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六个“不要”

那群妈妈 2023-06-30 15:44:53

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智慧。有些时候,家长的一个举动、一句话都可能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不好的作用,可见,教育的过程也要注意“避雷”。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家庭教育中的六个“不要”。

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是很多家长都有的问题。他们总觉得孩子还小,还不能独立,因而对孩子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式保护。但这样的保护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保护孩子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唠叨是很多家长的“通病”。父母之所以唠叨,是觉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合自己的要求,但又怕孩子不注意、不改正,因而时时提醒、事事提醒,这样就形成了唠叨的习惯。过分唠叨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心生不满,甚至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孩子

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是部分家长常犯的错误之一。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随意性很强,没有原则、规矩,或者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孩子同样的行为,有时会处罚,有时会得到表扬,有时则被家长忽略。长此以往,不但使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降低,还会使孩子养成没有是非标准、凡事可以随自己情绪而改变的习气。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有些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夫妻之间常常吵闹。修养好的,还能顾及孩子,尽量避开孩子。但如果在孩子面前吵闹,既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氛围,又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夫妻之间如果真有非常大的分歧,应尽量避开孩子进行讨论。

不要揪住孩子的缺点

生活中,总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将孩子的缺点、过错揪住不放。可能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醒、教育孩子,但这样做的后果恰恰是挫伤孩子、打击孩子,还会不断地强化孩子对自己缺点的认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也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有意识地淡化不足,这样也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基本特征,既是孩子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又是孩子创新思维的精神源泉。对于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他们这也好奇、那也新鲜,因此,他们常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想法和不合常理的举动。对这些可贵的表现,如果家长能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爱发问、爱思考、爱探索的好习惯,孩子便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所以,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内容来源于《中国教师报》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据我们粉丝反映,关注【那群妈妈】的妈妈更加年轻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爱她了……关注【那群妈妈】的爸爸更加帅气成熟了、孩子更上进了、老婆更体贴了……快来关注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吧!版权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支持理解!

0 阅读:106

那群妈妈

简介:主要分享育儿经验和家人相处之道。