对象通常是中下级官员。在宫里当差时,还会有少数宫女被皇帝看中,得到后宫主位位分,魏氏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一生众多的御制诗中,有不少在追忆“白月光”孝贤皇后,其中《孝贤皇后陵酹酒》中有“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一句,诗下小注称“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所教养者,今并附地宫”。这可能是指魏氏曾作为宫女,侍奉孝贤皇后并“学规矩”。

但在乾隆十年(1745)之前,魏氏已是贵人。在娘家并不显赫、自己又无子嗣的情况下,入宫短短数年之间获封如此位分,可见魏氏所获恩宠应当不少。

晋升之路

乾隆十年(1745)正月,谕晋魏贵人为嫔。这一批晋位的还有已然病笃的贵妃高氏、娴妃辉发那拉氏(《清史稿》称乌拉那拉氏)、纯妃苏氏和愉嫔海氏,均升一级。在清中期宫廷中,贵人、常在、答应通常无册封典礼,且名号不译满语,主要称其原本的姓氏或皇上赏赐的美好字样。而在封妃、嫔时,才会获得有满文意译的“封号”,魏氏获得的封号为“令”。影视剧中多将其解释为《诗经·大雅》中《卷阿》一篇里的句子“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取“令”字美好之意。但实际上,魏氏封号的满语译文并非表示俊美、秀美的“giltukan”,而是表示聪明、睿智的“mergen”,或许也可从中看出乾隆对这位女子才智的欣赏。

在皇帝的赏识下,魏氏的“升职”也十分迅速。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孝贤皇后去世,乾隆皇帝十分悲痛。同年七月,谕晋贵妃辉发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同时晋位的还有嘉妃金氏、令嫔魏氏、舒嫔叶赫勒氏(叶赫那拉氏)和贵人陈氏(封号“婉”),皆升一级。次年四月,五位妃嫔的册封礼举行。自此,魏氏正式进入了她的令妃生涯,此时她年仅二十三岁。在作为令妃的十年里,魏氏先后诞育了一子二女。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皇七女生,即固伦和静公主。乾隆二十二年(1757)七月,皇十四子永璐生,未及册封而殇。乾隆二十三年(1758)七月,皇九女生,即和硕和恪公主。魏氏连续三年生育三个孩子,确实是劳苦功高,再度晋封也是理所当然的。

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一月,因为次年是乾隆五十岁生日,而再过一年又逢太后钮祜禄氏的七十岁寿辰,所以六宫再次集体晋封。令妃、庆嫔、颖嫔、贵人博尔济锦氏(孛儿只斤氏)同时晋封一级。十二月,册封礼举行,魏氏成为贵妃。此时,魏氏的位分仅次于潜邸旧人出身的皇后辉发那拉氏和皇贵妃苏氏,可见乾隆对她的重视。

随后,乾隆二十五年(1760)四月,皇贵妃苏氏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谥为“纯惠皇贵妃”。乾隆三十年(1765)闰二月,南巡的乾隆皇帝一行经过杭州时,皇后辉发那拉氏自行剪发,触怒龙颜。乾隆皇帝命人将其先送回京,禁足翊坤宫后殿“养病”。同年五月,谕晋令贵妃为皇贵妃,六月,册封礼举行。此次册封礼正使为保和殿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副使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弘谋(陈宏谋)。至此,魏氏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此时,皇后辉发那拉氏的四份册宝已经被收回销毁,自身禁足不能理事,所以后宫诸事的管理权实际上已经掌握在皇贵妃魏氏手中。从一介包衣秀女到执掌六宫的皇贵妃,魏氏用了不到三十年,而她彼时也不过三十九岁。乾隆三十一年(1766)五月,魏氏高龄产子,皇十七子永璘生,即和硕庆亲王。同年七月,皇后辉发那拉氏去世,乾隆下令其丧仪可照皇贵妃例办理,但实际上还有削减。

在作为皇贵妃执掌六宫十年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魏氏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谥为“令懿皇贵妃”,其中“令”字仍取其封号“mergen”;“懿”字译为“fujurungga”,是端庄、有风度之意。魏氏逝世后葬在了入宫后教养她的孝贤皇后身侧,即后世所称清裕陵,以待来日与乾隆皇帝合葬。

不幸的是,这份死后的清净也受到了搅扰。1928年,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陵墓被孙殿英派军队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掘,陵寝遭到严重破坏,随葬珍宝被洗劫一空。清东陵被盗后不久,彼时避居天津的溥仪派载泽等人到东陵重殓尸骨。令人惊讶的是,裕陵地宫内埋葬的六人中,有五人都成了一堆散骨,唯独有一具尸体完整,皮肉俱存,面目如生,而这就是魏氏。关于魏氏为何尸身不腐,近一百年来存在各种猜测,其中普遍的说法是认为她身体内可能含有某种有毒物质。但是,在1975年重新清理裕陵地宫时,这具单独安放的女尸同样也只剩一些遗骨了,其不腐缘由也成为未解之谜。

