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国家20亿,向洋人下跪,改儿子国籍?"乒坛传奇"邓亚萍用行动破谣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4-09-23 02:06:58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乒乓球领域中,邓亚萍是永远绕不开的一个里程碑式人物。

她两次参加奥运会,夺得了4枚金牌,整个职业生涯中获得过18次冠军。

这样的履历,到今天都让人望尘莫及,她是家喻户晓的乒乓球运动员,也是一代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然而,邓亚萍离开乒坛之后,光环渐散,身上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退役后,邓亚萍究竟经历了什么?她现状又如何了?

一米五的乒坛女王

邓亚萍的父亲邓大松是河南乒乓球省队的队员,虽然没有进入国家队,但在乒乓球强劲的中国,省队队员实力也不俗。

刚过5岁,邓亚萍就开始跟着父亲打乒乓球。

邓大松对她的要求很严格,他希望女儿能替他完成未竟的梦想——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

在父亲的引导下,邓亚萍对乒乓球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还没有乒乓球台子高起,邓亚萍就每天练球,在训练中,她从不喊苦喊累。

付出加上天赋,使得邓亚萍很快有了成绩。

8岁那年,她已经打遍同龄人无敌手。

邓大松想让她进入河南省队,但当时的教练并不看好她,邓亚萍落选了。

小小的一次挫折并没有让父女俩放弃,他们更加刻苦地训练,终于在10岁那年入选了省队。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邓亚萍的身高似乎停滞了。

她比同龄的队友都要矮一截,这使得她在队里受到的关注并不多。

乒乓球虽然是一种对抗性相对较弱的体育运动,但身高和体力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弥补身高上的差距,邓亚萍训练得更为刻苦。

邓大松告诉她:“你个子比别人矮,别人跑一步的距离,你得跑两步,要跑得快!”

邓亚萍开始针对性地训练速度和技巧,她在腿上和手腕上绑上沙袋,负重训练。

200个球一筐的乒乓球,邓亚萍一次训练要打完几十框。

一天的训练下来,她往往连运动鞋都湿透了。

高强度的训练锻炼了邓亚萍的速度、技巧以及对战能力,13岁时,她代表河南省队赢得了全国冠军。

也是在这一年,邓亚萍被选入了国家青年队。

在国家队中,高手云集,个个都是乒乓球天才,邓亚萍还是不被看好。

但她有自己的节奏。

每天负重30斤跑步、不断地找人训练,一年下来,邓亚萍打败了大多数青年队队员。

16岁那年,她正式入选国家队,开始了乒坛的称霸之路。

1992年和1996年的奥运会上,邓亚萍作为中国队主力队员,一举夺得了女子单人、女子双打4枚金牌。

加上其他世界性比赛,邓亚萍整个运动生涯中,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

小个子邓亚萍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她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也被很多人关注着。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毫不掩饰自己对邓亚萍的欣赏,曾多次在国际场合上夸赞邓亚萍创造的奇迹。

邓亚萍成了中国乒乓球的又一块金字招牌,她还是北京申奥的主要运动员之一。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正处在热度顶峰的邓亚萍会果断选择退役。

在获得第二次奥运金牌后,邓亚萍逐渐淡出了国家队,1998年,她离开了奋斗了14年的乒乓球赛场。

她的体育明星光环随着时间开始逐渐消散,但她在人生路上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不断攀登人生高峰的邓亚萍

在退役之前,邓亚萍就考虑好了将来的方向——她要继续念书。

为了打乒乓球,邓亚萍的学历一直停在小学3年级,她将自己的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乒乓球。

其实,就算不再提升学历,国家也会给她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安度余生。

但邓亚萍的目标更加远大。

1997年她进入国际奥委会工作,一个委员会里的运动员中,只有她不会英语,需要带翻译。

这让邓亚萍感到压力倍增,她不能让国家跟着自己丢人——“我代表着13亿中国人”

在有了退役的想法后,她第一个念头就是继续提升学历,家人和国家队的领导都很支持她的想法。

最终,邓亚萍进入了清华大学外语系。

上学的第一天,任课老师来摸她的底,想了解她的英语水平。

邓亚萍艰难地在纸上默写出26个字母,有的大小写还写错了,看着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她羞愧地对老师说:

“虽然现在我只会几个字母,但我一定努力学习,跟上同学们的进度。”

说到做到,邓亚萍拿出练乒乓球的毅力,从最简单的单词开始学起,每天保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多年来打乒乓球的经历,让邓亚萍习惯于拼搏,她总是直面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迈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因为学习压力,邓亚萍的视力下降得很厉害,头发也大把大把地掉。

但这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跟上学习进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邓亚萍的拼搏下,她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了,还得到了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的机会。

这样的成就对普通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一个连26个字母都几乎认不全的人,不仅能跟上清华的课程,还能去英国顶尖学府深造!

