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匪头子黄八妹,找杜月笙要枪打鬼子,用美人计诱杀日军大佐

木艺人的历史 2024-11-19 16:10:46

上海女匪头子黄八妹,找杜月笙要枪打鬼子,用美人计诱杀日军大佐

世人皆知上海滩黑帮大亨杜月笙,却鲜有人知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有一位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女匪头子"找到他,只为讨要一批枪支弹药。那一天,杜月笙府上来了个衣衫褴褛的女乞丐,谁能想到,这竟是赫赫有名的"双枪黄八妹"?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曾经让法国驻沪总领事夫妇都吃尽苦头的女匪,后来竟成了淞沪地区除新四军外最大的抗日武装头目。她是如何从一个江湖女匪摇身一变,成为令日寇胆寒的抗日女英雄?又为何在抗战胜利后重操旧业,最终成为一个遗臭万年的逃亡之徒?

一、江湖往事:双枪女匪的崛起

1906年,黄八妹出生在金山卫裴弄乡扶王埭一个私盐贩子家庭。这里水网密布,是当时私盐贸易最为繁忙的水路之一。她的父亲黄老七靠着一条老旧木船在江南水道上来回穿梭,靠走私私盐为生。当时的私盐贸易受官府严格管控,稍有不慎就会被捕入狱。为了躲避盐警的追捕,黄老七常常在夜间行船,走那些偏僻的水道。

年幼的黄八妹跟随父亲在船上度过了童年时光。在这艰苦的环境中,她不但学会了驾船技术,更练就了一手出色的水上枪法。据传,黄八妹能够双手同时开枪,百发百中。这项技能后来成为她在江湖上立足的重要本钱。

1921年春天,一场意外改变了黄八妹的命运。当时她随父亲运送一批私盐,在经过苏州河支流时遭遇了另一伙私盐贩子的伏击。对方人多势众,想要抢夺黄家父女的货物。在混战中,黄八妹凭借着娴熟的枪法,击毙了对方数人,但自己的父亲却在这场冲突中不幸身亡。

父亲的死让黄八妹彻底改变。她接手了父亲的私盐生意,并逐渐组建起自己的帮派。与其他帮派不同,黄八妹专门收留那些生活困苦的妇女,教她们使用枪械,驾驶船只。短短数年间,她的势力就发展到了数十人。

1924年,黄八妹的名声在江湖上开始传开。她不再满足于私盐贸易,开始在长江口、黄浦江一带打劫过往商船。由于她率领的都是女性,常常能轻易混入商船,等到夜深人静时再动手抢劫。这种独特的作案手法,让当时的水上巡警也束手无策。

1927年春,一件轰动全上海的案件让黄八妹声名大噪。当时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夫妇乘坐游船出行,途经黄浦江时被黄八妹的人马劫持。这对外国夫妇被关押了整整三天,最终在各方势力的斡旋下才得以获释。这起案件不仅让黄八妹在江湖上站稳了脚跟,还让她与后来的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结下了一段特殊的情谊。

随后的几年里,黄八妹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她在江南水网地区建立了多个据点,手下人马增至近百人。她组建的水上帮派以纪律严明著称,对外号称"八妹水寨"。在她的率领下,这支以女性为主的帮派不断在长江下游地区制造事端,一度成为了当地官府的心腹大患。

二、转折时刻:从江湖女匪到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的铁蹄开始在中国大地上肆虐。起初,黄八妹对这场民族危机并未表现出太多关注,仍在江南水网地区继续其打家劫舍的勾当。然而,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爆发,将战火引至上海,直接改变了黄八妹的人生轨迹。

那是1932年1月底的一个夜晚,黄八妹的帮众在松江一带截获了一艘商船。当他们登船搜查时,发现船舱内竟藏有一批日军密探。这些日本特务正在为即将发动的一二八事变收集情报。当场就有两名日军密探被击毙,其余几人则被俘虏。从这些俘虏身上,黄八妹得知了日军即将在上海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消息。

这一发现让黄八妹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她立即派人将这个情报送到了上海地下抗日组织手中。很快,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在上海发动突然袭击。但由于事先得到消息,中国军队和民众有了一定准备,这为后来的抗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此,黄八妹开始将目标对准日本侵略者。她利用自己在水路上的优势,专门打击日军的物资运输线。1933年春,她率领手下伏击了一支日军运输队,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这些物资后来被她转交给了地下抗日组织。这一行动让她在抗日力量中获得了极高声誉。