儿女助力

魏氏一生生育了六个孩子,其中四位长大成人,分别是固伦和静公主、和硕和恪公主、嘉庆皇帝顒琰,以及和硕庆亲王永璘,另有二子夭折。为皇家延绵子嗣无疑是一位后妃得以晋位的重要原因,何况魏氏的几位子女都十分受宠。

首先要讲的当然是日后的嘉庆皇帝顒琰。魏氏在世时,皇十五子永琰(此时尚未改名)即被秘密立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永琰被封为和硕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乾隆皇帝在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正式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于是,永琰改名顒琰,以区分于其他皇子。同时,他的生母令懿皇贵妃赠为孝仪皇后,灵位升袝奉先殿,安放在孝贤皇后之次,其家族获“承恩公”爵位,从此成为世家。在追晋皇后时,魏氏原有谥号中的“懿”与康熙的孝懿皇后重复,故改为“仪”,满语译为“yongsunggo”,意为有礼的。至此,在去世后二十年,魏氏正式走完了从包衣秀女到皇后的晋升之路,成为乾隆皇帝名义上的第三位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而魏氏的小儿子,同样也是乾隆最小的儿子,皇十七子永璘也曾享有荣华富贵。魏氏去世后,尚且年幼的永璘交由颖妃巴林氏抚养。乾隆五十四年(1789),永璘封贝勒。嘉庆四年(1799)正月,仁宗嘉庆皇帝亲政,永璘封惠郡王,不久改封庆郡王。同年,和珅伏诛,富丽奢华的十公主府也被没官,转赐给了这位新封的郡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三月,永璘病笃,嘉庆皇帝亲临探视,并命晋封其为庆亲王,但他还是很快病逝了,享年五十五岁,谥曰僖,故称庆僖亲王。

永璘死后,其子绵愍袭封郡王,道光十六年(1836)十月去世,谥曰良,故称庆良郡王。因绵愍无子承爵,故以乾隆皇八子永璇之孙、仪顺郡王绵志之子奕采为后,承袭郡王。但数年后,奕采因事夺爵,永璘第五子绵悌奉祀,但不久又因事降为镇国将军。道光二十九年(1849),绵悌去世,以永璘第六子绵性之子为后,是为晚清的重要人物之一奕劻。此时,原本赏赐给永璘的那座大宅子也已被内务府收回,并在道光三十年(1850)由咸丰皇帝赏赐给了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訢。咸丰二年(1852),奕訢迁居此处,这也就是如今什刹海边的恭王府博物馆所在。同年,咸丰皇帝将原属于琦善的宅邸赐予奕劻,是为如今的庆王府。

至于魏氏的两个女儿,就远没有她的儿子们长寿。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时年十五岁的皇七女封固伦和静公主,七月下嫁给超勇亲王策凌之孙拉旺多尔济。策凌,博尔济吉特氏,属蒙古喀尔喀部,娶康熙之女和硕纯悫(què)公主为妻,因屡有战功,被赐号“超勇”。拉旺多尔济是策凌长子成衮扎布的第七子,封世子后娶了公主。次年,成衮扎布去世,拉旺多尔济袭封喀尔喀亲王,并在日后同样屡立战功。不幸的是,成婚仅五年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在魏氏去世前不久,和静公主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岁。

乾隆三十六年(1772)十二月,时年十五岁的皇九女封和硕和恪公主,次年八月下嫁一等公乌雅兆惠之子札兰泰(可参考国历君往期推送乌雅兆惠)。但同样是成婚仅八年后,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一月,和恪公主早逝,年仅二十三岁。

从包衣秀女到孝仪皇后,这条路魏氏从生到死走了近六十年。从乾隆初年踏入紫禁城,成为年长自己十六岁的乾隆皇帝后宫中的一员,到去世后二十年,因为自己的儿子即将成为皇帝而获追赠,魏氏的这份“延禧攻略”里最重要的想必并非美貌,而是她的智慧。无论后世将她解读为狡诈狠毒的反派,还是个性独立的大女主,这都是她身上抹不掉的标志。就像她的封号一样,聪明睿智是她一生的注脚。

参考文献:

[1]唐邦治:《清皇室四谱》,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1923年。

[2]张政烺:《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3]徐广源:《裕陵地宫女尸之谜》,《紫禁城》1995年第2期,第44-46页。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帝起居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祁美琴:《清代内务府》,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年。

[6]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2021年。

[7]王冕森:《清代后妃杂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年。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作者:周思雁)

4 阅读: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