不仅如此,在英国待了8年后,邓亚萍成功获得了剑桥的博士学位。

在剑桥建校800年的历程中,邓亚萍是首个获得博士学位的顶尖运动员,足以在剑桥校史上留下一笔。

这样的传奇经历,让邓亚萍几乎成了一代人心目中神一样的存在。

回国后,邓亚萍进入了《人民日报》工作。

她的身份已经彻底转变,从一个只会打球的运动员,成为在其他领域闪闪发光的社会名人。

跟运动赛场不同,步入社会要面对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邓亚萍拿出一贯的拼劲,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

然而,一些不好的谣言逐渐喧嚣起来,让邓亚萍曾经的光辉蒙上了一层阴影。

谣言与中伤

从剑桥毕业回国后,邓亚萍曾遭遇过广大网友的谩骂与侮辱。

一切都源于一张照片。

在照片上,穿着学士服的邓亚萍,正在向一个着装疑似教皇的人下跪。

这张照片在国内传播甚广,与之搭配的往往是“乒乓女皇跪教皇”一类极具煽动性的标题。

大家一看这个标题,都等不及多想,嘲讽和谩骂的文字就发了出来:

“跪舔洋人不要脸!”“跪天跪地跪父母,怎么能跪外国鬼子?”“一个失去信仰的民族就会出现这样的事!”……

对此,邓亚萍一直保持沉默,任由越来越多的脏水将她的好名声淹没。

直到2018年,邓亚萍剑桥毕业十周年纪念日,她才正面澄清了这件事。

那张照片的实际场景是,她正在按照剑桥的传统,领取博士学位证,坐着的老年男性是剑桥的校长,并不是什么教皇。

不仅是邓亚萍,所有同期毕业的剑桥学生,都要接受这个仪式。

邓亚萍作为热度很高的前运动员,她的影响力非常大,被别有用心的人误导为跪拜教皇,用心险恶。

向来都是谣言跑得快,辟谣无人知,邓亚萍时隔10年才辟谣,很多人将永远被谣言蒙蔽。

这种人身攻击对邓亚萍而言,不过是身外之物,真正关系到她的,是后面两个更为恶劣的传闻。

其一是关于邓亚萍败光国家20亿资产的事件。

邓亚萍进入《人民日报》后,受到重用。

当时《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联合打造了一款国家媒体级搜索引擎,邓亚萍被选为主要负责人。

她出任即刻搜索总经理,带领200多人的团队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短短2年后,即刻搜索就宣告失败并入了盘古搜索,原公司的20亿资产不翼而飞。

邓亚萍再一次处在了风口浪尖,她被认为是主要责任人,浪费了纳税人的20亿。

对此,邓亚萍依旧保持沉默,这件事情也很难说清楚其中的是非。

另一件让邓亚萍深陷舆论的事情,关乎她的丈夫和儿子。

邓亚萍的丈夫曾经也是乒乓球运动员,他们在各自退役后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儿子林瀚铭出生在法国,这让很多人误认为他的国籍是法国。

邓亚萍是国家培养出来的顶尖运动员,人们无法接受她的儿子改换国籍,成了法国人。

对此,邓亚萍也是沉默了很多年,才终于晒出了自己和儿子的护照——上面赫然标注着中国。

如今,邓亚萍卸下了身上所有的职务,她偶尔出现在公众面前,也是应邀参加慈善晚会或者出席演讲。

作为一名曾经为国争光的运动员,邓亚萍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既有励志的夺冠时刻,也有遭到质疑的阴影瞬间。

无论如何,我们评价一个知名人物时,还是应该多看看励志的部分,这才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毕竟世界上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追逐光明积极向前,也算不枉此生了。

参考新闻

澎湃新闻《邓亚萍:离开“国家队”》

清华大学官网《邓亚萍: 从世界冠军到奥组委官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