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追悼会四个“没想到”,华国锋罕见发怒,李讷:太遗憾了

文史风云 2025-01-11 21:04:21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全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9月18日,毛主席追悼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而就在追悼会上,发生了四个“想不到”的事件。

遗憾缺席

第一个“想不到”,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没有来。

后来李讷谈起这件事情,还连连说:“太遗憾了!”

为什么李讷不来?不是李讷不想,而是,她当时的身体条件不允许。

李讷从小体质就不好,容易生病。

在毛主席病重期间,她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这和她第一段婚姻的失败有关。

1971年,李讷与五七干校中认识的青年小徐,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没有奢华的仪式,只是在干校的环境里,和身边熟悉的同志们一起简单庆祝了一下。

然而,这段婚姻没能经得住时间和诸多问题的考验,两人选择了分居,而后办理了离婚手续,他们的孩子徐小宁归李讷抚养。

离婚后的李讷,带着年幼的孩子回到了北京,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之中。

但她仍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在病重的父亲身边。

而毛主席的去世,让李讷大受刺激,又一次病倒在床。

无奈之下,李讷只好缺席父亲的追悼会。

举国哀恸

第二个“想不到”,是当天送别的群众规模。

当日,天安门广场成为了汇聚悲痛与缅怀的海洋。

那场面之宏大、人数之众多,令人震撼且动容。

据当时的诸多记载以及亲历者的回忆,前来参加追悼会的群众规模难以确切统计,但可以确定的是,百万之众汇聚于此。

一眼望去,广场上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全是前来送别毛主席的人们。

从清晨开始,人们就从北京城的各个角落,甚至是周边更远的地方,怀着沉痛且急切的心情,朝着天安门广场的方向赶来。

临近追悼会开始,天安门广场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广场上,人们按照安排整齐地排列着,从近处一直延伸到极目远眺的远方,仿佛一片肃穆的黑色海洋,那是人们统一身着深色服装、佩戴黑纱的缘故。

当追悼会正式开始,整个现场陷入了极致的庄严肃穆之中。

默哀的三分钟里,偌大的天安门广场寂静得只能听到哀乐声在空中缓缓飘荡。

而百万群众,就那样静静地站立着,低头默哀。

默哀结束后,随着悼词的宣读,现场群众的悲痛情绪更是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不少人放声大哭,哭声此起彼伏,汇聚成了一片悲恸的声浪,冲破云霄。

许多人望着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那披着黑纱的巨幅遗像,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舍不得您走啊!”

不仅仅是天安门广场上这百万群众沉浸在悲痛之中。

彼时,全国各地也是一片哀伤的景象。

在工厂里,工人们停下了手中的机器,围站在一起,听着广播里传来的追悼会声音,默默流泪。

农村的田间地头,农民们放下农具,朝着北京的方向肃立默哀,不少人忍不住跪地痛哭。

校园里,学生们整齐地站在操场上,胸前佩戴着白花,脸上满是泪痕,听着哀乐,哭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送别故友

第三个“想不到”,是宋庆龄的出席。

宋庆龄在得知这一噩耗时,悲痛万分。

尽管当时她已83岁高龄,且身体衰弱、病痛缠身,但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往北京,送老友毛主席最后一程。

10日下午,宋庆龄回到北京,下榻北京饭店。

在随后的几天里,她三次参加遗体告别和守灵,每一次都怀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地凝视着毛主席的遗容,眼中饱含泪水,满是对这位伟大领袖的不舍与敬意。

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宋庆龄怀着悲痛的心情,在秘书杜述周的搀扶下来到了现场。

起初,她还能斜靠着杜述周勉力支撑,试图站立着参加追悼会,以表达对毛主席的敬重。

然而,她的身体实在太过虚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再也坚持不住,身体直往下坠。

于是众人急忙搬来一把椅子,让宋庆龄坐下。

就这样,宋庆龄成了毛主席追悼大会上唯一坐着与会的人。

宋庆龄与毛主席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就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共同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携手努力。

在毛主席领导下,宋庆龄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毛主席对宋庆龄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支持,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在共同的事业中不断加深。

如今,毛主席的离去让宋庆龄感到无比的悲痛和失落。

当悼词宣读时,宋庆龄悲痛欲绝,她用手帕不停地擦拭着眼泪,口中轻轻地念叨着,与毛主席诉说着最后的告别。

周围的群众看到宋庆龄如此悲痛,也都为之动容。

大家都知道宋庆龄与毛主席之间的深厚情谊,也都理解她此刻的心情。

整个天安门广场沉浸在一片悲痛的氛围中,人们的哭声、抽泣声交织在一起。

追悼会结束后,宋庆龄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地离开了现场。

在之后的日子里,宋庆龄多次回忆起毛主席,她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从未减退。

她曾在自己的手稿《追念毛主席》中,深情地追忆起与毛主席几次见面和谈话的经历,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

心存不轨

第四个“想不到”,是四人帮在追悼会上的发难。

在毛主席逝世后的政治局会议上,江青便开始捣乱,全然不顾场合与大局。

她无视众人的悲痛,在会上强行提出要讨论邓公的问题并开除其党籍,反复纠缠,全然不顾这是在商讨毛主席的讣告和悼词等重要事宜。

其目的就是为了扰乱会议议程,试图将局势引向对他们有利的方向。

好在大多数政治局成员,对其进行了抵制。

到了追悼会当天,王洪文虽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主持大会,但他在整个过程中态度敷衍,只是形式上的应付,心思完全不在对毛主席的缅怀上。

而是在观察着追悼会的程序和场面,以便为他们后续的阴谋活动寻找可乘之机。

江青则身着黑衣,看似悲痛,但难以掩饰焦虑和对权力的渴望。

她在会场上还试图与许世友套近乎,以缓解自己的尴尬。

但许世友对她的表演不予理睬,让她十分难堪。

而张春桥紧闭双眼,默不作声,姚文元则低着头翻看悼词文稿,他们的种种表现都显得极不自然,与现场庄严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

这一切,令向来好脾气的华国锋,也罕见的发了怒。

追悼会后,“四人帮”更是加快了篡党夺权的步伐,妄图在毛主席逝世后的权力真空期内,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他们通过控制舆论工具,不断地制造混乱和谣言,试图扰乱人心,为他们的夺权行动制造舆论氛围。

但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在华国锋、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最终于1976年10月6日将“四人帮”一举粉碎。

历史证明,任何企图违背人民意愿、破坏国家稳定的行为都将遭到失败。

而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和伟大功绩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参考资料:

莽东鸿《1976年9月悼念毛主席纪实》

文汇网《她是唯一坐着出席毛主席追悼会的人》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