1935年,黄八妹与新四军建立了联系。她利用自己熟悉水路的优势,多次为新四军运送物资,并为他们提供情报。同年冬天,她带领手下潜入日军控制区,炸毁了一座重要桥梁,阻断了日军的补给线路。这次行动让日军损失惨重,也让黄八妹在抗日队伍中进一步站稳了脚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黄八妹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她将原本的"八妹水寨"改组为抗日游击队,专门在长江下游地区袭扰日军。她的部队采用游击战术,利用复杂的水网地形,经常在夜间突袭日军据点,打完就跑,让日军疲于奔命。

1938年初,一场惊心动魄的行动让黄八妹声名大噪。当时日军在松江地区设立了一个重要指挥部,由一名大佐担任指挥官。黄八妹得知这名大佐有收集中国古董的爱好后,便假扮成文物商人接近他。在取得日军大佐信任后,她趁其不备,带领手下一举端掉了这个指挥部,并当场击毙了这名日军大佐。

这次行动不仅缴获了大量军事情报,还严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从此,黄八妹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日军的重要通缉名单上。日军多次派出精锐部队围剿她的队伍,却始终无功而返。在当地百姓中,关于黄八妹智斗日军的传说也越传越广。

三、危机四伏:与杜月笙的交锋

1939年初,黄八妹的抗日游击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日军加强了沿海封锁,她的部队弹药补给逐渐断绝。在这危急时刻,她想到了上海滩的"地下皇帝"杜月笙。当时的杜月笙表面上与日本人来往甚密,实则暗中支持抗日活动。

1939年2月的一个雨夜,黄八妹独自一人来到杜月笙位于上海法租界的公馆。为了避人耳目,她特意装扮成乞丐模样。当时杜月笙正在会客厅接待几位洋行买办,却被门外的一阵骚动打断。杜月笙的手下来报,说外面有个疯癫的乞丐女人,非要见杜老板不可。

起初,杜月笙并未在意。但当他听说那乞丐自称是"双枪黄八妹"时,立即让人将其带到后院偏房。十二年前那起法国领事夫妇被劫持事件,正是杜月笙出面调停的。当时的黄八妹年轻气盛,却也给足了杜月笙面子,最终没有伤害人质。

见面后,黄八妹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她需要一批枪支弹药用来对付日本人。杜月笙沉默许久,随后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想获得军火支持,黄八妹必须帮他完成一件事。原来,当时有一批重要的抗日情报需要送往重庆,但日军封锁严密,一般人根本无法通过。

黄八妹当即应允。三天后,她率领十几名心腹,装扮成渔民,驾着几条小渔船,趁着夜色出发。他们避开日军巡逻艇,通过自己熟悉的水路,成功将情报送出了上海。这批情报后来被证实对重庆政府制定军事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杜月笙信守承诺,通过自己的关系网,为黄八妹提供了一批军火。但他同时也警告黄八妹,日本特务已经渗透进了上海的各个角落,她必须十分小心。事实证明,杜月笙的警告非常及时。就在黄八妹离开上海的途中,确实遭遇了日本特务的伏击。

这次伏击虽然被黄八妹化险为夷,但也暴露了她与杜月笙之间的联系。日本特务机关开始严密监视杜月笙的一举一动。为了避免连累杜月笙,黄八妹此后再也没有直接与他联系,而是通过各种隐秘渠道保持着信息往来。

1940年春,杜月笙通过线人得知日军准备对黄八妹的队伍发动大规模"清剿"。他立即派人通知黄八妹,让她暂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就在日军大军压境的前一天,黄八妹带领部队撤离了原驻地。当日军赶到时,只找到一座空营地。这次及时的预警,让黄八妹的部队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

此后,杜月笙成为了黄八妹在上海最重要的靠山之一。他不仅为黄八妹提供军火支持,还经常通过自己的情报网络,为她提供日军动向。这种默契的合作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

四、英雄末路:重操旧业的悲剧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八妹的处境发生了巨大转变。她的抗日游击队本应该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支队伍最终被解散。失去了抗日这面大旗,黄八妹的势力迅速衰退。许多曾经追随她的手下纷纷离去,只剩下少数死忠分子仍然跟随在她身边。

