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杀后,雍正如何处置他的妻女?手段十分残忍

木艺人的历史 2024-11-21 16:03:15

【引言】

雍正三年春,年羹尧在狱中接到了一道特殊的圣旨 - 白绫赐死。这位曾经的开国功臣,在临死前写下了一封血泪家书:"吾之死不足惜,只望皇上能善待吾之妻女..."然而,这份临终遗愿却未能如愿。当年羹尧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他可能想不到,等待他的家人的,将是怎样的命运。他的两位夫人、儿女,甚至连一直备受宠爱的妹妹,都难逃这场灭门之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雍正对年家赶尽杀绝?为何连年羹尧的亲妹妹,这位皇帝的妃子都未能幸免?这一切,还要从康熙末年说起...

【年羹尧的家族背景与显赫婚姻】

年羹尧出身并非寻常。其祖父年美,原本是明朝宫中的太监,在顺治年间投靠满清后,被编入镶黄旗。这段特殊的家族历史,为年羹尧日后的仕途发展埋下了伏笔。康熙二十年(1681年),年羹尧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小院落中。因家中有宦官背景,年幼时便能接触到不少宫廷秘闻,对朝廷规矩也比旁人更为熟稔。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年羹尧高中进士。这一年,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婚姻。其岳父便是当时声名显赫的纳兰性德。纳兰家族作为满洲正红旗世族,在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年羹尧与纳兰家的小姐成婚后,不仅获得了强大的政治靠山,更通过这门亲事与众多满洲贵族建立起了姻亲关系。

这桩婚事来之不易。据《清史稿》记载,当时纳兰性德本不愿将女儿嫁给出身宦官家族的年羹尧。但因胤禛的从中说合,这门亲事才得以促成。年羹尧与纳兰氏成婚后,夫妻感情甚笃。纳兰氏不仅温婉贤淑,更深谙官场之道,常在背后为夫君出谋划策。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纳兰氏不幸早逝。三年后,年羹尧再娶宗室辅国公苏燕之女为继室。这次婚姻的背后,依然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苏氏家族是满洲宗室中的显赫家族,与皇室关系密切。通过这次联姻,年羹尧不仅为自己铺就了更为稳固的仕途之路,更在满洲贵族圈中站稳了脚跟。

值得一提的是,年羹尧的妹妹也在此期间被选入宫中,成为了雍正府邸中的侧福晋。这一特殊的家族关系,让年羹尧与当时尚未登基的雍正之间建立起了更为亲密的联系。年家姐弟的显贵,一度让京城中的权贵们惊叹不已。

然而,这些显赫的婚姻关系,在日后年羹尧倒台时不仅没能成为他的护身符,反而成了压垮他全家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与满清权贵之间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最终都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之中。

【荣耀与地位的巅峰时期】

雍正即位后,年羹尧迎来了人生的最辉煌时期。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地区爆发大规模动乱。罗卜藏丹津率领部众反清,意图建立独立政权。这场叛乱来势汹汹,不仅威胁到西北边陲的安定,更关系到新登基的雍正皇帝的统治威信。

雍正选择了年羹尧担任钦差大臣,总督川陕等地军务。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命,因为此时的年羹尧手握二十二万大军,成为清朝开国以来掌握兵力最多的将领之一。年羹尧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他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战略,先是分兵三路,分别从甘肃、四川、青海三个方向包抄叛军。

在平定青海之战中,年羹尧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不仅善于用兵,更深谙羁縻之术。当时,罗卜藏丹津在青海拥有大量的支持者。年羹尧采取了怀柔政策,对投降的部落给予优厚待遇,这一举措极大地瓦解了叛军的力量。仅用半年时间,年羹尧就平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

战功赫赫的年羹尧随即被封为一等公,这是清朝汉臣中极少能获得的殊荣。除了爵位的提升,年羹尧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他不仅统领西北军务,更兼管民政,成为实际上的西北最高统帅。在京城,他的府邸规模不断扩大,甚至一度超过了其他王公贵族。

