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山:这只飞禽野味堪称加班必备零食,吃一口,精神一整宿亶爰山往东三百里,有一座山,名为基山。山的南面玉石矿产丰富,山的北面黄金资源丰富,山上生长着千奇百怪的树木。山林间,经常有一种名为猼訑[bó shī]的野兽出没觅食。猼訑的眼睛长在后背上,头上有四只耳朵,身体长得像羊,屁股后面拖着九条尾巴。人如果佩戴猼訑皮毛织成的针织品,胆子就会变得很大,无所畏惧。树林里栖息着一种名为鏛敷[chǎng fū]的怪鸟,鏛敷外形像鸡,但却长着六只爪子,后背上则有三个翅膀。鏛敷肉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人吃了会因为过于兴奋而睡不着觉。
山海小档案:基山算的上物产比较丰富的一座山了,富含玉石和黄金。山上有两种异兽,一个是飞禽,一个是走兽,商业价值都很大。九尾四耳的猼訑皮毛,具有壮胆的功效,如果做成装饰品装备在军队里,那战斗力简直难以估量。三首六目的鏛敷鸟,则明显是资本家的最爱,混在员工餐里,表面上是给员工加了个鸡腿,实际上却能让员工无限996,不知疲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文: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ó shī],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鏛敷[chǎng fū],食之无卧。
声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山海经》是一本关于我国古代山川地理河流的百科全书。就山海经的内容而言,也有人将《山海经》戏称为《山珍海味经》或《古代旅游食宿指南》。经学者研究,《山海经》不是一时、一人所作,而是从先秦到秦汉,经过各个时代不知名作者的编写补录形成的文集。从古至今,对于《山海经》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关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今天市面上主流的《山海经》版本,是经过西汉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整理,晋朝风水大师郭璞做注而成。《山海经》以中原一带为中心,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次勾勒出当时九州之内的山川地理情况。现代版本的《山海经》,共有文章十八篇,内容涉及五花八门,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本文以市面上通行的《山海经》版本原文为依据,在原文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上小编自己的理解,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个人主观性比较强,再加上个人学识有限,肯定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如有争议,以读者为准,小编虚心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