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清远城区自驾游(七):飞霞山

鲁鲁阅览旅游 2024-12-08 03:48:28

离开飞来寺,再向前走,发现山脚下有登山口,还有指示牌,原来就是飞来寺北峡环线的起点。可惜今天来不及,现在下三点左右了,如果登山徒步环线,肯定在山上天黑,又没带手电,再加上是野路,万万不可。但如果反方向,先走山路,下山走栈道,天黑就没关系。

再向前走,是三岔路口,路边有介绍,向前还有四公里沿北江北岸的飞霞山栈道,尽头就是飞霞山。飞霞山是广东八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的第十九福地,本不在此次攻略之中。现在既然近在咫尺,为何不去观光呢?何况,飞来寺北峡环线已放弃,补充飞霞山一游何乐而不为。还有,清远的景点多以飞来为名,比如飞来湖、飞来寺、飞来峡、飞来岛,现在眼前又有个飞霞山,不打卡岂不完美。再说,沿江栈道是平路,不怕天黑,大不了累一点而已。

决定之后,大步流星向前徒步,基本不停留,不拍照,因为风景与刚刚大同小异。

一小时左右急行军,就到了飞霞山。没想到的是,这里还是风景区,要收门票,五十元包含上下山观光车费用,还可以坐观光车到飞来寺,返程少走了四公里。但是,从飞来寺徒步过来的游客少得可怜,大多数到了飞霞山也没进景区,而是当即徒步返程。一个如此偏僻地方,不见人影,何苦要收费呢?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到了,就进景区一探究竟吧。下次专程来也是来,那不是更浪费时间和精力吗?何况,虽然此次自驾游飞霞山不在攻略之中,但是,飞霞山景区重要景点飞霞古洞、藏霞古洞、锦霞禅院等在做攻略时已经明晓,误以为是飞来寺北峡环线路上的景点。来得早不如赶得巧,人生旅途大多时候要随缘。

更何况,飞霞山建筑群被誉为“小布拉达宫”,再怎么样也要一睹为快。

进了景区,走到观光车附近,一个美女工作人员说,十到十五分钟发车,再等几分钟。坐在观光车上寻思,根本就没几个人进景区,景区工作人员比游客还多,刚刚遇见几个游客还说是爬山上来的,没买门票,为什么要等呢?几分钟后,一艘游轮靠岸,上来了几十个游客,方才明白。原来,来飞霞山游玩以坐船为主,要么从江对岸摆渡,要么从清远坐游轮。

观光车沿着盘山公路跑了五公里左右,就到了终点,正是藏霞古洞景点。

藏霞古洞于密林幽谷之中建于清同治三年,云霞在此会经久不散,时隐时现,故而得名,过去是道士潜修之地。主要建筑有三仙殿、玉皇殿、灶君殿、水月宫、美真庐、报本祠等。

离开藏霞古洞沿水泥小公路随着人流向前走几百米,就是著名的飞霞古洞,所谓的“小布达拉宫”指的就是此洞。飞霞古洞位于飞来峡北岸黄牛坑山上,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场所,始建于1911年。飞霞古洞是全国为数不多、岭南地区最大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古建筑群,古洞内奉儒、释、道三教祖师及诸仙佛,建筑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周围古树参天,霞气缈缈,是清远市避暑胜地。站在观景台俯瞰,但见倚山而建的飞霞洞古建筑群气势巍峨,层层叠叠的楼台亭阁掩映在古木青山间,宛如世外桃源。但很可惜的是,不少古建筑屋顶都倒了,东倒西歪,间隔都有断壁残垣。国宝级的古建筑为何荒废了?又是谁在这深山里花费如此巨资建造布达拉宫般的豪华建筑群呢?带着疑问前后上下左右观光了一遍,所幸看到了介绍,原来是三水人麦清扬,道号长天,一位曾在南洋经商的富商。