值得注意的是,年羹尧在这一时期还建立了庞大的幕僚班子。他的幕府中云集了大量人才,不仅有军事谋士,还有精通财政、民政的能臣。这支强大的班底为年羹尧处理政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也让他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又接连平定了甘肃、宁夏等地的动乱。每战必胜的战绩,让他在朝野上下声望达到顶峰。当时的军机处议事,但凡涉及西北军务,几乎都要征询年羹尧的意见。就连雍正在批阅奏折时,对年羹尧的建议也多予采纳。

然而,权势的巅峰往往也是危机的开端。随着年羹尧势力的不断膨胀,朝中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有大臣暗中上书,指出年羹尧独揽大权的隐患。加之年羹尧本人在处理政务时愈发专断,甚至有时不等朝廷旨意就擅自做主。这些举动,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权力的滥用与骄纵】

雍正二年末,年羹尧的专横跋扈已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在西北地区,他不仅设立了独立的军需司,更自行铸造货币,完全无视朝廷规制。这些货币上刻有"年家宝货"字样,在青海、甘肃等地广为流通。当地商贾为讨好年羹尧,甚至将这种货币称为"年帅钱"。

年羹尧的恣意妄为还体现在用人方面。他在西北地区任用官员时,往往不经朝廷批准,径自决定。其中最为显著的例子是,他将自己的亲信王进宝擢升为陕西巡抚,完全无视了常规的选官程序。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巨大争议。

更令朝廷震怒的是,年羹尧竟在军中推行"家法"。凡是军中将士犯错,不是按照朝廷军法处置,而是依照他私定的"家法"惩处。据《朱批奏折》记载,有一次他甚至将一名犯错的千总当场杖毙,事后才上报朝廷,完全无视了军法制度。

在军需物资方面,年羹尧的作为更是令人侧目。他在西北驻地建立了庞大的私人粮仓,储存了大量军需物资。这些物资名义上是为军队准备,实则成了他的私产。据统计,仅在甘肃一地,年羹尧私设的粮仓就多达十几处,储粮数量惊人。

年羹尧府上的排场也逐渐超越了分际。每当他在西安城中出行,前呼后拥,仪仗之盛极为罕见。他的府邸更是奢华无比,光是门前的青石板就铺了数里。府中设有专门的戏班,每日演戏助兴。这种奢靡之风,与当时雍正提倡的节俭之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年羹尧也显得越发独断专行。他不仅擅自更改税收政策,还干预地方司法。有一次,陕西某县发生命案,本应由地方官员依法处理。但年羹尧却派人直接将犯人押解到自己的府邸,私下判决。这种越权行为,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的权威。

雍正三年初,年羹尧的专横已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他竟然在未经朝廷允许的情况下,私自与西藏地方势力展开谈判,意图扩大自己在西北地区的影响力。这一举动,直接触及了朝廷对藏区的管辖权。

在军队调动方面,年羹尧也开始我行我素。他多次未经奏报,就擅自调动大规模军队。有一次,他甚至将驻扎在甘肃的一支军队调往四川,导致甘肃防务出现空虚。这种任意调兵遣将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清廷的军制。

【雍正的雷霆之怒】

雍正三年春,一纸密折彻底点燃了皇帝的怒火。这份由甘肃巡抚年美的奏折中,详细列举了年羹尧在西北的种种劣迹。年美虽是年羹尧的族弟,但他在奏折中直言不讳地揭露了年羹尧贪墨军饷、私设衙门、擅自征税等十六宗罪状。

雍正立即派出锦衣卫秘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年羹尧在陕西设立的私人钱庄多达数十家,每年非法获利达数十万两白银。更令人愤怒的是,这些钱庄竟然以高利贷的方式向军士放贷,甚至将军饷扣作利息。

随后,更多关于年羹尧的罪证被揭露。在青海平叛期间,他竟将朝廷拨付的军饷中饱私囊。据查,仅在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一役中,年羹尧就贪污军饷近百万两。他还以"抚恤"为名,强迫投降的青海部落向他进贡牛羊,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雍正在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下令逮捕年羹尧。为防止其在西北发动叛乱,朝廷采取了一个巧妙的策略:先以"议政大臣"的名义召他回京,等他离开军队后再动手。年羹尧果然中计,带着厚礼匆匆赶赴京城,想要解释辩白。