1946年初,黄八妹在松江地区重操旧业,开始打劫过往商船。这一次,她的目标主要是那些从上海运往内地的纺织品和药材。当年2月,她率领剩余部众在黄浦江上拦截了一艘满载布匹的商船,这是她重返江湖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行动。

这次劫案引起了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局认为黄八妹利用抗战时期积累的影响力和武器,在和平时期继续为非作歹,必须严惩。1946年3月,国民政府派出了一支专门的缉私队,开始围剿黄八妹的残余势力。

然而,凭借着对水路的熟悉,黄八妹总能在关键时刻逃脱。1946年夏天,她甚至潜入上海市区,在一家茶楼中当众抢劫了一位香港商人。这起案件让上海警方颜面扫地,随后加大了对黄八妹的追捕力度。

1947年春,黄八妹的运气开始衰退。她的一个重要据点在苏州河畔被警方发现,大量武器弹药被缴获。更糟糕的是,她的几个亲信在这次行动中被捕,并向警方供出了其他窝点的位置。国民政府随即在江南各地展开了地毯式搜索。

此时的黄八妹已经今非昔比。她不得不经常更换藏身之处,有时甚至要躲在芦苇丛中度过整晚。曾经给她提供庇护的百姓,现在也因为害怕牵连而纷纷关闭了大门。就连她最后的几个手下,也在一次次的追捕中渐渐脱离。

1947年冬天,黄八妹在一次抢劫失败后仓皇逃窜,不得不躲入一座废弃的祠堂中。然而,当地的一个村民认出了她,并向警方报案。第二天黎明时分,大批警力包围了这座祠堂。在激烈的枪战中,黄八妹身中数弹,最终被当场击毙。

警方在她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了一本破旧的账本,记录着这些年来的劫掠所得。令人意外的是,在账本的最后几页,还保存着几份抗战时期她协助运送情报的记录。这些泛黄的纸页,成为了她最后的遗物。

当地百姓在得知黄八妹死讯后,议论纷纷。有人说她死不足惜,是咎由自取;也有人感叹她在抗战时期的功绩,惋惜她未能改邪归正。无论如何,这位曾经的"双枪女匪",最终还是倒在了自己熟悉的江南水乡,结束了她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五、历史评说:功过是非的争议

黄八妹的死讯传出后,关于她的评价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争议。1948年2月,上海《申报》刊登了一篇详细报道,回顾了这位"双枪女匪"的一生。报道中提到,在她生前缴获的物品中,发现了大量抗战时期的重要文件,其中包括她与新四军联络的密信,以及多份日军情报资料。

1949年,一位曾在新四军工作的老战士在回忆录中记载,黄八妹在1938年至1945年期间,至少为新四军提供了23次重要军事情报,其中包括日军在江南地区的兵力部署、军需物资储存点等关键信息。这些情报为新四军的多次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1950年代初期,松江地区的地方志修订工作中,收录了多位当地老人对黄八妹的回忆。据一位姓张的老船夫回忆,1944年冬天,日军在松江地区进行"清乡"行动时,黄八妹曾带领部下用渔船将数百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另有一位老街坊回忆,黄八妹经常将抢劫得来的粮食分给贫苦百姓。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黄八妹持否定态度。1960年代,一位退休的国民党警官在其著作中指出,黄八妹早期的劫掠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据统计,仅1928年到1931年间,她的团伙就在江南水域作案达百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大洋。

1980年代,随着史料的进一步整理,黄八妹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松江档案馆整理出了一批民国时期的司法档案,其中包含了多起与黄八妹有关的案件记录。这些档案显示,她在抗战前确实是一个凶名赫赫的江洋大盗,但在抗战爆发后,其劫掠对象几乎全部转向了日本人及汉奸。

199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黄八妹现象。有学者指出,她的经历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中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在军阀混战、列强入侵的背景下,许多人不得不通过非常手段谋生,而抗日战争的爆发则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2000年以来,关于黄八妹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历史学者通过对比各种史料,还原出了一个更为客观的黄八妹形象。这些研究表明,她既不是传说中的江湖侠女,也不是单纯的强盗头子,而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复杂人物。

2010年,松江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江南民间抗日力量"专题展览,其中专门设立了黄八妹展区。展览展出了她使用过的武器、文件等实物,以及相关的历史照片和档案资料。这次展览首次系统地展示了黄八妹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