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客户神操作:小单骗信任,货到港口挑毛病,义乌老板:只认现金

九号线人 2025-04-23 10:40:06

当印度客户阿米尔带着翻译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3088铺,指着货架上的圣诞装饰想用赊账方式下单时,陈老板指着玻璃上崭新的“Cash Only(只收现金)”贴纸用半生不熟的英语重复:“Nocredit,only cash!(不赊账,只收现金)”

这个场景在2025年春季广交会后频繁上演曾经以“全球赊账天堂”闻名的义乌商户们,正用最原始的现金交易,重构着跨境贸易的信任体系。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义乌商贸城的那些老板们,一个个都跟防贼似的,盯着外国客户?以前随便打个招呼,就能赊账的日子,早就没了。现在连印度的阿米尔这样的老客户,都得碰钉子。

这事儿得从2025年春季的广交会说起,当时有个印度采购商,以赊账方式,卷走了480万的圣诞装饰品,结果此人直接消失在了新德里那屎尿味之中。

从那以后,义乌商户们,突然集体患上“现金依赖症”,玻璃上的“Cash Only”贴纸比光伏板还亮眼。

这可不是义乌老板们小气,而是被现实逼得没办法。以前大家总说义乌是“全球赊账天堂”,靠的是几十年积累的人情信任。

不过这几年,全球供应链的情况老是不稳定,就跟经历了一趟又一趟的惊险之旅似的。现在欧洲那个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在罢工闹事儿;过几天灯塔国的重要代表又开始加征关税;

更厉害的是,印度的客户老是时不时地联系不上。商人们慢慢明白过来,赊账这种行为就好像把钱投进了钱塘江,只能干瞪着眼看着,那些钱跟着江水流走了,连个回音都没留下。

就拿2023年来说,义乌外贸进出口额增长了29.9%可背后是超过10%的坏账率,相当于每十单就有一单打水漂。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印度客户。近些年来,他们把“老赖”这种行为方式发挥到了顶点:一开始他们会下一些小订单,通过这样慢慢地获得信任;

接着却突然提出要赊账,等货物到达港口后,就开始不停地挑毛病,不是说颜色有点不一样,就是说尺寸有缺陷;最后货款被拖得就跟“烂尾楼”似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清。

印度政府不时会开展反倾销调查,在2023年10月,就对40家中国光伏企业进行了调查,其理由竟然是“有涉嫌逃避税收之嫌”。

这种环境下,哪个商户还敢,赊账呢?有个做圣诞装饰的老板算了一笔账:一单10万美元的生意,要是赊账,光利息和汇率损失,就能吃掉三成利润,还不如直接收现金来得实在。

现金交易,看似较为原始,其实乃是商户们在乱世之中所找到的一种生存法则。以前赊账凭借的是“人情担保”,而现在改为“真金白银”,反倒显得更加靠谱了。

现金交易,能够让商户立刻锁定利润,无需过多操心客户是否会跑路,亦不必担心政策突然发生突变。并且如今义乌正在推行跨境人民币支付,通过“义支付”便可直接进行结算,这样甚至连汇率方面的风险都得以省去了。

不过最讽刺的是,印度客户一边骂义乌老板“小气”一边又离不开这里的商品。他们总说“我们印度市场大得很”,可实际上80%的圣诞装饰品都来自义乌,价格比本土生产便宜60%。

有个德里的采购商偷偷跟我说,他们也想付现金,但印度银行效率低得吓人,开个信用证要半个月,等钱到账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现在很多印度客户开始用西联汇款,虽然手续费高,但至少能让义乌老板们松口。

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实实在在的金钱,总是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虚幻不实的承诺,更有分量。

但问题来了,当全球贸易越来越依赖现金这种原始手段时,是说明我们回到了过去,还是正在创造新的规则?

声明:本文图片、文章素材全部来源真实事件原创,本文不涉及任何偏颇观点,用中立态度客观事实描述事情本身。

参考信源:

《应对不确定性的创新密码 —— 来自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调研》-中国网新闻中心-2025-01-15

《印度对 40 家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 -出口退税资讯网-2023-10

《2023 年中国中小企业跨境支付趋势报告》-艾瑞咨询-2024-01

《防止印度客户拖欠货款: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与追讨方案》-催全球-2025-01-02

1 阅读:2917
评论列表
  • 雪夜 24
    2025-04-24 15:05

    阿三没有信誉可言[抠鼻][抠鼻][抠鼻]

  • 2025-04-24 19:06

    无论是跟谁做都钱到发货,没拖没欠最好[得瑟]

  • 2025-04-24 15:10

    和屎三做生意,现金是必须滴[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5-04-25 11:08

    阿三没有信誉可言,只有旺盛的性欲

  • 2025-04-25 08:50

    和别的做生意,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跟阿三嘛,先付钱再交货

  • 2025-04-25 11:27

    自己傻还坏人,明知印度人耍无赖还赊账,你赊一两次就算了赊10%?

  • 2025-04-25 09:59

    印度市场是大的很,但个体的购买力却弱得很,本来就赚不到几个钱,再被骗一骗,得不偿失,这种吹出来的所谓大市场不要也罢

  • 2025-04-25 10:58

    道理我都懂,你去和VIVO和小米说去啊[抠鼻]

  • 2025-04-25 12:48

    当信用没有信任,就像现在的日结一样,

  • 2025-04-25 14:13

    跟印度人打过交道的都知道 必须像防贼那样对待

  • 2025-04-25 11:15

    阿三就是条睡着的蛆,睡着时很恶心,醒了更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