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美国军队的强大和武器的先进,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军实战经验以及相关宣传的塑造。然而,近年的诸多事件彻底颠覆了这种认知,让不少人意识到美国武器并非完美无缺,甚至存在夸大宣传和数据造假的情况。最近美国叫停下一代洲际导弹研发更是出乎意料,令一些中国人感到困惑不解。
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于2月11日叫停了“哨兵”洲际导弹(LGM-35A)的研发,取消了原型弹生产许可。原因是该导弹部署设施建设项目严重超支,高达1400亿美元,比计划预算超出80%。美军打算采用竞争招标的方式建设相关设施,不再由诺格公司独家承建。
表面上看,美国重新招标战略核导弹建设方合情合理,但考虑到美国政坛的党派斗争和复杂的利益关系,这次招标恐怕旷日持久。毕竟,这关系到美国核战略的基石——战略核导弹。如果消息属实,“哨兵”导弹的研发将严重受阻,美军下一代陆基战略核导弹的服役时间必然大幅推迟。美国公布最新型“哨兵”导弹的消息,让中国方面一时有些难以应对,没有直接回应。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现役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在技术和战术层面,与这款美军新型导弹是直接竞争对手,所以需要谨慎评估。
中国科学家密切关注美国导弹研发进展,期待了解其最终成果。然而,美国突然宣布暂停项目,这出乎意料,如同当头一棒。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依赖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发的“民兵”导弹及其改进型号作为洲际弹道导弹的核弹头投射载具,这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了,服役时间超过六十年。虽然核弹头更新换代多次,但老旧的导弹发射装置却始终沿用至今,每年都需要巨额资金维护这些“冷战遗产”。 正是由于这些高昂的维护成本,美国空军才于2014年启动了“哨兵”项目。
美国历来习惯于在新一代武器装备服役后,迅速超越其他国家同类产品。因此,“哨兵”导弹性能惊人,射程超过1.3万公里,命中精度优于120米,可配备多弹头,还能搭载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如果这些都能实现,“哨兵”导弹将显著缩小美国与中国在弹道导弹技术上的差距。面对美国新型“哨兵”导弹,中国密切关注其发展。早在2019年,“哨兵”导弹尚未完全公开之际,中国便已提前在阅兵式上展示尚未正式服役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以此宣示中国强大的战略核威慑能力,力求达到与美国“战略平衡”,维持中美之间的核均势。如今,中国东风41导弹已部署到位,新型东风51导弹也即将问世,而美国“哨兵”导弹却因发射井不足而受限。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哨兵”导弹项目,究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张声势的“烟雾弹”?甚至有国内网络舆论认为,“哨兵”项目是用来迷惑中国的假象,美国真正的当务之急是延长“民兵3”导弹的服役寿命。
问题的根源不在中国,而是美国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导致了这种想法的出现。去年底,中国公布六代机消息后,美国五角大楼一片混乱。 虽然美国提出第五代战机的概念和标准,F22也问世已久,其航空实力毋庸置疑,但面对中国六代机的消息,美国公布的下一代空战系统(NGAD)相关数据,其权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美国在NGAD项目因经费超支而叫停之际,其先进战机研发却进展缓慢,形成强烈反差。 中国适时公布两款六代机,令国际社会震惊:美国还在纸上谈兵,中国却已造出实机。 此外,一些美国武器的真实性能曝光后,其先前宣传的“神话”也随之破灭。F22的实际升力系数低于宣传的2.0,但歼-20正在努力追赶这一指标。 同样,F22的F119发动机推重比也未达到宣传的10,而中国的涡扇-15发动机则已成功突破了这一数值。美国曾爆出潜艇特种钢造假和F22战机作战半径夸大其词的丑闻。如今,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洲际导弹这种国家战略武器上,令中国民众和科研人员感到震惊和疑惑。
冷战结束后二十多年,美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和科研氛围普遍转向轻理论、重概念的“务虚”方向,与冷战时期务实的作风截然不同。这反映出美国军方内部腐败严重,创新能力也大幅下降,最终导致中国在某些领域意外超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