雍正三年三月,年羹尧刚进入北京城,就被锦衣卫包围拿下。当天,雍正便下令抄没其府邸。抄家结果令朝廷震惊:仅现银就有二百多万两,金银珠宝更是不计其数。府中还发现大量军机密档,其中包括一些未经奏报的秘密军令。

更令雍正震怒的是,在年羹尧的书房中发现了一份详细记录西北军事部署的密册。这份密册不仅记录了军队分布,还详细标注了各地防务虚实。如此机密文件,按规定应存放在军机处,年羹尧却私自携带,其用意令人生疑。

审讯过程中,年羹尧的罪行不断被揭露。他不仅在西北大肆聚敛钱财,还结交权贵,企图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网络。更有证据显示,他暗中收买了不少朝中大臣,试图打探朝廷机密。

雍正对年羹尧的背叛感到震怒。在一份密旨中,雍正写道:"年羹尧身为朕之心腹,不思报效,反致如此,实属罪该万死。"雍正认为,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已经构成了"谋逆"之罪。

三月十八日,雍正下令将年羹尧收监,同时派出大量密探,继续调查其在西北的罪行。调查结果显示,年羹尧在西北不仅建立了庞大的经济网络,更暗中培植了自己的亲信力量,几乎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体系。这种行为,在雍正看来无异于"裂土自立"。

【凄惨的结局】

雍正三年四月初,年羹尧的命运迎来了最后的转折。朝廷特设廷杖,在午门外对年羹尧进行公开处刑。这位曾经的一等公,此时已经被剥去所有官职爵位,身着囚服,跪在午门外的石阶上。廷杖之刑极其残酷,年羹尧在第三十杖时就已经昏厥。

但这仅仅是开始。雍正下令对年羹尧施以最严厉的狱刑。据狱卒记载,年羹尧被关入诏狱后,每日都要受到审讯。刑部官员采用了各种酷刑,逼迫他交代在西北的罪行。其中包括"夹棍"、"挂索"等极其残酷的刑具。

年羹尧的家族也未能幸免。朝廷下令抄没其全部家产,包括在各地的产业和庄园。他的子孙被发配边疆,终身不得回京。就连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家族,也受到了牵连。其中最惨的是他的女婿张廷璐,因牵涉此案被流放新疆。

雍正三年五月,朝廷在西北展开大规模清查。年羹尧的党羽纷纷落网,其中包括多位地方大员和军中将领。据统计,仅在陕西一地,就有超过三百名官员因此案被革职查办。年羹尧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网络,在短短数月内土崩瓦解。

六月,新的证据显示年羹尧在西北期间曾私通外敌。调查发现,他曾与准噶尔部落秘密往来,互通情报。这一发现让雍正震怒,立即下令加重审讯力度。在诏狱中,年羹尧被施以"锁拶"之刑,双手被铁锁贯穿,痛苦难耐。

七月,年羹尧终于支撑不住,在狱中咳血不止。狱医报告说他已经奄奄一息,但雍正仍不准停止审讯。每日清晨,刑部官员便开始新一轮的审讯,直到深夜才结束。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年羹尧依然不肯承认通敌叛国的罪名。

八月初,年羹尧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诏狱记录显示,他已经无法进食,只能靠喝些稀粥维持生命。但朝廷并未因此网开一面,反而加派人手看守,防止他自尽。在雍正看来,让年羹尧就这样死去,实在太便宜他了。

八月十五日,就在中秋佳节这天,年羹尧终于在诏狱中绝气身亡。他的尸体被曝晒于市场三日,以示众戒。死后,他的尸体甚至未能入葬,而是被抛弃在荒野之中。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一等公,最终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雍正三年九月,朝廷颁布谕旨,将年羹尧的死因定性为"恶贯满盈,咎由自取"。同时下令在各地衙门张贴告示,公布年羹尧的罪行,以儆效尤。自此,年羹尧这个名字成为了清朝官场上的一个警示。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