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是刘邦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
正因如此,功劳不大,才能一般的卢绾,得到了最高的荣誉和待遇。
然而,最终,卢绾居然也造反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爱”的朋友。
卢绾与刘邦,两人的父亲就是好朋友。(《汉书》用“相爱”形容二人关系)
巧的是,刘邦、卢绾,两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
两个小朋友出生的时候,两人的父亲一起祝贺。
两人从小一起读书,关系紧密。用《汉书》的描述,“又相爱也”!
刘邦曾经犯过事情,逃了出去,本来没有犯事的卢绾也跟随刘邦,可谓“患难真情”。
后来,跟随刘邦起兵的萧何、夏侯婴、樊哙等人,都算是“故交”,但卢绾,是唯一一个“相爱”的好朋友。
功劳不大,待遇最高。
刘邦起兵后,卢绾以宾客的身份跟从。
刘邦创业过程中,卢绾表现不多,主要就是“从击”,跟在刘邦身边而已。
唯一独当一面的功绩,就是配合刘贾“击临江王共尉”。
可以说,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
不过,卢绾得到的待遇一直最好。
刘邦入汉中时,卢绾做了将军,常侍中。刘邦还定三秦,与项羽相争时,卢绾又成了太尉,出入刘邦卧室,得到优厚的赏赐,“群臣莫敢望”。
受封为王。
在平定了燕王藏荼的叛乱后,刘邦决心让卢绾做燕王。
当然,刘邦也知道,凭卢绾的功劳,要“裂土封王”,实在难以服众。
因此,刘邦下诏,让大家一起商量商量,让大家选一个功劳大的人来做燕王。
群臣脑子都好使,当然知道刘邦是什么意思,纷纷表示:卢绾功劳最大,应该做燕王。
于是,卢绾被封了燕王。
封卢绾为燕王,表明:刘邦真的把卢绾看成了自己的亲兄弟!
刘邦时期的异姓王,或为项羽当年所封建,或为刘邦为对抗项羽而拉拢、扶植的将领。
等到击败项羽,刘邦铲除一个个异姓王后,各国都交给了刘家子孙。
比如:韩信做过的齐王、楚王,张耳做过的赵王,彭越做过的梁王,英布做过的九江王,他们的领地,后来都无一例外交给了刘家人来做。
燕王藏荼被灭后,燕王原本也是应该要刘家人来做的。
刘邦却非要让卢绾去做燕王,可见他是真的把卢绾看成自己的“家人”了。
如此,功劳远远小于萧何,甚至小于樊哙的藏荼,却以“功最多”,成了兄弟中唯一的王。
然而,这样的荣耀、地位,却恰是卢绾悲剧的开始。
造反之路。
不久,陈豨造反,卢绾奉命配合刘邦平叛。
一开始,卢绾是忠心为刘邦效力的。
陈豨派人找匈奴求援。卢绾得知,也派张胜出使匈奴,告诉匈奴:陈豨已经差不多败了,匈奴您这个时候就别掺和啦。
张胜到匈奴后,遇到了逃难于匈奴的,前燕王藏荼的儿子藏衍。
藏衍对张胜说“心里话”:您在燕国受到重用,是因为您熟悉匈奴的事情。燕国之所以还存在,是因为还有一些诸侯在造反。等到陈豨被平定了,刘邦肯定要收拾燕王,您也会成为俘虏。您不如暗中帮助陈豨,陈豨越难被平定,燕王的地位就越稳固,您的地位也越稳固。
张胜觉得有道理,遂私自劝匈奴出兵帮助陈豨。
卢绾察觉到不对劲,认为张胜已经叛了,遂上书灭张胜的族。
看来,卢绾确实也是忠于刘邦的。
然而,张胜回来后,巧舌如簧,居然说动了卢绾。
于是,卢绾居然派人与陈豨联络,暗中帮助陈豨,“欲令连兵毋决”。
当然,陈豨到底不是刘邦的对手,很快就被平定了。
陈豨的部将将卢绾和陈豨的那点“秘密”汇报了上去。
刘邦召卢绾来见,卢绾称病不来。
刘邦派人去迎接卢绾,并了解情况。
卢绾恐惧,对左右说:现在只有我和长沙王是异姓王。杀韩信、彭越,都是吕后干的。现在皇帝病了,吕后管起了事,一定也想铲除我!
于是,卢绾继续称病不去。卢绾左右逃走,将卢绾的话告诉了刘邦的使者。
刘邦闻讯,大怒:“绾果反”,让樊哙讨伐。
卢绾的造反也是奇了,真要打仗,也不敢打,只带千骑跑到长城附近,想等刘邦病好了再去请罪。
结果···刘邦驾崩了。
卢绾最后的期望也破灭了,只好逃到匈奴,一年后去世。
稀里糊涂。
卢绾的造反,可谓是稀里糊涂。
卢绾和其他的异姓王有本质的不同。
其他的异姓王,是刘邦迫于形势,被迫要封的。而他卢绾呢?如果刘邦真要铲除他,根本就没有必要封他为王!
结果,他听信了藏荼儿子的鬼话,被拖下水。
暗中帮助陈豨,更是稀里糊涂!
他常年跟随刘邦左右,也做过刘邦的太尉,自然知晓汉的实力。
陈豨哪里是刘邦的对手呢?就算他帮助陈豨,又怎么可能“连兵毋决“呢?
造反后,他只带千余骑逃到长城边,准备等刘邦病好了去谢罪。
由此来看,卢绾是真没有为造反做过什么准备,他也压根没有真心想要造反。
一个没有想造反的人,稀里糊涂就上了贼船,莫名其妙地造了反!
才不配位的悲剧。
卢绾的悲剧,正源于他的燕王之位。
因为有刘邦的特殊关系,他成了燕王。
然而,他驾驭不了这个位置。
当时,刘邦、吕后、诸侯王之间,关系非常复杂。
要处理好其中关系,并找到生存空间,并不容易。
不过,许多才能稍好者,都能找到夹缝中生存或全身而退的办法。
张耳的儿子张敖,赵王之位被废,但还是设法生存了下来,并得侯爵。
后来的齐王,本要被吕后所害,主动让出一些城市,得以保全下来。
如果能力稍强,卢绾即便保全不了燕王之位,也不至稀里糊涂走上他自己都知道不靠谱的“造反”之路。
卢绾驾驭不了这样的位置,因福得祸,令人唏嘘。
刘邦与卢绾“相爱”,给了卢绾超常的荣誉和地位。
然而,这样特殊的关照,却毁了“相爱”的二人。
卢绾,稀里糊涂造反,最后逃到匈奴,“为蛮夷所侵夺”,晚景凄凉。
刘邦,被最亲近的,或许他唯一一个真正信赖的朋友背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