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登记数创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再不刺激婚育,人口神仙难救

大罗财经 2025-02-15 23:44:16

2024年,是国内新生人口少见增长的一年,但却是结婚登记数有记录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年;新生人口和结婚登记数据之间的背离,意味着国内人口结构性的巨大矛盾,从长期来看,这可能是最大的危机,且没有之一。

2月9日,民政部发布历年结婚人数登记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登记结婚人数为610万对,同比下跌20.5%,这是1996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这个数字刷新历史新低,考虑到结婚才能够生育,如果继续带入当下的总和生育率1.0左右,那么理论上这610万对新婚夫妇,在不考虑二婚等因素的情况下,最多也就只有610万新生儿。

更进一步,考虑到我国14亿人口的庞大基数,如此低的结婚对数,也意味着当下的人口问题,不仅仅是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传统伦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人口,才是未来的最大危机。

结婚有趋势,离婚同样也有趋势。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此前一年,也就是2023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还有768万对,办理离婚登记259.3万对,对比之下,全国结婚登记数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了20.5%,而离婚登记则增加了2.8万对,上升了约1.1%。

这个数据放在人口学界,恐怕也是史无前例的。即使是在2020年,因为新冠病毒的原因,结婚登记数也仅仅下降了12.2%。

横向对比来看,去年我国的结婚登记数还不到2013年1347万对的一半,如果这种趋势延续下去,其人口的危机最终可能会危及到整个宏观经济。

毕竟人口,才是经济的基石。

结婚和生育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是高度绑定的;而影响我国人口婚育观念的最大元凶,恐怕还是育儿教育成本乃至结婚成本的上涨。

一方面是结婚所需要的房子、彩礼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生育所需要的育儿、教育成本,在学历不断贬值的今天,也进一步冲击着国内家庭生育需求。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提高人们对结婚生子的兴趣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老龄化,让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紧迫;我国拥有14亿人口,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但人口老龄化速度是全球最快之一,我国出生率在过去数十年来持续下降,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探到了1.0左右,这意味着一个妇女终生只会生育一个孩子,这也让少子化问题显得更为严峻。

出生率下降,一方面是育儿成本和教育成本的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和曾经的计划生育密切相关,独生子女带来了更高的劳动参与率(父母可以外出务工),但也正因为独生子女,进一步提高了女性独生子女家庭对结婚的物质条件索求。

除了独生子女带来的结婚物质追求之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拉高的房价上涨,最终抬高了结婚的成本。

叠加上一代的婴儿潮,未来十年,我国预计将会有3亿国人进入退休年龄,这相当于整个美国总人口。

理论上,这三亿退休人员需要三亿新生人口来填补养老金的问题,但实际上,按照当下的新生人口预测,未来十年我国总新生人口,不足1亿人。

人口结构的断代,传统的养老家庭伦理必然会遭受冲击;而比起伦理冲击更大的,则是对老龄化社会“谁来养老”造成更大冲击。

结婚登记数下滑,人口结构断崖式萎缩,其背后的适婚年龄段人口基数持续缩减也是主因。

计划生育曾少生了数亿80后和90后,人口断代的基数非常明显。以80后为例,如今已经退出婚龄的80后年均出生2213万人,且这还是计划生育后的结果。

但与之相对应的00后开始进入婚龄时,年均出生只有1631万人,形成了“进少退多”的剪刀差。此外,在计划生育的影响之下,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也加剧了婚姻匹配难度。

2020年,我国适婚男性要比女性多1752万人,最终这导致了一部分男性因为性别比失衡和经济问题,也被迫“失婚”。

人口结构的断崖式萎缩,适婚年龄总人口的减少,让结婚人数不可避免的下滑,最重要的是,这会形成一个蝴蝶效应,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少,新生人口也会螺旋式下跌,趋势难以阻挡。

此外今天的年轻人还背负就业压力、收入预期下滑,这些因素也让年轻人推迟婚姻,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更是成为婚姻的“拦路虎”,如果没有几代人的支持,购房对年轻人来说也几乎遥不可及。

另外彩礼和婚礼的成本,也进一步抑制了年轻人的婚姻意愿。

人口为什么会成为未来的最大危机?

因为劳动力供给会持续萎缩,减少人口带来的消费下降,又会进一步强化这个趋势。

过去我们依赖人口红利带来的低成本劳动力制造业如今也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随着关税叠加的不确定性影响,制造业外迁加速,也倒逼我国经济向技术密集型升级,尽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以填补部分劳动力缺口。

但失去的消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却无法填补。

除此之外,人口的下滑也将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形成直面冲击。2024年,我国商品房销量已经跌至2009年的水平(9.7亿平方米)。

2009年的水平是什么概念?当时我国二线城市的房价还只有几千元一平方米,是妥妥的“白菜价”,但今天我国的商品房销量已经跌至2009年同期水平,但房价却相对仍然坚挺。

房地产下行,让三四线城市的房产投资价值进一步流失,和房地产深度绑定的家电、装修等关联行业也必然会同步衰退。

最终,这又冲击到了宏观经济。

一切都和人口密切相关,养老也不例外。

我国人口结构呈现一个典型的少子化和老龄化形成的“倒金字塔”人口结构,养老金收支压力剧增,当前劳动人口需要负担更多退休者,而未来的劳动力减少,则只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延迟退休,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二个则是提高缴费比例,今天我们也看到了。

这些,都是后果和成本。

如果人口是未来的最大危机,那么当下我们需要做的,就算是刺激婚育。2024年,我们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体系的若干措施》,通过降低育儿成本、完善托育服务等措施提高生育意愿。

未来,我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延伸至婚姻方面。例如抑制高彩礼、提供住房补贴、创造更多年轻人相亲机会等等。

按照今天结婚人数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只会继续下跌,这不是一个好消息;未来我国结婚对数可能会长期徘徊在600万对以下,新生儿数量也可能会跌破800万对。

这一趋势难挡,且具有不可逆性。如何在高龄少子化社会中维持经济活力以及代际之间的机会公平,可能还是一个长期课题。

眼下,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仍然还是要刺激婚育,这应该是一百年不动摇的基本国策。

end.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