由于经商接触到多钟教类,麦长天悟出无论何种教义,均为教化人心之用,因而终生未婚,旨在献身宗教乐善好施。据说麦长天一天驾船路过峡山伯公坑时,因水流湍急而停靠岸边,登岸小憩时遇见一个不小山龟,龟背上圈缩着一条大蛇沿着山谷缓缓向上爬行。其甚为惊诧,就驻船跟随龟蛇一路攀行三日三夜到如今的飞霞洞址下时,龟蛇隐藏而去。麦长天环观四周,见此地四面环山,只有一山溪流出,仰视见一洞天,实乃风水宝地。于是其便有了将来要在此兴建庙宇之心。麦长天五十一岁时辍商皈依道门,便开始了兴建之路。他不顾年事已高,不辞劳苦多次南下南洋,凭着经商积下的人脉,四处奔走游说,募集建洞观的善捐四十多万银元,加上自己经商所得,历时数年才建成了四进六层之飞霞洞。

那么,又为什么起名叫“飞霞”呢?这与飞霞洞创始人麦清扬和本地的风光特点有关。据说麦清扬在飞霞洞基本完工时,曾和手下一班人走上旁边独松峰顶上,边欣赏边思考起名的问题。这时刚好雨过天晴,一团团霞雾从山谷升起,殿宇上空云蒸霞蔚,非常壮观。看到此情此景,麦清扬猛然联想到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于是,他马上决定从第一句找出“飞霞”二字作为洞名,再用第二句“长天”二字作为自己的道号。就这样,这个洞就叫飞霞洞,而他自己的道号就叫长天了。

清远一位文史研究者说,这里建成后,在此修道、养老的居士高峰时超过千人。这里应该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养老院。当年,南番顺一带有不少妇女年轻时靠种桑养蚕和缫丝,一般都略有积蓄。她们捐出约一百银元加入飞霞洞,在退休时便可到那里养老。生活无着的穷人也可到飞霞洞当杂役,年纪大了便可在洞内颐养天年。麦长天就是靠这些办法集资和招募劳动力,只花了约十年时间,便在原来飞霞洞的基础上于山岭间建起了飞霞洞古建筑群。

俯瞰着荒废的古建筑群,很难想象此地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乱时期居然是民间最大的养老院,千人之多在深山生活,那是一个怎能样的人间群落啊!如今除了游客观光,这一大片曾经岭南最高档的民间建筑群根本见不到几个人影,连道士都不多见。也许,是交通的原因,现在没有公路直达。而当年水路直达,最好的交通条件,因此红火兴旺。

得知洞后还有长天塔,是麦长天道长长眠之地,因此兴匆匆出月亮门向后山山走。刚走几十米,遇到一个年轻小伙子,交谈起来。他是当地人,今天中午从白庙村登山,徒步北峡环线十五公里。据他说,昨天他也攀爬了太和古洞的环线,跟北峡环线比起来,太和古洞环线要轻松许多。跟小伙子告别后,心想,年轻就是好,太和古洞环线对他来说居然是小KS。

飞霞古洞后山还有凤凰楼和长天塔等景点。从凤凰楼到长天塔山路两边是几十亩荒废的菜园,当年在此修行人的菜园。走在山路上,似乎还有一群人在劳作。自长天塔观光下来后,在飞霞古洞又走小路观光三霞中的最后一霞锦霞禅院。锦霞禅院位于飞霞、藏霞两洞下方之间,与飞霞、藏霞鼎足而立。它的前身叫“壶天少驻”,系麦长天建飞霞洞时的暂住之所。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光锦霞禅院,匆匆路过,要赶观光车。还好,赶到最后一班观光车。

观光车只送到飞来寺,到白庙村三公里又一次徒步,此时天已大黑。

北江上游轮来来往往,渔船星光点点,走着走着总是想起在飞霞山隐居的麦长天道长。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也是一次修行。那么,对于麦长天道长来说,他的前半生行商东南亚赚了几代人都用不完的巨款,结果这巨款后半生全都用在荒山野岭修建豪华隐居之所,有何意义呢?他这一生到底是一次旅行还是一次修行呢?在那个年代,如果换了别人,大有可能风光回乡买田起屋,然后三妻四妾,享受人间荣华富贵,子孙满堂,家族兴旺。

麦长天道长真是个神奇的人物,这次观光太匆忙,下次还要来认真调研和揣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