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27岁丧父,还需肩负国家责任,他的痛如何安放?

史中阅灯火 2025-03-16 10:26:31

对于一个人而言,“丧父”是巨大的悲剧和最严重的打击,尤其是年少时期就失去父爱,这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无法释怀的痛楚,如果事情发生在普通人身上,20多岁就失去父亲,或许会让他萎靡不振,从此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但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处的位置也就不同,肩膀上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自然有一定差距,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只能尽力选择默默忍受,尽快释怀,不被悲伤情绪所左右,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领导人而言,他的情绪变化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

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就曾遭遇过这样的苦难,在他27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悲痛欲绝之余还需要肩负国家责任。

那么他的痛处究竟该如何安放,偌大一个国家,未来又将走向什么样的道路?

金正日的17年治国历程

从某些层面分析,朝鲜的最高领导人位置带有一定的继承性质,金正日的执政生涯是在父亲金日成去世之后才逐渐展开,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老一辈的铺垫,但金正日在上台的时候依然信心满满,内心之中踌躇满志,对这个国家的未来也充满希望。

从一开始的表现来看,金正日的抗压能力的确不俗,早在新老政权交替的时候,西方多数国家就朝鲜现状已经进行了预测,认为领导人的更替或许会让这个政权崩溃。

金正日在听说这些言论之后并没有对其进行评价,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所有人。

他的执政年代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创造了朝鲜历史上的奇迹,就连一向与之敌对的西方媒体也对金正日十分赞誉,美联社也曾评价金正日是“谜一般的领导人”。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评论,主要是因为金正日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性,且不说是国外,就连国内朝鲜民众也只在广播中听过一次金正日的讲话。

许多外国媒体纷纷表示,在朝鲜虽然能看到许多关于金正日参观军事基地,考察厂矿企业,以及出席各种活动的照片,但这只是证明举行活动的时候他本人在场,并且只存在静态的照片资料,至于相关的视频资料几乎没有出现过。

朝鲜本国民众所听到的声音音频资料,也仅限在本国播放,并没有在除了朝鲜以外的其他地方公开过。

言下之意,金正日这个朝鲜的国家领导人对于国内外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对于某些国外媒体来说,只知道朝鲜有这样一个领导人存在,具体的行事风格以及执政手段都不甚了解,本以为这样的领导者会疏远本国人民,但事实并非如此。

金正日身为国家主席,在朝鲜拥有诸多头衔,他早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要保持甚至超过父亲金日成的迹象,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拥护父亲金日成的基础上,毕竟金日成被称为“国家永远的主席”。

金正日作为他的继承人,也十分清楚,即使自己再大刀阔斧,也不能大肆改变父亲原有的路线。

所以在1994年金日成去世后,金正日忠实执行父亲原本推行的“先军政治”政策,主要强调将国家的资源和侧重点全部都放到军队建设上来,从而增强朝鲜的国防力量,这也是朝鲜建成世界上第五大规模军队的原因。

金正日上台之后,很快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的发展模式,比如在1998年对于朝鲜年轻官僚的任用,2002年关于经济管理措施的改善,市场的扩大和工资的改革等,甚至还学习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算是一种先进经验的借鉴。

金正日的多项举措对于朝鲜而言更像是一种伟大的尝试,并且是在有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所以很快取得了巨大成效,不过让朝鲜走向强大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008年,金正日因为中风而病倒,为了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儿子金正恩被定为接班人,与此同时还大力推行货币改革。

只可惜因为当时影响因素较多,这一政策遭遇失败,此后随着金正日病情的恶化,对于朝鲜政局的管理也越来越少。

从其对朝鲜的贡献和表现来看,金正日在国际上最辉煌的时刻大约是在2000年左右,甚至连一向敌对的韩国,也和朝鲜之间出现了友好访问。

突发事件与庞杂事务

自从金正日患病之后,身体状况一直不见好转,尽管朝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竭尽全力挽留这一位出色的领导人,但始终是无力回天,最终在2011年12月19日,金正日不幸逝世。

其实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前后,关于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已经被传了很多次,说句开玩笑的话,在某些媒体的报道中,金正日甚至已经“去世了好几次”,以至于当真正的噩耗传来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甚至连很多官方媒体也在核实。

但很快就看到了转自朝鲜中央通讯社的报道,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导人,最终因为过度劳累,在视察途中的列车上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心脏休克,抢救无效之后去世。

这个噩耗发生在2011年的年末节点上,这一年开年,中东北非就出现了动荡,夏天又爆发了欧债危机,秋天又出现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就连我国也出现了南海问题的争端,但朝鲜半岛却在金正日的领导之下异常平静,就连美国与韩国的联合军演也没有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发展。

金正日对于国际局势的变动毫不在意,他提出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国家的重点,将轻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路线,并从下半年开始奔赴很多国家,为朝鲜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

但这之前所做的种种,都伴随着金正日的去世而陷入停滞状态.....

对于即将接手领导人位置的金正恩来说,27岁的他不仅需要接受失去父亲的悲惨现实,还要面对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国家巨大的压力,虽然父亲给他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接受运转并不容易。

金正恩的困境

可喜可贺的是,在父亲金正日去世之后,金正恩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顺利接班,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国民在悲痛的情绪之中变得更加团结,甚至连官方媒体账号也号召全体国民“应当在金正恩同志的领导之下化悲愤为力量与勇气,克服眼前的困难”。

对于这种情况只能说是勇气可嘉,现实依旧残酷,年轻的金正恩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建立政治权威。

对于金正恩而言,要想在第一时间稳定朝鲜的政治局面,就必须破釜沉舟,大刀阔斧地改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确立自己的核心统治地位。

这一举措必须果断,也是将来自己的各种主张和措施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如果手中难以握紧权力,那么今后的主张将全都是纸上谈兵,这一点对于金正恩来说很难做到,毕竟他今年才20多岁,所需要面对的都是80多岁的政治老狐狸。

在朝鲜中央政治局的5位常委之中,三位超过80岁,对于金正恩而言十分棘手,也引出了他所需要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否能获得这些党内元老的支持。

当年金正日为了减少金正恩的压力,也曾从侧面提升妹妹的地位,以方便将来帮助哥哥开展工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与妹妹金敬姬地位同步抬升的还有她的丈夫张成泽,此人对于金正恩而言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金正恩还有可能面临改革的风险,要想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就不能一直延续父亲的老路,他需要提出全新的方略,尤其是在朝鲜高层依旧掌控政局的情况下,金正恩的新政策是否能面对未来几年潜在风险的冲击,也需要慎重考虑。

对于金正恩来说,朝鲜目前已经封闭了几十年,要想在这里实施全新的政策,不仅需要长时间的谋划和敢于落实的勇气,还需要对于风险的平衡能力。

尤其是在目前社会环境之下,一部分朝鲜的年轻人已经开始通过网络认识并了解世界,对自己生活的状态滋生了一定的情绪,这些都表明金正恩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且难以解决的。

总体来看,金正恩肩膀上的责任还很大,要想安放失去父亲的苦痛,就必须引导新时代的朝鲜走上正轨,变得更加强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